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SK词汇大纲中的离合动词研究A

HSK词汇大纲中的离合动词研究A

2010-11-04
语言测量学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
08 级国际汉语教育 杨耀
HSK 词汇大纲及语料库的离合动词研究
杨耀 MP0920034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93)
【摘要】:离合词是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中间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离合词 的数量比较大,它的形成与古代汉语词汇的单音节性质是密不可分的。HSK 考试中的现代汉语的离合词, 无论插入的成分多少、性质如何,两个语素一经拆开,就成为各自独立的两个单音词。而其变化速度越来越 快。因此,离合词应是一种动词的离合动态现象。
【关键词】:离合词 HSK 考试 语料库 动态现象 现代汉语 双音节 意义变化 单音节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 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 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其实,“离 合词”或“离合动词” ①的提法未尝不可!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 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
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 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 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 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例如“道歉”、“鞠躬” 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 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改为“那条裤子明明标着价”。例〈2〉中的离合词“生病”是动词“参加”的伴随状态,应采用“V1+着+O.+V2” 的结构,这个句子应改为“他生着病来参加会议”。 (二)了
〈3〉这次 HSK 考试我已经报名。 〈4〉你先洗澡再去睡觉了吧。 例〈3〉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及完成,此时应该“了”应该置于离合词的中间,构成“V.+了+O.”式,所以 这个句子应该改成“这次 HSK 考试我已经报了名”。例〈4〉是表示在第一个动作完成之后,紧接着有第二 个动作发生,此时同样应按“V.+了+O.”的形式来构成句子,来表现第一个动作的完成,所以这个句子应改 为“你先洗了澡再去睡觉吧”。 (三)过 〈5〉我从来没有对别人撒谎过。 〈6〉他曾经给过老师送礼。 例〈5〉讲述一种事实,表明在说话之前没有对别人做过什么,那个动作在过去没有发生过,此时应 采用“V.+过+O.”结构,所以例〈5〉应改为“我从来没有对别人撒过谎”。例〈6〉是一种由介词引入动作对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离合词教学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头 疼的难点,很多教师都在尝试着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基于离合词复杂多样的离合方式,导致 外国汉语学习者对离合词的掌握程度还不高,本文作者结合 HSK 教学大纲设计了针对外国留学生动宾式 离合词习得偏误的问卷,进行了实际调查,结果当然是不容乐观。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 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但并非所有 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 到“担”前面去。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 成分)。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国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水平相当于:海外教育学院长期汉语进修班的 第二年学员)来说,对动宾式离合词的实际应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在上表所列的几种插入成分中,大部 分的出错率都在 50%以上,其中插入数量短语的偏误率高达 83%,插入时量短语的偏误为 77%,插入“着” 的偏误率也为 77%,插入“过”和趋向动词的偏误同为 66%,插入“完,好”、“了”、插入人称代词和称谓名 词等的偏误率分别是 50%、44%、44%。由此可见,留学生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插入时量短语、数量短语、 趋向动词、“着”和“过”等方面。
第 3 页 共 13 页
2010-11-04
语言测量学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
08 级国际汉语教育 杨耀
象的情况,在这里,是要表达一种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过”就是表明动作曾经发生过,所以应该构成 “V.+过+O.”式,那么例〈6〉就应该改为“他曾经给老师送过礼”。 (四)时量短语
时量短语作为插入语时,学生的出错率也是很大的,请看以下语料: 〈7〉杰克在玄武湖公园散步了 15 分钟。 〈8〉他上网上了一个小时网。 例〈7〉是留学生把时量短语放在了离合词的后面,但没有重复动词。当时量短语位于离合词后面时, 应该重复动词,形成“V.+O.+V.+时量短语”式,所以这个句子应该改为“JACK 在翠湖公园散步散了 15 分 钟”。而例〈8〉中学生把时量短语放在离合词的后面,重复了动词,还重复了名词。当时量短语位于离合 词中间时,应该构成“V.+时量短语+(的)+O.”结构,因而例〈8〉应改为“他上了一个小时(的)网”。 在时量短语的两种不同位置中,笔者发现,留学生绝大多数是“V.+时量短语+(的)+O.”形式上出错, 而“V.+O+V.+时量短语”结构的出错率很小,几乎为零。 (五) 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作为插入成分时,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是和时量短语一样的,是“V.+数量短语+O.”结构,数 量短语一般都是双音节的,那么在加了“了/过”时,它要放在“了/过”的后面。试看以下来自外国留学生的偏 误语料: 〈9〉他去年给领导送过礼一次 。 〈10〉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吃一惊了。 例〈9〉中,学生错把“一次”放在“礼”的后面,在这个句子里,“一次”作为“礼”的修饰限制成分,在汉语 中,修饰语应该位于中心语的前面,所以“一次”应该位于“礼”的前面,因此这个句子应该改为“他去年给领 导送过一次礼”。例〈10〉中,当离合词表示一种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状态时,往往需要在离合词后面加入 动态助词,构成“V.+(了/过)+数量短语+O.”式,因而例〈10〉的正确形式为“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他吃了一惊”。 (六)动词重叠 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方式与一般动词不同,不是 AABB,而是 AAB。但不是所有的离合词都有这种 重叠形式,戴一浩(1990)认为,动词的重叠现象是对持续的动作的临摹表达,而诸如“毕业、结婚、断 交、动身”等不能出现在 AAB 结构中,因为它们只是些瞬间不可重复的动作,与“打仗、开会、洗澡”等离 合词语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除了少部分同学能正确的写出离合词的重叠方式之外,其余很大一部分同学 虽然没有按 AABB 方式来重叠,但他们几乎全部避免用“AAB”的形式,如: 〈11〉你过去跟他握手握。 〈12〉我们找个机会谈一起谈心。 例〈11〉中,学生采用“ABA”式,按照离合词“AAB”的重叠方式,句子应改为“你过去跟他握握手”。 例〈12〉学生则在“AAB”式误用了插入成分,当动词重叠的时候,中间是不允许加入任何其他成分的。“一 起”在这个句子中,是作为状语修饰限制中心语“谈谈心”的,应位于离合词的前面,所以这个句子应改为“我 们找个机会一起谈谈心”。 (七)结果补语 当离合词插入“完、好、去”等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时,表示动作的结果。如“办完事”,“关好门”,“扒 去皮”等。在实际应用中,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以下偏误: 〈13〉说话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14〉出门之前,你应该好关门。 例〈13〉中结果补语放在了离合词的后面,它本应该是以插入形式来表示动作的结果,形成“V.+结果 补语+O.”结构,所以例〈13〉应改为“说完话,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例〈14〉学生把结果补语放在了离合 词的前面,这个句子应改为“出门之前,你应该关好门”。 (八)趋向动词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一个较好的现象,离合词带宾语的出错率只有 11%,这反映了留学生对这方面知 识有了较好的掌握。
二、外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分类 (一)着 〈1〉那条裤子标着价明明。 〈2〉他生病来参加会议。 例〈1〉中“着”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应放在离合词中间,构成“V.+着+O.”形式,因而这个句子应该
2、离合词不能直接带补语,要把前一个字重复一下,再带补语 ▲结婚结得顺利 ▲跳舞跳得很好
3、时态助词“着”、“过”和量词应该放在离合词中间 ▲见过面 ▲理着发 ▲洗了一次澡 ▲唱了一首歌
4、离合词的重叠形式是:AAB ▲请请客 ▲见见面 ▲唱唱歌 ▲跳跳舞
在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竟然成为了一个难点和重点,完全被孤立出来。可对照一下离合 词除了第二个音节,如“步、面、歌、客、澡”不能单说外,其余的所谓特点跟动宾短语有什么不同吗?完 全可以作为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考虑,而关于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在 1957 年陆志 韦就提出了“离合词”这个概念,另外彭楚南(1954)和李清华(1983)也把它当作词来看待。本文为了 实际教学方便,也把它当作词来进行研究。动宾式离合词是离合词中的主要类型,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有标记的动宾式离合词有 3184 个,占离合词总数的 97%左右[1]。另外,在刘廉力的《HSK 汉语 8000 词词典》中,也有 322 个离合词。因此把握动宾式离合词是掌握离合词的核心和关键。所谓离合词就是 在现代汉语中,结构定型性较差、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的那部分合成词。作为一个词,组成它的各个 语素是相互粘着的,但是在具体使用时,构成词的语素又往往可以被其它成分隔开,有的甚至可以被拆 开,颠倒使用。这类词的构成语素间既可以“合”又可以“离”,因此称之为离合词。由此便知,动宾式离合 词便是离合词中由动词加上一个名词语素,在他们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的那部分合成词。如:吃饭—— 吃了饭;见面——见过他的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