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
总结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是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就借这个感性的词来回顾一下数学组本学期的工作。

一学期里,我们数学组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回顾这学期:
一、老师们在“促进有效学习”的教研中摸索着前行、进步;
二、学生们在市“小数学家”的舞台上初试身手;在“欢乐数学节”中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老师们积极踏上创新路,借专题项目助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整理”;
四、在常态教学中,数学组人秉承“精益求精”的高要求一路奔跑。

细细整理,我们是这样在教研路上行走:
一、老师们在“促进有效学习”的教研中摸索着前行、进步;大家经常会探讨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然而,对于数学组这个较年轻的团队来说,我想换个角度,从“形成一节不好的课的原因”入手,结果发现原因大致会有:对教材解读不到位、备课不充分、对学情掌握不够、课堂掌握能力有限等等。

于是,我
们的教研便从如何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开始,每个年级,我们都开展了以年段组为单位的一系列教研:有教材解读作理论依据、有课前测作为学情了解、有组内磨课作为备课的充分前提。

在教研活动展示期,组内教师人人参与,不再是谈天说地、毫无根据的争论,而是有理可依的思维探讨,参与者收获、听课者思考,每个年级组都能呈现出一顿顿如“丰盛精神食粮”般的教研宴。

教研这样开展着,对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提供了可参考的做法,所以,老师们再上课前就知道该多作哪些充分准备了。

不难发现,数学组内老师们的专业阅读书籍增多了,经常看到老师们互相推荐有利于教学的书籍或杂志,温xx、季xx、马xx等老师们更是手不释卷地在书中寻找教学真理,进步令人欣喜。

二、学生们在市“小数学家”的舞台上初试身手;在“欢乐数学节”中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本学期,我校学生第一次参加市“小数学家”评比活动,由刘xx 和季xx两位老师辅导的学生在首次亮相中初试身手,虽然成绩还不够惊人,但至少也为我校数学家基地开启了一丝曙光,这些储备选手明年将继续迎战数学家评比。

在开心愚人节那天,伴随着甩葱歌的欢快节奏,为期一个月的欢乐数学节来临。

在数学节的智力舞台上,孩子们感受到了“玩”数学的乐趣。

而另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有了更高的挑战与发展。

其中,三四年级组联合举办的“数学智力快车”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一拔拔小手高举、一阵阵掌声如雷,而一个个数
学问题在学生们跳动的思维中化解,这便是活动的魅力。

虽然一个月的活动中,老师们经常要加班,但看到孩子们灿烂的微笑和喜人的成果时,累便是最值得的付出。

三、老师们积极踏上创新路,借专题项目助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整理”;一年级组两位年轻教师在“学习评价”上“做成了一件事”,通过激励和多元评价方式让一年级的学习快乐、有序;三年级组的微课整理更是越来越有型,做出了课题、做成了一件事;四年级组在微课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展开导学,尝试先学后教,借助导学单、微课视频等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做成了一件事;同时他们也在为下学期的课题作准备了。

五年级的刘颖莲老师的“错题集”已经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中根深蒂固;这些老师们不仅做成了一件事,更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四、在常态教学中,数学组人秉承“精益求精”的高要求一路奔跑。

教研活动是每周一次,但数学课是每天都有,我们都深知,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的关注点绝对不只是在教研活动的课例展示中。

于是,我们都不断地强调:要向常态课要实效。

为突破常态课的有效性,我们遵循“优势互补,群体优化”的团队建设策略,主要借助“师徒结队”、“同级互查”、“同组互助”等多种形式保障常态课的效率。

经过一学年,年轻的徒弟们在师傅的带领下都有了飞速的进步,他们频繁的互听、互评、互引、互学等,无疑是组内专业共同体的典范。

在教学楼中,这样的一幕幕不断重复上演:李xx老师的教室后面成了刘xx、温xx、潘xx、马xx等几位老师们的常去之地;而季xx、王xx、汪xx、温xx更是甘当小白鼠作课,供老师们研讨;温xx、马xx、刘xx老师对解题颇感兴趣,经常在吃饭时还在延续讨论着;汪xx、季xx、傅xx老师更是将研讨随时随地展开,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正是老师们对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憧憬,才促使了他们捧着教材、怀揣一颗爱学之心奔波于学堂之间,追求更高更好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

反思(展望):
1、都说且行且珍惜,我们数学组老师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本学期,王炜老师的到校指导让我们数学组老师都动笔写起了案例。

我们都希望,像这样的高效培训多一点;
2、从下学期起,老师的评课和反思中应该少一些泛泛而谈,多一些课标的理论支撑,而教研时,人手一本新课标将是数学教研新貌;
3、小数家培育工程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点,要让更多的老师挑起这个担子。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迎接更好的明天。

小学“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总结
x月x日上午,在家委会成员的精心策划下,实验小学五五班和五一班同学和部分志愿家长来到了xx小学,和这里的孩子开展了手拉手活动。

本次活动非常成功,先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少先队员们走向农村生活,走向纯朴的生活。

通过城乡少先队员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先队员认知社会,从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劳动意识,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山河小学李校长的主持下,进行了隆重的手拉手开幕仪式。

并请德育处张继宝主任讲话,山河小学的校长讲话,双方学生代表讲话。

接着孩子们分教室进行交谈,互赠礼物,合影留念、参观学校的教室、操场等。

孩子们交流的很热烈,一会儿就难舍难分了。

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时间过的真快,很快到了分别的时候了。

一声声“再见”让大家感到有些难过,但我们还有再见面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彼此留了联系方式。

xx下半年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1、从教材解读入手,进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
2、以“小数学家”培育工程为抓手,为学生搭建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实施办法
1、从教材解读入手,进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开展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习活动,更好地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服务,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以提高教师课堂效率为目标:从教材分析入手,从笼统读到分模块研究为主线,开展本学期的教研。

具体操作流程为:(1)以各年级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并选派一名老师对教材内容分析以课件的形式向全体老师讲解。

无论是主讲老师还是参与学习的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对教材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小学阶段前后知识的联系也能建立知识结构,明确应该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2)教材全面解读后,各年段再针对“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对本册教材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从目标达成、知识前后联系、教材编写意图等多方面展开,组内先自学并将学习内容与收获制作成课件,选派一位优秀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向全组老师讲解,深入了解每册教材中“数与代数”方面的知识结构与目标。

(3)由组内另一名老师接力,在本册“数与代数”内容中选取一堂课例或是一个知识点作深入解读,有兴趣的老师还可以针对本模块中的例题、小精灵的学习引导提示、练习等作进一步的学习分析,并将学习所获制作成课件在教研组内作讲解,与大家共同学习。

(4)结合前期的教材知识、模块分析、教材编写意图等学习,进行“以学为中心”课堂展示交流。

各年段选派至少一名教师上展示课,其他教师针对课堂进行分析、评课并研讨。

2、以“小数学家”培养计划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将培养“小数学家”作为本学期数学组工作的重点,利用特长选修课与“做成一件事”项目,为学生铺设“小数学家”之路;开展“口算教学专题研讨”,巩固低年级口算、中高年级笔算过关活动,让学生通过过关活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熟练地掌握计算技巧,对小学口算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通过多种载体,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3、教研常态化:(1)关注教师常态课,鼓励教师互听常态课,同年级组教师互相听课研讨、年轻老师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师徒相互听课等,通过听课、研课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关注学生练习:在平时的课堂中,保证练习的时间与质量、习题的设置与取舍,关注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性,学期末进行作业抽查与评比活动。

在平时的周末作业中,多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孩子们从课本中走出来,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