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强夯范围 (3)4、强夯要求 (3)5、施工准备 (3)6、施工方法 (5)7、质量保证措施 (10)8、安全生产措施 (13)9、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4)11、工程概况重庆高新园N区2#路(K0+000-K1+720)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程)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组团天宫殿N区,为人和主团八个功能区之一,位于人和组团东北侧,其东、北面被内环路环抱,南临重庆火车北站北站场,西被太湖北路与天宫殿M区相隔,占地约1平方公里。
针对N区2#路K0+600-K1+140段以及F工程A、B、C匝道路段都为新近填土,路基压实度较低,松散堆积物年限尚不到半年,填土最大厚度约20m,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
为达到软基处理效果与节约成本原则,及提高下卧层地基土的强度、降低下卧层土的压缩性、改善下卧层土的抗液化条件、提高下卧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设计采用冲击力强的夯击处理施工。
2、编制依据重庆高兴园N区2#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标前答疑、设计技术交底及有关变更资料。
重庆市林同棪设计院提供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及多年来类似工程施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与本程相关的现行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
如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强夯地基技术规程》(CECS279-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23、强夯范围2#路道路K0+680-K1+080段、K1+080-K1+140段左侧F工程A、B、C三条匝道,即:A匝道:K0+000-K0+240段、K0+320-K0+480段、K0+500-K0+647.240段、B匝道:K0+145.411-K0+240段C匝道:K0+000-K0+160段4、强夯要求对于填方高度相对于原始地貌小于10m的路段,直接进行强夯;对于填方高度相对于原始地貌大于10m的路段,强夯应分层进行,先开挖5m,进行第一次强夯,之后进行回填至路床顶,再次强夯。
5、施工准备5.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直径1-2.5m,重量20T,并设4个排气孔,孔径为200-300mm。
5.2起重机械。
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挖机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清表、备料,铲车用作回填,推土机用于场地平整,压路机用于路基的碾压。
配备自卸车和水泵若干个,用于土方的运输和施工现场的排水。
5.3机械设备配置计划3序备注性能台、套数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号拓普康全站仪1 良好 1 GTS-102N2水平仪DSZ-2 良好1履带式强夯QU323良好QU32 2 机汽车吊良好2 25t 4发电机5 4 50kW 良好6 卡特330C 2 挖掘机良好良好18YZ 17 压路机良好18 推土机140KW4 良好 9 抽水机良好 ZJ50 10 1 铲车良好 11 8运输车 5.4主要人员配置计划单位职位序号备注数量 1 人1 项目经理1 2 人项目副经理1 人3 技术负责2 4 人专职安全员1 人 5 专职质检员 4 人6 施工员 1 人测量工程师 73测量82试验92水电1011安全保45.5工期计划安排 3051042#路强夯处理拟定月日开工,月日完工;4D工程强夯处理拟定3月20日开工,4月20日完工;F工程强夯处理拟定6月1日开工,8月30日完工。
6、施工方法6.1夯点布置夯点的布置:夯点采用5*5m梅花型布置(见下图)。
在夯击过程中,第一遍按布置图圆圈中的数字1进行,第二遍按数字2进行,不得颠倒。
夯击体参数可视夯击情况做适当调整,以挤密且地面不隆起为宜。
6.2锤重、锤直径和夯锤落距。
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1m;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
夯锤选用圆形异形锤,夯锤重量选用20t,落距取10m。
6.3夯击数与夯击遍数最佳夯击能及夯击次数:根据本工程填土处理深度、填料的性质、单击夯击能,每夯点夯击数,一般为4~10击,开始两遍夯击次数多些,最后一遍夯2击。
夯点每遍的实际所需夯击次数按现场试验确定。
确定原则按最后一次贯入度与倒数第二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为准,此时的夯击数作为本工程强夯施工的夯击次数。
5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5遍,前2~3遍为“间夯”,最后一遍为低能量“满夯”一遍,使松土表层夯实。
6.4强夯影响深度本工程强夯影响深度按7m考虑。
6.5夯击设计指标确定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5m,夯击间距5*5m梅花型布置,每一遍夯击次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最后一次贯入度与倒数第二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
对所以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等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1m,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夯点间距1.8m,每点夯量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夯锤设置200-300mm直径的排气孔4个。
6.6施工工艺6.6.1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清除表面杂土→铺设垫层→底层强夯→质量检验→填筑第一层填料→第一层强夯→质量检验→填筑第二层填料→第二层强夯→质量检验→第三层···至到满是设计和规范要求。
6.6.2平整场地填方区填土之前,应将原地面上的淤泥质土、树根、杂草清理干净,并用推土机等做适当平整,以满足强夯机械进场为准。
清除的淤泥、杂草等运至业主指定地点。
6.6.3垫层铺设强夯前要求拟加固的场地必须具有一层稍硬的表层,使其能支承起重设6备,并便于对所施工的夯击能得到扩散。
6.6.4底层强夯施工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强夯区域两边挖临时排水沟。
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⑥重复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⑦重复步骤2~5,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⑧第一遍夯击完后,紧接着按上述步骤完成第二次夯击,最后用小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⑨按设计要求填筑各层填料后,按底层强夯步骤,顺次完成第一、二、三层强夯施工。
6.7试夯要求为了确定强夯法在本工程施工中的可行性以及检验上述强夯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并为确定强夯设计参数提供设计依据,在大面积施工之前,选择在第一层强夯区布置2个强夯试验区进行试夯。
试夯应选择在原地面和填土上两种情况进行。
试夯完成后,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当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否则应调整强夯设计参数。
试夯面积不宜小于400m2。
6.8强夯检验检验要求:除试夯区需进行检验外,每层强夯施工完成后,应对该层强夯结果进行检测。
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每处采用探坑开挖法检测,每0.45m 7为一层。
7m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4%。
检测时间:底层宜在强夯施工完成2周后进行检测,其它层应在强夯施工完成1周后进行检测。
检测具体位置:由建设、监理、质检、施工、设计等单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6.9雨期强夯施工措施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根据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挖好明沟排水,以确保施工质量。
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土虚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夯,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进行强夯。
6.10施工注意事项施工之前,应作好场区内及周围的排水措施,整个施工期间场区内不得积水,以免影响强夯效果,雨天一般不宜施工。
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振动范围在15m以内,如间距不足,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减震沟,基沟深要求超过建筑物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
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测,并由施工监理组织业主、质检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按各部分工程施工的先后依次进行验收。
施工期间应作好施工各过程的文字记录。
其余均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执行。
为防止飞石伤人,现场工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在夯击时所有人员应8退到安全线以外。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地下障碍物和地下管线。
强夯起重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
安全装置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
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石把夯坑整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时,首先检测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
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夯坑填平,予以补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满夯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进行,防止漏夯并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
强夯产生的振动、操声、飞石对周边的建筑物、生产设备、人居生活、休息等都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强夯施工期间对强夯范围四周进行全封闭施工,防止石子、泥浆飞溅伤人。
强夯施工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返工或换填处理。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910cm。
夯击遍数根据地质土的性质确定,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次数可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时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