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一、药学技术人员占比定义:药学技术人员数占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药学技术人员占比= 药学技术人员数×100%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

二、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数定义: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临床药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数= 临床药师数×100实际开放床位数意义:反映临床药师资源配置情况。

注:临床药师是指经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药师或专职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药师。

三、门诊药学技术人员日人均调剂处方数定义:门诊药房药学技术人员平均每人每日调剂处方数(张)。

计算公式:门诊药学技术人员日人均调剂处方数= 门诊处方总数(张)门诊药房日均药学技术人员数×同期工作日意义:反映门诊药房工作负荷量。

四、门诊处方不合理率定义:不合理的门诊处方数(人次)占同期门诊处方总数(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处方不合理率= 不合理的门诊处方数(人次)同期门诊处方总数(人次)×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门诊处方质量。

注:不合理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五、严重或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定义:医疗机构某一时间范围内上报的严重或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占同期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严重或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严重或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同期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总例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指标。

注: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2、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六、用药错误上报率定义: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用药错误上报率是指医疗机构某一时间范围内上报的用药错误人次数占同期患者用药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用药错误上报率=用药错误上报的人次数同期患者用药总人次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用药错误主动上报情况。

注:1.用药错误报告系统要求报告错误的类型与后果,并将获得的信息经统计分析后警示,将注意力集中于导致最严重后果的错误类型。

同一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生了2次或多次的用药错误,应记为2次或多次。

2.用药错误分为A-I共9级: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错误隐患)。

B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 或已发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

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

E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F级: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可导致或延长患者住院。

G级: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I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

七、存在质量问题药品发现率定义:药品验收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批次数占同期购入药品总批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 存在质量问题药品发现率= 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批次数同期购入药品总批次数意义:反映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指标。

注: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是指药品验收入库或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以下一个或多个问题:1.包装破损;2.漏液;3.药品有异味、长毛、碎片、空泡眼;4.药品数量与标示不符;5.安瓿上标识缺损;6.输注过程中渗漏或爆裂;7.粉针剂溶解后发现有异物;8.药品说明书印刷错误或装错盒;9.药品自带溶媒、干燥剂出现问题等任何可能造成患者危害的情况。

八、药占比定义:医疗机构药品总收入占同期医疗总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药占比= 药品总收入同期医疗总收入意义:反映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医疗收入的比例。

注:药品总收入是指医疗活动中所得的全部药品的总收入,金额以零售金额(万元)计算。

所指药品不含中药材、中药饮片、院内制剂,国家谈判品种及血友病治疗用药等特殊用药。

医疗总收入是指医疗活动中所得的总收入,金额以万元计算,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材料费、手术费、麻醉费、药品费以及其它医疗费用等。

九、次均药费(门诊/急诊/住院)定义:患者(门诊/急诊/住院)在医疗活动中平均每人次花费的药品费用。

计算公式:次均药费= 医疗活动中患者药品总费用(门诊/急诊/住院)同期同范围就诊患者总人次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活动中患者药物治疗费用情况。

注:同期同范围就诊患者总人次数是指与统计的药品总费用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抽样范围内(门诊/急诊/住院)就诊患者的总人次数。

同一住院患者出院后再入院,应记为2人次。

患者医疗活动中未产生药品费用,应记为1人次。

同一患者一天在多个科室就诊、多个就诊医师开具多张处方,应记为1人次。

十、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定义: DDD(Defined Daily Dose)又称“限定日剂量”,是指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证用于成年人的维持日剂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住院患者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人天)表示。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注: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是指所有抗菌药物DDD 数的和,其中某抗菌药物的DDD数是以该抗菌药物使用量除以DDD值计算,即克/DDD值。

DDD值来源于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ATC Index。

对于未给出明确DDD值的抗菌药物,参照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数据。

十一、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定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按照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纳入特殊使用级管理的抗菌药物。

具体品种见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十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符合率定义: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符合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的患者人次数占同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符合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符合指南要求的患者人次数同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总人次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

十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定义:围手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人次数占同期手术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围手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人次数同期手术患者总人次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

注:同一患者同一次诊疗活动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考虑品种、剂量、疗程等),记为1人次。

十四、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定义:使用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使用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

注:静脉输液包括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

疫苗、溶媒、局麻、封闭、结膜下、肌肉、皮下、球后注射、皮试液、对比剂等不列入静脉输液的统计范围。

同一患者一次出入院中使用多种静脉输注药物,记为1人次。

十五、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数量定义: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使用静脉输液的数量(袋/瓶)。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数量= 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输液的数量(袋/瓶)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

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疗机构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

患者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应记为1床日数。

十六、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定义:使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使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住院患者人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情况。

注:中药注射剂指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开头的注射剂。

十七、门诊患者用药咨询率定义:药师接待门诊患者用药咨询(药房窗口或用药咨询门诊)的人次数占同期门诊就诊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 门诊患者用药咨询率= 药师接待门诊患者用药咨询人次数同期门诊就诊人次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的情况。

注: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师应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用药咨询内容应具有药学专业技术价值,要求回答正确,记录完整,定期评价结果,保障质量,持续改进。

十八、处方/用药医嘱审核率1、门诊处方审核率定义:药师通过合理用药软件提示并(或)经人工审核门诊处方数(人次)占同期门诊处方总数(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门诊处方审核率=药师审核门诊处方数(人次)门诊处方总数(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门诊处方的审核情况。

2、急诊处方审核率定义:药师通过合理用药软件提示并(或)经人工审核急诊处方数(人次)占同期急诊处方总数(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处方审核率=药师审核急诊处方数(人次)急诊处方总数(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急诊处方的审核情况。

3、住院用药医嘱审核率定义:药品调配前药师通过合理用药软件提示并(或)经人工审核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条数占同期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开具总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住院用药医嘱审核率= 药品调配前药师审核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条数同期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开具总条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住院用药医嘱的审核情况。

注:按照《处方审核规范》(待颁布),药师应当在药品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处方包括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用药医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