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 产科中应用
–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 – 妊娠脂肪肝致肝衰竭
单纯血浆置换疗法
置换液的种类和组成
1. 新鲜冰冻血浆 2. 人血白蛋白溶液 3. 血浆代用品 4. 晶体液
单纯血浆置换疗法
置换液的选择 基本原则:缺什么,补什么;补足所 需量;针对各种置换液的优缺点,互相弥补
– 出入速度大致相同,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 – 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 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 – 晶体和胶体的容积比1:2为妥,即前1/3用晶体,后2/3用5%白蛋
b:常数,男性1530,女性864 c:常数,男性41,女性 47.2
3.PV=W×70(ml)×〔 (1-Hct)×0.91〕
单纯血浆置换疗法
• 优点
– 对致病物质清除相对彻底 – 操作相对简单 – 适用症广泛
• 缺点
– 选择性差,白蛋白,凝血因子以及其他非致病性血液 成分的丢失
– 需要大量的血浆,增加输血风险和感染几率
• 代谢性疾病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甲亢危象
• 肾脏疾病
– 抗肾小球基底膜( G BM)抗体性肾炎 – 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 – 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 – 肾移植
血浆置换治疗在各系统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
• 风湿性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原发性小血管炎
• 重症中毒
– 河豚中毒 – 毒蘑菇中毒 – 蜂毒中毒
血浆置换治疗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
• 肝脏疾病 • 血液系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冷凝集素病 – 高黏综合征 – 溶血性疾病 – 巨球蛋白血症
血浆置换治疗在各系统疾病的应用
• 神经系统疾病
–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 , – 重症肌无力(MO) – 多发性硬化(MS)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血浆置换
1914年,Abel首次进行了血浆去除术 1959年,Waldenstrom将其应用于疾病治疗,血浆置换技术 蓬勃发展 血浆置换概念 机体血液循环中存在的病原物质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 要作用,是介导组织器官损伤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常需清除 这些病原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 plasmapheresis)系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的方 法将血浆分离并滤出,弃去患者的异常血浆,然后将血液的有形 成分以及所补充的置换液回输体内,血浆中所存在的一些致病 的物质,代谢产物(如肝衰竭时)和一些自身免疫病的自身抗体 和毒物亦随之被剔除的治疗方法。
客观局限性:很难及时获得大量新鲜血浆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DFPP是一种选择性的血浆分 离方法 ,它利用两个不同孔径 的滤过器 ,其一为血浆分离器, 其二为血浆滤过器。由于血 浆滤过器膜孔径不同 ,对白蛋 白的阻遏率亦不相同 ,因而治 疗时应根据致病物质分子量 的不同选择不同膜孔径的血 浆滤过器 ,使之既能保证完全 清除致病物质 ,又可最大限度 地减少白蛋白的丢失。
• 二级分离器的选择 根据致病物质的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血浆滤过器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 优点
– 蛋白丢失少 DFPP通过选择膜孔径不同的血浆滤过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致病物质进行清除。每 次分离血浆3~4L,仅丢弃500~600 ml致病血浆,保留了大部分白蛋白,在给患者 提供更好治疗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蛋白的丢失。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 置换液 根据丢弃血浆成份的量补充等量置换液,一般选择4-5% 人血白蛋白溶液及羟乙基淀粉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 血浆处理量及频率 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体内血浆中抗原,抗体免疫复合 物均逐渐减少,血浆蛋白浓度亦明显下降。此时血管外 蛋白质逐渐进入血管内,使血管内外蛋白质浓度逐步达 到平衡。血浆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每隔24~48h 置换1次比较适宜。 患者血浆处理量 =体重×1/13×(1-Hct) ,或1.5-2血 浆量
理论上,一个血浆总量的液体,可以清 除50%以上的某一物质,置换至1.3个 血浆量,可清除72%,再增加置换量 ,下降幅度越来越小,所以认为每次 的置换量以患者的血浆量1~1.3倍为 宜。
人体血容量的计算公式: 1.PV=〔0.065×W(kg)〕(1–Hct) 2.PV=(1-Hct)(b+cW)
血浆吸附疗法
• 非特异血浆吸附 • 特异性血浆吸附
– 胆红素吸附 – 免疫吸附
……
母体血浆置换法防治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
病情简介 弓某某,女,40岁,Rh阴性,丈夫为Rh阳性血型
。15岁时曾行手术治疗,可能输血治疗(具体不明 确),第1次怀孕早期人工流产,第2次胎儿娩出后 发生新生儿溶血,未能存活。第3次和第4次怀孕均 于4-5月时胚胎死亡流产。2-4次怀孕期间IgD效价均 在1:128-1:256,本次为第5次怀孕,孕前IgD效价为 1:64,怀孕16W测IgD效价1:128-1:256,胎儿检查 尚未发现异常。
白 – 并非每个患者都必须补充新鲜冰冻血浆,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以及重症肝炎等患者,推荐置换液全 部用新鲜冰冻血浆。 – 血浆代用品最大补充量只能占置换液的20%,且多于刚开始置换 时使用。
单纯血浆置换疗法
置换量和频率 血浆置换的频度取决于病 的严重程度及疗效,多主张每周3~4次, 亦有学者主张隔日或隔2天1次。
– 不受“血荒”制约 – 减少交叉感染
使用白蛋白置换液,因此感染等并发症较之单纯血浆置换少,Siami等回顾了美国近 20年来应用DFPP治疗的患者,无1例发生败血症及营养不良综合症。
• 局限性
– 对致病物质的分子量有一定要求 – 选择性仍相对稍差
DFPP对病原体的清除并非特异,在致病物质被清除的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大分子量 的物质被清除掉,而免疫吸附疗法(IP)可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吸附器,利用免 疫吸附剂特异性清除血浆里的致病因子,显然,与IP相比,DFPP特异性明显不如前者 。 – 白蛋白损失 血浆滤过器对白蛋白有一定的阻遏率,因此白蛋白不可避免也有少量的损失。 – 病因治疗方面的局限 DFPP有自己的特殊治疗作用,适应症都与免疫球蛋白增高有关,DFPP可迅减少这 些致病因子在血浆中的浓度,却不能阻止它的产生,所以DFPP并非病因治疗,不能 完全替代免疫抑制剂,必须配合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治疗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