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肠道病毒
29. 下列哪项不是轮状病毒的特征? A.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B.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C.具有双层衣壳,无包膜 D.可用 ELISA 从粪便中检出 E.可在多种常规组织细胞培养中引起细胞病变
30. 关于轮状病毒的特征,错误的是: A. 只有具有双层衣壳结构的完整病毒颗粒才有感染性 B. A 组轮状病毒为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1.ABCDE 2.ACDE 3.ABC 4.ACDE 5.ABC 6.ACDE
二、填空题
1.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2. 核心 衣壳 无 不敏感
3.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粪—口途径 儿童
4. (+)ssRNA mRNA
5.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口服减毒活疫苗
6. 牢固 血清中和抗体 肠黏膜局部 SigA
20.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 B. 宿主细胞膜受体为糖蛋白 C.90%以上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 D.病后对同型病毒具有牢固免疫力 E.易感者主要为 6 个月至 5 岁儿童
21. 关于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搞好患者排泄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保护水源 B. 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C.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鼠灭鼠
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5. 轮状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一种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为双链 RNA 病毒。是人类、
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分 AG7 个组,A 组轮状病毒是导致 6 个月2 岁婴幼儿
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因负染后在电镜下外形呈车轮状,故名。
6. SRSV:即杯状病毒属的小圆形结构化病毒。该病毒形态的显著特点是有明显的表面杯状凹
18. 关于柯萨奇病毒,下列哪项不正确? A. 为小 RNA 病毒科的肠道病毒 B. 核酸为单负链 RNA C. 根据其对新生小鼠致病特征的不同分为 A、B 两组 D.B 组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 E. A 组病毒对新生乳鼠敏感,大多数不易在胞内增殖
19.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不包括: A. 形态为球形,20 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B. 耐乙醚、耐酸,对紫外线抵抗力强 C. 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D.核酸类型为单正链 RNA E. 衣壳上的 VP1、VP2、VP3 位于病毒体表面,是与中和抗体 Fab 段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的部位
C. 感染机体能形成二次病毒血症
D.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仍需口服糖丸疫苗
E. 预防接种对象主要是青壮年
4. 柯萨奇病毒的特性包括:
A. 衣壳呈 20 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B. 主要以呼吸道传播,偶尔由粪—口途径传播
C. 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D. 感染机体可形成病毒血症
E. 常作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5.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优点是:
22. 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A. 脊髓灰质炎 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C.心肌炎 D.甲型肝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23. 肠道病毒在下列哪种标本中不能分离到? A. 咽拭子 B. 粪便 C.小便 D.血液 E. 脑脊液
24. TOPV 的优点不包括: A. 易于接种 B.局部产生 SIgA C.能随粪便排出,利于扩大免疫人群 D.易于运输和保存 E. 免疫效果好
2. Salk 疫苗: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个型别疫苗株经甲醛灭活后混合制成的灭活疫苗,采
用注射方法接种,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血清 IgG 类中和抗体,可有效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
具有便于保存和运输、无毒力返组之隐患等优点。
3. Sabin 疫苗: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变异株制成的口服减毒活疫苗。该疫苗免疫方法简单,
第 27 章 肠道病毒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 单正链 RNA B.单负链 RNA C.双链 RNA D.双链 DNA E.单链 DNA 2. 肠道病毒与鼻病毒的区别在于: A. 核酸类型 B.是否有包膜 C.病毒形态 D.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 E.对乙醚的耐受性 3.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 A. 三叉神经节 B. 脑神经节 C. 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D.神经肌肉接头 E.海马回锥体细胞 4. 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乙脑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麻疹病毒 E.EB 病毒 5. 下列哪组病毒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A. 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ECHO 病毒、柯萨奇病毒 B. 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 病毒 C. 柯萨奇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 病毒 D.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ECHO 病毒、柯萨奇病毒 E. EB 病毒、ECHO 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6. 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 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 E.慢发感染 7. 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 A. 鼻分泌物 B. 眼分泌物 C.粪便 D.小便 E.飞沫 8.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主要通过: A. 呼吸道传播 B.血液传播 C.皮肤感染 D.神经传播 E.消化道传播 9.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耐乙醚,但易被胆酸和胆汁灭活 B.基因组是单一分子的负链 RNA C. 仅能在神经细胞中增殖 D.利用补体结合试验鉴定有 3 个血清型 E.以隐性感染多见,约占 90%以上 10.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别可通过下列哪项方法鉴定? A. 中和试验鉴定 D 抗原 B.中和试验鉴定 C 抗原 C.补体结合试验鉴定 H 抗原 D.血凝试验 E.血凝抑制试验 11. 预防脊髓灰质炎进行人工主动免疫的主要对象是: A. 青壮年 B.野外工作者 C.5 岁以内的儿童 D.林区工人 E.未患过该病者 12.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是: A. 柯萨奇病毒 A 组 20 型 B.腺病毒 8 型 C.肠道病毒 70 型 D.肠道病毒 69 型 E.肠道病毒 72 型 13.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措施是: A. 消毒患者排泄物,搞好水和饮食卫生 B. 服用 TOPV C.注射 MMR D.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E. 注射成人全血 14. 下面哪种疾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A. 脊髓灰质炎 B.登革热 C. 黄热病 D.森林脑炎 E. 乙型肝炎 15. Sabin 疫苗是指: A.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B.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C.卡介苗 D.乙型肝炎疫苗 E.麻疹减毒活疫苗 16. 脊髓灰质炎多见于: A. 儿童 B. 成人 C. 孕妇 D.农民 E.制革工人 17. 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蚊虫叮咬 D.血液和血制品 E.母婴传播
A. 疫苗病毒随粪便排出,扩大了免疫面
B. 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包括 SIgA 和 IgG
C. 口服方便,儿童易于接受
D. 只服一次即可,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达 100%
E. 疫苗病毒在肠道中大量增殖,但不发生病毒血症,肠道分泌性抗体多
6. 临床上可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有:
A.甲型肝炎病毒 B.麻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人类轮状病毒 E.ECHO 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2. Salk 疫苗
3. Sabin 疫苗
4. TOPV
5.round structured virus)
四、问答题
1. 试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有何特点? 3. 肠道病毒可引起哪些疾病? 4. 急性胃肠炎病毒包括哪些?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5. 轮状病毒与肠道病毒属有何不同?
7. 呼吸病毒 双链 RNA 11
8. 车轮 双层 无
9. SRSV 粪-口途径 呼吸道途径
10. 杯状病毒 单正链 RNA 1
11. 5 岁以内小儿腹泻 与年龄无关的肠胃炎暴发流行
三、名词解释
1. 肠道病毒:为小 RNA 病毒科中的一属。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鼻咽部和肠道内增殖。
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
陷和高低不平的棱。SRSV 是世界上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最主要病原体。
四、问答题
1.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1) 属于小 RNA 病毒科,病毒体直径约 27nm,无包膜。核酸为单正链 RNA,有感染性。
(2) 抵抗力强,耐酸、肢溶剂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在污染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疾病的
流行上有重要意义。对热、紫外线、氯和氧化剂敏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型题)
1.A 2.D 3.C 4.A 5.A 6.A 7.C 8.E 9.E 10.A 11.C 12.C 13.B 14.A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X 型题)
21.E 22.E 23.C 24.D 25.B 26.E 27.B 28.B 29.E 30.D
25. 关于柯萨奇病毒的特点,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是无包膜的 RNA 病毒 B. 根据其对新生小鼠的致病性分型 B. 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 C..能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 C. 有些型别具有血凝性质
26.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 注意疫苗是否失效 B. 勿用热开水送服 C. 疫苗要注意冷藏运输 B. D.宜安排在冬季服用 E. 只需服用 1 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
27.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 腺病毒 B.人类轮状病毒 C.埃可病毒 D.葡萄球菌 E.霍乱弧菌
28.轮状病毒的命名是因其: A.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其轮状包涵体 B.具有双层衣壳,形似车轮辐条状 C.是首先发现改病毒者的名字 D.反复周期性地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 E. 病毒体呈现扁平形
C. D-G 组轮状病毒只引起动物腹泻 D. 致泻机制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分泌 E. 机体特异性免疫主要靠肠道局部 S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