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小桥流水人家》目标预设:1.借想象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初识作者,引入课题1、月是故乡明,家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思念家乡课文,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看了课题后,你的脑子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师可范读)3、师:这个题目就是一首词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词。

指名读。

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的题目就出自这首词。

齐读。

4、现在人们常常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出示照片简介作者)。

她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她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5、到底是哪段日子,哪些美好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那——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书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过,我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

来一起先来读一读。

(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读顺。

2、读思结合。

3、圈画批注。

4、交流讨论。

)2、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谢冰莹奶奶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3、让我们一起来认认这篇课文里的生字。

4、那么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三、细品“思乡之情”1、品读“景美”(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评读。

重点体会“婀娜的舞姿”。

请大家注意观察“婀娜”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说谁有婀娜的舞姿?(2)(出示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师生合作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虽然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可每当作者回忆起故乡的一草一木时,总会深情地感怀——(课件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品读“事趣”(1)深深印在作者脑海的,除了这美丽的精致,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

快读浏览2~4节,你的目光被哪那件有趣的事儿吸引住了?划记下来。

你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捉螃蟹、采茶、站在桥上扔花)(2)把吸引你的部分好好读读,待会咱们比赛,看谁读得特别有趣。

生自由练读。

(3)赛读,生评。

童年快乐的往事是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难怪谢冰莹会在多年以后静静地回忆——(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日子里,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4)是啊,不能忘记,那些童年美好的印象是多少人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著名女作家萧红和林海音在描述童年时这样写道(出示句子)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返。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林海音《城南旧事》B、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萧红《呼兰河传》3、品读“人和”(1)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了谢冰莹奶奶的记忆中,无法抹去。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她无法忘怀呢?父亲的书房、书房的窗)(2)透过这扇窗,小小的冰莹都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句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3)透过这扇窗,她还看到了什么?(看到周围的邻居)(4)这些邻居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5)(出示句子)你觉得怎样的生活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故土人们浓浓的乡情,纯朴的民风,在谢冰莹的心中早已扎根,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什么时候,她都会这样深情怀想——(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6)从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点明中心:思乡)四、拓展延伸(1)这不能忘记的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呢?谢冰莹在她的另一部作品《还乡梦》中这样写道:(出示句子)也许是一个真实的梦,不管它是梦还是现实,我都愿意回去,永远投在故乡的怀抱,嗅着泥土的芬芳。

可爱的故乡呀,我永远记着你四季如画的风光!(2)故土是每个人心中一条剪不断的细丝,是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出示句子),一起读读。

(3)同学们,谢冰莹奶奶于2000年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了,她最终没能再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再也没能走上故乡的小桥。

可就是在遥远的天国,我想她一定还会朝着故乡深情呼唤——(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4)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拿起笔,记在书上。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两句话。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很丰富。

我们课后还可以继续认识和了解这位身世不凡的女作家,相信到时候你会有新的感受。

作者下课!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景美事趣人和思乡松鼠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思路,学习其合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

3、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3、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_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朋友想和我们见面,请看大屏幕。

看过之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想知道松鼠更多的秘密吗?有一位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写了一篇有关松鼠的说明性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博物学家。

(课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松鼠,去了解这种可爱的小动物。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遇到生字词,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完成这几个任务:(出示幻灯片)1、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用直线划出文中概括松鼠特点的句子。

2、这些特点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的?(放幻灯片)生读词语2、通过读课文,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该怎样划分?_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3、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词语来概括松鼠的特点。

(师板书漂亮、驯良、乖巧)4、那这些特点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的?三、品味语言1、想想课文围绕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顺学而导)2、学习第二段写松鼠漂亮的特点,课文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板书)_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1)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的。

(教师提示:可从词语、修辞、情感等方面来考虑)(2)谁能有感情朗读一下这段,把它漂亮可爱的样子读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下。

(3)那么它的驯良和乖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3、布丰除了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之外,还有没有写松鼠的其他方面?板书:其他习性4、这些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最后一段)作者在介绍完松鼠的主要特征后,又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其用途,这样使整个文章显得更完整了。

(板书“用途”)5、文章中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松鼠很讨人喜欢呢?6、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拟人还有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

本文是篇科学小品文,它的语言特点除了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还应该具有说明文语言的共同特点——准确性。

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或词语吗?7、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的写出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真细致的观察。

8、你知道是谁写的这篇文章吗?(示资料袋)9、在学习了鲸和松鼠后,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布封还写了很多说明性的文章,如:马、天鹅等。

法布尔的《昆虫记》也不错。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拜读这些文章。

五、总结板书:学了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松鼠漂亮(形体)面容身体尾巴驯良活动范围食物很讨人喜欢乖巧过河警觉搭窝其他习性生殖换毛喜欢洁净9 鲸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1、生上台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鲸的资料。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强调“肺”字右边不是“市”,注意右半边的笔顺.2、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3、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5、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6、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自然段导入二、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第11课《新型玻璃》教学设计授课者:曹艳萍所属学校:新世纪英才学校小学部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