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1.1.1 工程名称、位置及规模本工程为东沙大道扩建工程一标段。
东沙大道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开发区,北起环翠北路,南接东新高速公路的东沙特大桥,全长约1660m,横断面宽度约60m。
东沙大道扩建工程分两个标段实施,其中第一标段的范围为K-1+996.6~K0+770.000;第二标段K0+770.000~K1+660.000。
本工程的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包文明施工。
综合单价包干、项目措施费包干。
招标范围包括市政道路工程(含沥青摊铺)、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交通设施工程。
以下为施工场区照片。
1.1.2 现场自然条件、气象情况与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东沙开发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南部,东临珠江前航道,南临珠江佛山水道,西与佛山南海区盐步镇、黄歧镇接壤。
东沙大道从东沙开发区中部贯穿而过,将东沙开发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根据该路的定性,从东新高速公路的东沙特大桥至芳村大道段按连续快速的标准建设,其中东沙特大桥主线引桥已接近东沙大道的起点,引桥两侧的地面道路作为快速路的辅道,标准为双向各三车道城市主干道。
因此该道路的地理位置、交通功能等在东沙开发区都占有重要地位。
从环翠北路交叉口以南800m已建成半路幅道路并使用多年,根据路网规划,该路位范围上方的东新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沿线地处冲积平原,原地势低平,河涌发育;经人工堆填,现状为街道,两侧为民宅、商店、苗圃等。
二、气象水文线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为21.9℃,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0.0℃;全年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96.5mm,年最大降雨量为2864.47℃,年最小降雨量1132.0mm。
全年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比较温暖。
冬半年(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气压影响,吹偏北风,天气干燥,同时降水较少;夏半年(4月至8月)受海洋气流影响,吹偏南风,天气炎热,降水量大,占年降雨的80%以上。
影响线路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干旱、寒潮霜冻、寒露风及春季低温阴雨等;每年5~10月是广州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尤以7~9月为甚,南沙是热带气旋侵袭本线路的主要路径。
三、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岩土层的种类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成因类型、地层时代等,将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筑土层、第四系冲积五、地下水概况及腐蚀性评价沿线含水砂层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中、粗砂层及粉细砂层两个亚层中,属孔隙潜水,该2个亚层分布连续,厚度大,一般含少量粉粒或粘粒,其透水、赋水性好,水量较丰富;其它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施工期间观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0.70~2.90m。
沿线环境类别为Ⅱ类,无腐蚀性。
1.1.3 工程结构形式一、道路工程1、平面设计由于东新高速公路在东沙开发区范围为高架桥,桥位与东沙大道重合,桥面宽度33m,东沙大道只能按上、下行单向车道分别布置于东新高速公路东、西两侧地面,主线引桥两侧的地面道路定性为快速路的辅道。
东沙大道设计起点K-1+996.6,为环翠北路交叉口南约20m处,施工起点与设计起点重合,施工终点为K1+643.148接现状珠江堤岸,设计终点为K1+660。
全线设平曲线2处,最小半径575m,最大半径1500m。
东沙大道道路中心线与上方高架东新高速公路主线中心线重合。
全线设3对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分别位于;K0+100西侧、K0+280东侧、K0+480西侧、K0+720东侧、K1+540西侧及K1+540东侧。
2、横断面设计扩建后的东沙大道路幅宽为56~67.5m,满足双向不少于6车道,自行车道布设在人行道上。
3、纵断面设计以广州市防洪标高7.8m为控制标高,最小坡长180m,最大坡度0.32%,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边缘标高。
4、路面设计(1)车行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设计采用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具体结构层为: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面层(AC-13Ⅰ)中面层:5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20Ⅰ)下面层:7cm重交AH-70粗粒式沥青砼(AC-25Ⅱ)上基层:6%水泥稳定碎石层厚30cm下基层:4%水泥稳定石屑层厚20cm垫层:级配碎石层后15cm(2)人行道、自行车道路面结构5cmC30彩色人行道砖2cmM5水泥砂浆基层:6%水泥石屑稳定层15cm(3)压实度标准各结构层的压实度标准如下(其中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为马歇尔试验5、路基工程(1)软基路段处理根据东沙大道扩建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沿线淤泥、淤泥质亚粘土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2.10~5.20m,厚度0.40~6.80;而上覆的人工填筑土层厚度 2.10~5.60m,土性为杂填土、素填土、建筑垃圾,局部孔偶见生活垃圾,结构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及管基的持力层,沿线不良地质处理措施如下:新修筑路基地段采用搅拌桩,桩径φ60cm,车行道搅拌桩间距为120cm×120cm,人行道搅拌桩间距为150cm×150cm,呈梅花形布置,桩长以穿透淤泥层,进入粘土、中密砂土层0.5~1m控制,采用“四搅四拌”的施工工艺,加固剂采用PO32.5水泥,水灰比控制范围为0.4~0.5之间,每m水泥用量60kg/m,28d龄期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少于1000kPa,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20kPa,搅拌桩施工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少于120kPa,容许工后沉降≤0.3m。
施工中严格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2)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填筑,并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
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
中间带填土压实度应达到重型标准的93%。
6、交叉口设计由于东新高速公路几乎将两侧用地完全分隔,全线桥下设2处信号控制平交口,分别位于K0+600、K1+440(环翠南路),完全按照规划断面设计,供东西两侧交通联系。
其他有几处现状小路口,跟东沙大道只能右进右出相接。
二、排水工程本工程只包括道路内的雨水系统,不包括污水部分。
本工程现状的排水管线情况,在本道路K0+000~K0+460范围内、靠近金宇花园一侧现有一条箱涵(B×H=2.0×1.8m)。
水流往K0+000方向流进新爵涌。
本工程将把现有管线结合本次排水管道以保证原有排水系统的完整性。
本次工程范围内的雨水出水口主要有三个,K0+177处的Y-8检查井、K0+460处的Y-98检查井、K1+300处的Y-89检查井。
目前环翠南路正在施工,Y-89接入环翠南路现有雨水检查井,最终分别排至珠江和新爵涌。
管材:管内径<400mm采用聚氯乙烯(PVC-U),DN400~DN1200mm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
管材环刚度为38kN/m2。
管坑两侧回填石屑至管带顶以上100mm。
石屑层以上回填土,分层夯实。
虚铺层厚300mm。
若无坚土则用石屑回填。
密实度要求按国标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
所有井面标高要求与道路完成路面平齐,井环可等路面成型后再座浆。
排水管地基容许承载力必须达到100kPa。
检查井采用马路甲式(配QT500-7)球墨铸铁防盗井环盖),井盖都要加锁。
雨水管道变径处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波纹管管道接口用弹性密封橡胶圈。
雨水接户管每隔90~120m预留一段,管径采用DN400PVC-U管,i=0.003接入检查井或沉砂井。
雨水口采用侧入式。
三、交通工程1、交通组织(1)本工程位于东新高速公路高架桥下,扩建后为双向6车道,引桥两侧的地面道路为快速路的辅道,非机动与人行道混行。
(2)东沙大道与规划路、环翠南路相交,因东新高速桥墩限制,与环翠南路平交路口交通较为复杂,所以作相应渠化,以利车辆通行。
(3)在K0+040、K0+510、K0+710、K1+110处设置调头车道,在K0+370、K1+110、K1+520设置人行过街横道。
2、交通设施工程东沙大道沿线采用悬臂式交通标志,在交叉口之前合适位置设置指路标志,向司机提供清晰明确的道路交通信息。
(1)道路标线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涂划,标线涂料应符合国标型》、段原则上按车道平均分配划线,标线、导向箭头和路面文字的厚度为1.5~1.7mm)。
(2)交通标志①标志颜色以国标为准,指示、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色图案,文字指示标志中中英文字大小为2:1。
②标志面板及反光材料采用三级反光膜。
③标志的支撑形式A、悬臂式标志杆(L杆):L杆采用八角型钢管制作,是标牌和信号灯的支持构件。
B、单立杆:单立杆只要支持小型标志,因支持牌面大小的不同,单立杆有所区别,支持1.5m2以上的采用φ89mm钢管制作,支持1.5m2以下的采用φ76mm钢管制作。
④材料的防锈处理各类交通设施标志的杆件、螺栓、螺母均应进行热镀锌处理,立柱、杆件等的钻孔、冲孔和车间焊接,应在钢材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之前完成。
热镀锌干燥后,杆件再喷涂银灰色的环氧富锌漆3度。
为防盗需要螺栓安装完毕应点焊。
(3)信号灯交叉口信号灯按车道功能设置,每组信号灯为红、黄、绿(箭头)三色灯具,附于车道下游的悬臂式或立柱式灯杆上(所有灯具采用LED灯具)。
灯杆基础必须安装地线。
接地电阻≤4欧姆。
信号机需要具备多时段、多相位、带标准的RS-485通讯接口及通讯软件的功能,输出≥48路,每路输出电流≥5A,还需要防雷设计,并可通过标准的RS-485接口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或信号机与中央计算机之间的通讯,达到协调控制的目的。
信号机机箱必须安装在信号机生产厂家要求的信号机基础上,并保证接地电阻≤4欧姆。
(4)交通灯管线为交通协调控制需要,在道路两侧绿化带中埋设纵向控制管线。
交通管线采用直径90mm的HDPE管(高密度聚乙烯管)埋设,过街管线采用直径90mm的镀锌钢管,管线设施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穿透试验,以确保管线畅通,管内应穿一根φ4mm的铁丝,预留管道的头部采用专用管套进行密封,管线连接大井采用2号井,小井采用4号井。
(5)路缘线采用黄色,所有无障碍通道口设50cm高道口标柱,两柱间距离为1.5m。
并设无障碍通道标志,路口所有迎车方向的桥墩设反光立面标志。
(6)未能明确路名的标志牌版面暂时留空,施工时标志牌的版面内容必须经交警部门的审核和认可方可实施。
四、绿化工程1、本段道路绿地除人行道外全部位于立交桥下,因此绿化树种选择耐荫植物为主。
2、植物选择以抗逆性强、管理粗放、少修剪、无过敏和刺激性反应、生态效益好兼顾观赏价值高的本地植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