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
教育考试招生基本模式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科学划设学区,公办学校严格按学区招生,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改变单纯以分数为依据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
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的招生模式。
——实行以夏季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下同)和春季高考为主要形式的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夏季高考主要为本科院校招生,春季高考主要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
2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主要内容
——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两依据、一参考”,是指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
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完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多元录取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录取采取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方式进行。
春季高考,依据“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录取考生。
单独招生,以招生院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和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为依据,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普通高中学生以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为依据,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深化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和录取改革。
春季高考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自2020年起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我省还将探索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增加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机会。
3
完善促进教育公平政策体系
——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入学和参加考试制度。
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相对就近的原则,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的政策,凡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扩大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数量。
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重点高校比例,为农村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进入重点高校学习机会。
——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
除国家规定的5项加分项目,之外的加分项目全部取消。
认真执行加分项目设定程序,严格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4
严格考试招生监督管理
严格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强化信息公开,规范特殊类型的招生录取,吸收教师、学生代表参与和监督招生录取过程,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确保考录各环节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根据改革总体设计,这次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专项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为主线,分类型、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改革各项任务,具体时间路线安排是:
——2015年
(1)自2015年起,夏季高考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
(2)自2015年起,春季高考实行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3)自2015年开始,根据教育部要求,进一步规范山东省高考加分政策,严格执行规定的加分项目。
——2016年
(1)自2016年起,夏季高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
(2)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3)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中等职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4)出台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指导意见。
(5)自2016年起,在部分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选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
——2017年
(1)6月底前出台《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组成;参加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需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3)2017年,分类招生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4)进一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
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
(5)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2018年
(1)自2018年起,夏季高考语文、数学考试科目使用全国卷。
(2)组织实施调整后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3)组织实施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2020年
(1)全面推进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2)进一步完善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
(3)建立本科高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录取机制。
(4)在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招生。
(5)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建立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山东实际的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017年启动,2020年正式开考的“山东新高考”
到底是啥
今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适用全新高考模式,考试由“3+X”变为“3+3”
目前,教育部2017年的工作要点已经公布,其中提到将指导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今年我省的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幕,通过3年的时间,2020年的高考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完全适用新高考模式,原来学生熟悉的“3+X”将变为“3+3”形式。
提前做好新高考改革规划尤其重要。
■考试科目
文综理综取消,实行“3+3”模式
目前初三的学生将于今年9月份步入高中生活,也将是首批尝鲜2020年新高考模式的学生。
针对新高考,学生和家长首先要明白考什么。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即“3+3”模式。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
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学生选考的3科如何搭配,要看高校所制定的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高校的选考组合方式会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
将来一所学校不可能只有一条分数线,而是根据专业不同出现不同的分数线。
■录取模式
“两依据一参考”,学考分量变重
考生能够考上大学,录取模式很重要。
山东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两依据”一是指统一高考成绩,二是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两依据”中的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原来俗称为高中会考)将告别“鸡肋”的窘境。
新高考规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合格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等级考试科目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设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纳入高校招生录取。
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
每门课程学完即考,称之为“一门一清”。
■志愿填报
“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
新高考中,高校志愿填报出现了重大变化。
自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探索实行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增加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机会。
“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学生需要详细了解和解读新的填报模式,要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