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率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指群体中个体在某时点为病例的概率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是群体中个体在给定期间内任一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

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对应的人口病死率(fa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存活率(survival rate)散发(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流行(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爆发(outbreak): 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seasonality / seasonal variation)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

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利用移民人群研究疾病分布,观察某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找出病因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揭示出来,提出关于致病因素的假设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现状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

普查(census):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理解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

随机数字表是比较简单、可靠的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优点:简便易行,如果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则抽样误差比单纯随机抽样法小。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抽样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如村、车间、班级、连队、居民小组等。

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被抽到单位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对象。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将调查的总体按照不同的特征,例如性别、年龄、居住条件、文化水平、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分成若干层,然后在各层中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法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分层的特征: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

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又称为多阶段抽样。

是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的方法,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用此种抽样方法。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暴露(exposure):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需要随访(follow-up),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结局可能已出现观察终点(end point)•:指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或一项检测指标达到某水平,至此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进行继续随访。

观察终止时间(end time):指整个研究工作观察的截止时间。

累计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是暴露组发病率I e (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 0(或死亡率)的比值。

RR= I e / I 0; 当RR大于1时,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归因危险度/ 特异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A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PAR=全人口某病发病率(死亡率)-非暴露组某病发病率(死亡率)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SMR的意义(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又称成组比较法,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匹配(Matching):匹配又称配比,是以对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因素或特性作为匹配因素,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因素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

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亦称为频数匹配,指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因素的比例上相近(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一致)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是指病例与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

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配成对(pair)或配成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在特定队列中,收集队列中每个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资料,采集所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的组织或体液标本储存备用。

然后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病例数为止。

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的时间,以及性别、年龄等其它匹配条件,从队列中选择1个或数个非病例作为对照,抽取病例与对照的基线资料并检测收集的标本,资料按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匹配过度(Over-matching):把不必要的变量加以匹配,企图使病例和对照尽量一致,有可能会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甚至降低研究效率。

均衡性检验:检验两组在研究因素以外其它主要特征有否可比性。

两组间非研究因素均衡可比,才能认为两组暴露率差异与发病有关。

均衡性检验,应把两组的这些特征逐一加以比较,必要时作显著性检验比值比(odds ratio, OR):用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的值。

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地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通常应用最广泛的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andomized clinicaltrial,RCT)。

四个关键点1. 合格人群(eligible patients)2. 设立同期对照(the need for concurrentcontrols)3. 随机分配(allocation at random)4. 应用盲法(blindness)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 :空白对照,对照的类型感官性状(剂型、大小、重量、颜色、气味和口味)与试验药物相似但完全没有药理作用的类似物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所接受措施的具体内容,从而避免了他们主观因素对疗效造成的影响。

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三盲:研究对象、观察检查者和监督者或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分组和治疗情况,从理论上讲可以完全消除各方面的主观因素,避免了一切信息偏倚,但在临床科研的实施过程非常复杂困难,几乎难以实现。

保护率(protective rate, PR) 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筛检(screening): 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