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能口述诗歌感情题的两大类别(局部感情题、整体感情题)及其特点。
2•能举例陈述诗人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一轮诊断】1.不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整体方面的感情。
不能从标题、作者、意象、语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整体情感。
2•不能正确认识诗歌整体感情与局部感情的关系,不了解“词不离句” “词不离联” “词不离篇” “句不离联”"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
【二轮对策】1•常见题型◎这首诗(词、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诗、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诗中的“……”含有哪些寓意。
◎ “……”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前两联写诗人所见的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想借……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复习诀窍(1 )了解诗歌中五种“局部”情感及其命题形式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局部与整体之别。
虽然有的局部感情与全篇感情一致(如运用象征、烘托、渲染手法创作的诗歌),但有的也不尽相同(如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创作的诗歌),而且,诗歌中时空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往往也随之变化。
这些局部包括“字”“词”“句”“联”“阕”五种。
命题者常常着眼于局部设题,如“某字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等。
(2)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六种方法①细品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解读标题往往能得到许多有效信息: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许多诗作蕴含的情感,细品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②联系作者。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际遇,据人悟诗,对把握诗歌的情感大有裨益。
③分析意象。
分析意象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如“月亮”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④捕捉诗眼。
抓住了诗眼,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
有的字词虽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⑤借助注释。
命题者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注释,或介绍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或介绍作者的人生际遇,或介绍作者与诗中人物的关系,等等。
解题时,参考注释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诗作的情感。
⑥关注流派。
同一流派的诗作,其表达的情感常常是比较接近的。
山水诗表达的往往是流连山水,回归自然的情怀;田园诗表达的常常是表达对农耕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边塞诗往往与报国激情、热爱边疆、控诉战争等情感相关。
关注相关流派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3•解题技巧(1)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综合运用上述六种方法。
(2)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遵循“词不离句”“词不离联” “词不离篇” “句不离联” “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能借助局部情感理解整体情感,还要能在整体情感的关照下解读局部情感。
【突破训练】类题突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容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题:“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
(“忽醒然”三句写奸佞当道,使爱国之士难有作为,满腔热血化作感慨。
“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
“都把平生”三句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更加消损憔悴,随光阴的流逝老去,难有作为。
据前文可知,末句中“此意”是指报国壮志,但为时势所迫也只能将它“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即沉沦江湖了。
2•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人的感情主要是通过意象来承载的。
含着“新粉”的“嫩竹”脱下“故衣”的“红莲'袅袅升起的“烟火”,“采菱”归来的人,这些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感情。
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和“山居即事”这一诗题可知诗歌表达的是幽居山中悠然闲适之情。
)3•喜见外弟旧又言别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题: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3•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
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诗歌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要尽可能根据画面揣摩诗句的言外之意,从而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语罢暮天钟”字面上描写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晌起的情景,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言外之意是说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4•虚堂寇准[注]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 —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
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题: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
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月”照“半轩”映“疏树”,“夜深风露更凄清”,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5•眼儿媚阮阅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题:“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衬。
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
(从上阕“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与“画角声残”,以及下阕“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可知“一双燕子,两行征雁”隐含的是思妇的离愁与寂寞。
)6•鹧鸪天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题: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一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
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
”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答:6.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米,愁上心头。
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
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的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本词着力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神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传达离别之愁。
“无心扫黛眉”“愁见理征衣”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尤其“阁泪汪汪不敢垂”这一细节更是体现女子的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7. 长相思纳兰性德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②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纳兰性德:满洲贵族,著名词人。
②榆关:山海关。
题:“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比拟。
风雪“聒”,拟人;“碎乡心”,拟物。
既表现思乡之情,又反映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因阵阵风雪“聒碎” 了“乡心”以致“梦不成”。
此“梦”是何梦?是思乡之梦。
阵阵风雪从何而来?由边关行军而来。
所以这一句也表现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 江城子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题: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尽管诗中“杨柳”“飞絮”的内涵是固定的(如“留别”“飘忽”也要依据词作的情意进行具体分析。
从词作内容与其中“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不仅有传统的“惜别” “漂泊”之意,而且有对春光易逝的留恋、感伤之情。
]9.同王徵君湘中有怀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