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8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的应急管理体制。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所谓属地管理为主,主要有两种含义: 所谓属地管理为主,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负责, 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即由突发事件发生 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二是法律、 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二是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负责的,就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比如, 负责的,就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比如,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 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 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由中国人民银行 对该银行实行接管,采取必要措施, 对该银行实行接管,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存款人利 恢复商业银行正常经营能力。再比如, 益,恢复商业银行正常经营能力。再比如,《核电厂 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规定,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 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规定, 工作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 工作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
6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所谓分类管理,是指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所谓分类管理,是指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的 不同特性实施应急管理,具体包括: 不同特性实施应急管理,具体包括:根据不同 类型的突发事件,确定管理规则, 类型的突发事件,确定管理规则,明确分级标 开展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 准,开展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 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此 外,由于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有一个或者几个相 关部门牵头负责, 关部门牵头负责,因此分类管理实际上就是分 类负责,以充分发挥诸如防汛抗旱、核应急、 类负责,以充分发挥诸如防汛抗旱、核应急、 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反恐等指挥机构及其办公室在相关 领域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领域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5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所谓综合协调,有两层含义, 所谓综合协调,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 对所属各有关部门、 对所属各有关部门、上级政府对下级各 有关政府、政府与社会各有关组织、 有关政府、政府与社会各有关组织、团 体的协调; 体的协调;二是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进行的日常协调。 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进行的日常协调。 综合协调的本质和取向是在分工负责的 基础上,强化统一指挥、协同联动, 基础上,强化统一指挥、协同联动,以 减少运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 减少运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快 速反应能力。 速反应能力。
7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所谓分级负责, 所谓分级负责,主要是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 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一般来 一般和较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说,一般和较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 置工作分别由发生地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置工作分别由发生地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重大 和特别重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其中影响全国、 和特别重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其中影响全国、跨省 级行政区域或者超出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的突发事 件应对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社会安全事件由于其特殊性, 件应对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社会安全事件由于其特殊性, 原则上,也是由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处置, 原则上,也是由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处置,但必要时上级 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处置。需要指出, 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处置。需要指出,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地方人 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 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 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请求支持。 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请求支持。接到下级人民政府 的报告后, 的报告后,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下级人民政府提供 人力、财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人力、财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必要时可以启用储备的应急救援物 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有关突发事件升级的, 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有关突发事件升级的,应当由 相应的上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相应的上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15Leabharlann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学校的规定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学校的规定 学校
第三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 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 知识教育, 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 与互救能力。 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 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完善制度和机制。根据这部法律 完善制度和机制。 规定对相关的法规、 规定对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清 同时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规定, 理,同时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规定,如 预警的分级标准、 预警的分级标准、城市规划如何落实突 发事件应对的要求等。 发事件应对的要求等。实施好突发事件 应对法还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的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应对好突发事 件提供组织保证。 件提供组织保证。
9
三、关于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当抓紧做好的工作
(一)认真宣传这部法律,做到家 认真宣传这部法律, 喻户晓。 喻户晓。这是一部涉及到全体社会 成员的法,要贯彻好这部法律, 成员的法,要贯彻好这部法律,首 要的就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这部法 律确立的原则和主要制度。 律确立的原则和主要制度。宣传这 部法律重在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 和责任意识。 和责任意识。
10
三、关于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当抓紧做好的工作
(二)加大培训力度。根据政府工作人 加大培训力度。 有关专业人员的不同情况, 员、有关专业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有 针对性的培训。 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工作重在提高有关 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1
三、关于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当抓紧做好的工作
13
三、关于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当抓紧做好的工作
(五)建立督促落实的机制。这部与人 建立督促落实的机制。 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 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 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实践中不 应被束之高阁。贯彻、 应被束之高阁。贯彻、落实这部法律也 不应当仅仅成为各级法制机构和应急机 构的责任。 构的责任。地方政府要建立起一套督促 落实这部法律的工作机制, 落实这部法律的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 应对法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应对法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进而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成为全社会的 共同责任。 共同责任。
2
一、立法背景
(一)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一 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 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 (二)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从依靠经验向依 靠法制转变。 靠法制转变。 现行应急管理体制、 (三)现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亟 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突发事件应 对工作做到权力有规、行为有序。 对工作做到权力有规、行为有序。
14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执法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 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 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 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 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 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2
三、关于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当抓紧做好的工作
(四)加强协同演练。县级以上人民政 加强协同演练。 府应当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与专业 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加强协同演 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19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国家鼓励、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国家鼓励、扶持具 国家鼓励 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的规定 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的规定 国家鼓励、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扶持具 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 应急管理专门人才,鼓励、 应急管理专门人才,鼓励、扶持 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 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 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 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 新设备和新工具。 新设备和新工具。
18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 体系的规定 体系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 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 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与 无线相结合、 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 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 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 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 应对法》 应对法》解读
市应急办副主任 王家义 贵阳市政府应急办 2009年4月17日 年 月 日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和总体思路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和总体思路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在党和国家推动科学发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在党和国家推动科学发 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的,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 群众的愿望, 群众的愿望,顺应了党和政府工作与时 俱进的要求和政府管理特点新变化, 俱进的要求和政府管理特点新变化,集 中体现了我们对应急管理工作规律性认 识的进一步深化。 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