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浅谈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浅谈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发表时间:2017-12-27T14:14:49.5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作者:钱中海[导读]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影响小。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服务中心安徽省池州市 247100
摘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对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大型桩基设备很难进场、基础工程量不大、采用满堂大开挖实际情况不允许的位置更适合。

但由于是工人在地下作业,对安全性要求高,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范围、一般构造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安全技术措施。

适用范围:
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粘土及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等地质条件。

比较适合丘陵地带、硬土层。

可用于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水工结构(如泵站、桥墩)作桩基,起支撑、抗滑、挡土之用。

对软土、流沙及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人工挖孔桩开挖最深不得超过25米,因为超过25米后对施工人员有很大危险性。

开挖深度也不宜小于6米,因为小于6米的桩,在结构受力上应属于墩台形式,这样建筑结构受力就不同,且小于6米的桩稳定性也较差。

一般构造要求:
桩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为800mm至2000mm,最大直径可达3500mm。

底部采用不扩底和扩底两种方式,扩底直径为1.3d至3.0d(d为桩直径),最大扩底直径可达4500mm。

桩底应符合勘察设计文件要求,应支撑在可靠的持力层上。

对灌注桩的配筋率规范规定为: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 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2%~0.65%,大桩用小配筋率,小桩用大配筋率。

对于桩直径大于2000mm的桩配筋率,应由设计计算确定。

对于抗拔受力的桩,钢筋直径要适当加大。

施工方案编制: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地质勘察资料、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盖公章后,提交给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开始施工。

对于开挖深度达到16米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还要组织专家论证,按专家论证提出的问题整改符合要求后,才能施工。

施工工艺:
1、施工程序:场地整平,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设置垂直运输架,安装卷扬机(或电动葫芦)、吊土桶、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施等→挖第二节桩孔土方→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上述施工过程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对桩孔直径、深度、扩底尺寸、持力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清理虚土,排除孔底积水→吊放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

当桩孔不设支撑护壁和不扩底时,无支护和扩底两道工序。

2、护壁设计和施工:为防止桩孔土体坍塌,确保施工操作安全,大直径桩孔在施工中需要设置护壁。

护壁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配少量钢筋)、喷射混凝土或型钢—木板工具式护壁、沉井等。

由于现浇混凝土护壁整体性好,能紧靠土壁,受力均匀,因而应用较广泛。

对于桩径较小,深度不大,土质很好、地下水量很少的桩孔也可采用型钢—木板组合工具式护壁,甚至不设护壁。

混凝土护壁分段高度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方便而定,一般为0.9m至1.0m。

混凝土护壁一般采用C30或C25混凝土,厚度经计算确定,一般取100mm至150mm。

可以加配适量直径6mm至8mm的钢筋,相邻两节护壁之间用钢筋拉结。

护壁施工采用一节组合钢模板(或4至8块弧形工具式钢模)拼装而成,拆上节,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

模板间用U形卡连接,上下设两道槽钢护圈顶紧。

钢圈由2至3块弧形槽钢组成,中间用螺栓连接,不另设支撑。

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宜高出地面200mm,便于挡住雨水和定位放线,也可防止地面土块和建筑垃圾掉入桩孔中。

3、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锹、镐挖土,遇到硬土用大锤、钢钎破碎。

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

按设计桩直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允许尺寸误差为±30mm。

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扩底形。

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箩筐内,垂直运输,在孔口上安支架、轨道,用电动葫芦或慢速卷扬机提升。

如有少量地下水,可随挖土用吊桶将泥水一起吊出。

如遇大量渗水,可在一侧挖集水坑,用潜水泵排除。

4、桩身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车泵直接到底,或固定泵管安装到底部,或用电动葫芦(卷扬机)运输到底部,每浇筑200mm至300mm高度,振捣密实,泵管提升一段再继续浇筑,继续振捣,直到浇筑至设计标高高出200mm以上,以后用人工凿除多余部分至设计标高(注:这样能确保桩顶混凝土密实,且接头部位凿毛后与基础梁混凝土的连接更牢固)。

安全技术措施:
挖孔桩施工应对安全予以特别重视,应制定周密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定,并严格认真执行,经常检查。

1、在孔口设水平移动式活动安全盖板,当盛土吊桶提升到离地面一定高度后,推活动盖板关闭孔口,卸土后,再开盖板,下吊桶装土,以防止土块、操作人员掉入孔内伤人。

采用电动葫芦提升吊桶,桩孔四周应设安全护栏。

2、多桩孔同时成孔,应采取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动。

3、孔内严禁放炮,以防振动土壁,造成事故。

4、桩孔内设36V低压安全照明。

用鼓风机向孔下送新鲜空气,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5、人员上下可利用吊桶,但要配备滑车、粗绳和绳梯,供停电时候应急使用。

6、井口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井下作业人员要戴安全帽。

7、加强对孔壁土层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检测、资料收集与整理:
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进场时候要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收集合格证、质保单,由业主或监理单位到场见证取样检测钢筋性能、混凝土强度等。

在挖孔桩全部施工完毕28天以后,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桩身完整性、单桩承载力等项目,检测合格后才能后续施工,否则需要按照设计单位确认的加固补强方案施工,验收合格后才能后续施工。

施工期间需要收集整理以下资料:施工方案;桩位测量放线记录;钢筋合格证、质保单及现场抽样检测报告;混凝合格证、质保单;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验孔记录;钢筋隐蔽验收记录;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承载力检测报告;桩位偏差图、竣工图、桩基子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记录等资料。

有关单位签字盖章后,装订成册。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档案接收单位、总包单位各存一份。

参考文献:
1、编委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
2、编委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编委会《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4、编委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年
5、王宏林、高武山《人工挖孔桩施工要点》山西建筑 2004年,(6)
6、吴励敏《浅谈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江西建材 2011年,(2)
7、刘雄心《浅谈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广西城镇建设 2010年,(6)
8、严心娥《土木工程施工》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9、周晓龙《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0、李惠玲《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1、田聚绵《浅析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措施》交通世界 2007年,(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