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一、概述一、欧洲文学发源地: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1、最早的文学成就:神话、史诗2、神话:人神同形同性。
是指人们认为其他生命体或者类生物体都具有人类的情感,甚至具有自己的性格特质的一种观点。
天后赫拉:爱嫉妒;天神宙斯:残暴好色1)古希腊神话的内容:a、神的故事:奥林波斯神统(以山命名)人:普罗米修斯:善与恶b、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的崇拜赫拉克勒斯2)评价:a、希腊神话很早便摆脱了兽形妖灵阶段,走上了神人同姓同性的道路。
b、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
他们剧本了人类的思想感情,性格十分鲜明。
c、希腊神话中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d、希腊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人的奋斗精神,所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e、希腊神话在世界神话中保存的最完整,因而内容最丰富多彩。
3、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荷马:唱歌的民间歌者。
1)内容:《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同自然力抗争中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和乡土的眷恋。
a、《伊利昂纪》:特洛伊战争组后几十天发生的事,主要描写英雄的悲壮。
主角:阿基琉斯的愤怒是主题。
愤怒一:阿伽门农:阿伽门农看上并抢夺了后者的战利品——特洛伊城老祭司的女儿,阿基琉斯在大帐内与之争论未果后,带领自己的人马退出战斗。
愤怒二:朋友战死、盔甲破裂阿基琉斯人物分析:少时杀龙、沐浴龙血、刀枪不入(除脚踝)残暴任性而又仁义b、《奥德修纪》:作者是木马的设计者奥德修斯。
他聪明、勇敢、坚毅、善用计谋。
2)评价:a、贯穿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是热爱现实,肯定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b、史诗结构巧妙,布局完整。
例如,《伊里亚特》从十年战争中截取战争最后一年的51天,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与息怒贯穿全诗,具体描写也只集中在4天的激战。
这样的结构突出了歌颂英雄主义的中心思想。
c、塑造了众多英雄任务。
既具有氏族英雄的共性,又有初步的个性特征。
d、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
诗中比喻丰富多彩,贴切生动,新鲜而又奇特。
e、局限性:形成的时代还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而发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法则,因而把人的行为归结为神的意志;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观点。
二、古希腊戏剧:1、起源:酒神祭祀仪式(酒神:狄奥尼索斯);荷马史诗2、取材:取材主人公反映现实目的格调代表喜剧:当下社会生活普通人直接揭露丑陋嘲讽阿里斯托芬引起愉悦《阿卡诺人》悲剧:神话、史诗神、英雄间接歌颂赞美严肃引起崇敬感3、三大悲剧诗人:1)埃斯库罗斯:戏剧之父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惹怒了宙斯,接受了三万年的惩罚,赞美了所有为人类事业奉献自己的崇高精神。
2)索福克勒斯:“完美的一个人”,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界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其主题:探讨命运。
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十全十美的悲剧”。
以《俄狄浦斯王》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3)欧里庇得斯:民主倾向最强的剧作家。
a、关注女性命运:评价他数显发现了女性。
代表作:《美狄亚》—伊阿宋:贪图金钱和权势的利己小人。
b、非常善于抓住心理描写:评价他是“心理喜剧”的鼻祖。
4)小结: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剧作题材都取之于神话,悲剧风格却各有特点:埃斯库罗斯的风格是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信心;索福克勒斯是悲愤、迷惘、上下求索;欧里庇得斯是悲痛、憎恨和寻找出路。
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有人称希腊悲剧为“命运悲剧”。
三、中世纪欧洲文学占统治的文学:教会文学(圣经文学):创作者是僧侣骑士文学(世俗文学):忠君、护教、行侠骑士文学:1)骑士信条:忠君、护教、行侠,此外骑士还要“文雅知礼”,把自己“荣誉”看得高于一切。
2)骑士精神:男士对女士的贡献和谦恭。
为精神上的情人的尊严而努力(纯精神恋爱)。
3)骑士文学: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大量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爱情”,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
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了宗教信仰去冒险。
他们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反映出较强的反宗教色彩。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
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是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
他们的诗作歌唱现实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同时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弥漫宗教神秘思想,并且掺杂着一些怪异故事,骑士文学对以后的欧洲长篇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4)骑士抒情诗种类很多,其中以《破晓歌》最为有名。
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
1、但丁:恩格斯评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
爱情:邻家姑娘:贝阿特丽采,创作诗集《新生》,是第一部向读者剖析自己的自传性诗。
《新生》:对纯洁爱情的歌颂,使其具有了自然清新的风格。
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
代表作《神曲》:中世纪第一道人文主义的曙光,宣告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到来。
《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但丁原题为《喜剧》,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
1)内容《地狱》篇:3篇,每篇33歌——从上往下第一层候判层:荷马、柏拉图、苏格拉底第二层放纵情欲的人:海伦、帕里斯第三层贪吃的人(饕餮者)第四层吝啬的人和浪费的人第五层易怒的人——恶的欲念存在第六层邪教徒第七层暴虐罪:杀人者、自杀者、同性恋第八层教皇(尼古拉三世)、诈骗、诱奸、偷盗、阿谀奉迎、贪污、伪善、诬告、陷害、恶谋、买卖圣职、出卖、背叛。
第九层叛徒:犹大、谋杀凯撒的两人。
《炼狱》篇——从下往上:炼狱里的人是有过失而不是罪恶,他们有希望,炼狱最顶层是伊甸园。
第一级傲慢(但丁把自己放在这一级)第二级嫉妒第三级愤怒第四级懒惰第五级贪财第六级贪食第七级贪色出了炼狱,过了忘川河,就到了天堂。
淌过忘川河,就洗去了罪恶,忘却了烦恼。
2)对炼狱和天堂的描写,旨在说明:人通过主动地、坚忍不拔地努力,会达到好的境地。
3)《神曲》中的象征和隐喻:(1)主题象征性:地狱——罪恶以及带来的苦难;——————|炼狱——对罪恶的忏悔和对意志的考验;——|—现实和理想天堂——光明至善的境界;————————|昏暗的森林——人生旅途的中途;猛兽——尘世杂念和恶势力。
(2)人物象征性:维吉尔——理性和哲学;贝阿特丽采——信仰和神学;整个《神曲》——人的精神道德。
(3)结构象征性:诗中的诗句和材料,依三、九、十的数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雄伟的建筑物。
(三:神学上的“三位一体”;十:完美)4、《神曲》的两重性:(1)思想内容上:㈠对教会和神职人员的双重态度:批判教会和教皇,主张政教分离;但并不完全否定宗教。
㈡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但丁是禁欲主义者,但他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
㈢对古代文化、人、神的双重态度:虔诚的基督思想,同时又有人文主义思想。
(2)艺术上:㈠结构上:传统的象征梦幻的手法、崭新的人文主义思想。
㈡知识性:奇异的幻想性、深刻的思想性。
㈢语言上:形象性、哲理性。
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当时教会作家使用拉丁文写作)。
2、维吉尔维吉尔是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创作继承发展了古希腊诗歌的传统,对后世欧洲各国文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但丁很崇拜他,在《神曲》中把他当作自己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
维吉尔的三部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史诗《埃涅阿斯纪》。
其中《埃涅阿斯纪》是他的代表作。
四、文艺复兴一、历史背景:1、文艺复兴: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而后遍及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2、人文主义:内容:(1)用人权反对神权;(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1)禁欲主义(asceticism):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
它源于古代人忍受现世生活困苦的宗教教义和苦行仪式。
它认为,人的肉体欲望是低贱的、自私的、有害的,是罪恶之源,因而强调节制肉体欲望和享乐,甚至要求弃绝一切欲望,如此才能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2)蒙昧主义(obscurantism):是一种反对理性、反对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潮,它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罪恶都是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结果,主张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
它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科学知识,或者宣传不可知论,或者同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结合在一起,企图使人民永远停留在愚昧无知的状态,以便反动统治者为所欲为。
二、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堂吉诃德》:欧洲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讽刺杰作,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
(1)堂吉诃德:性格的矛盾性:疯傻,脱离现实,耽于现实;具有游侠动机、对真理执着坚守、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A、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喜剧因素,又具有悲剧色彩:他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的无畏勇士,表明作者渴望出现这样的人。
但是总是出丑,源于作者暗示这种人物是不存在的。
B、清醒时,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糊涂时,他是一个胡乱冲杀的疯子。
一方面他知识广博、见解独特,一方面他又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堂吉诃德这个形象丰富又复杂。
(2)桑丘的形象:A、桑丘的特点是讲求实际、头脑清醒、生性机敏、有衡量得失的聪明;B、另一方面,他眼光短浅、愚昧、轻信、狭隘自私。
这些弱点在跟随堂吉诃德游侠过程中逐渐消失,而西班牙农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在他身上逐渐放出光辉。
五、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最早发现金钱的秘密并将他揭露出来的剧作家。
莎士比亚戏剧的“第五幕”被称为“死床”,以为常常所有的主角、配角等都死在这第五幕了。
一、生平和创作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作三个时期:1、早期(1590-1600):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乐观明朗,表达人文主义理想。
写出了《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历史剧9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喜剧10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3部。
《仲夏夜之梦》(1595)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威尼斯商人》(1596)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
2、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悲凉、愤懑、不满、理想的幻灭共写出《哈姆莱特》等悲剧7部,《一报还一报》等喜剧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