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宣传片文字稿
在蓬勃发展的环渤海经济带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端庄而美丽,高贵而优雅,正以傲然的身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释放着耀眼的光芒,她就是曹妃甸。
曹妃甸新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因原来岛上曾建有唐朝皇帝李世民一曹姓妃子的庙宇而得名。
现辖有曹妃甸工业区、南部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陆域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22万人,以曹妃甸新区为中心,延198公里的海岸线向东西延伸,分布着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卢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可与日本东京湾想媲美。
曹妃甸新区作为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的核心和龙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这里拥有无需开挖港池和航道即可建设30万吨以上深水大港的天然钻石级港址,10亿顿以上的整装优质大油田,1100多平方公里的未利用滩涂和荒地。
曹妃甸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京津两大城市,辐射三北,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
早在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曹妃甸,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写到: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
”曹妃甸寄托了一代伟人强国的蓝色梦想。
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先后将曹妃甸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河北省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
按照规划,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输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计划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
曹妃甸新区将形成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三大空间布局。
在曹妃甸港区62公里可利用岸线上规划建设码头泊位260多个,其中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6个,10—15万吨级泊位50个,5—8万吨级泊位200个,码头类型主要为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化工、散杂货、集装箱,这些码头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曹妃甸新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立区之本,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广泛采用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力打造以五大产业链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现代物流产业链:建设码头、铁路、公路、管道、仓储等综合储运设施,发展陆海联运为特点的物流服务业,建成服务三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钢铁产业链:建设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主要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高附加值板材,远期形成3000万吨生产能力;石化产业链:建设15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石油炼化一体工程,发展聚合物、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及其下游产品;装备制造产业链:建设船舶、港口机械、石
油钻探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型重型装备制造项目,逐步形成中国北方地区钢材与装备相互依存发展的临港装备制造基地;海洋化工产业链:发展氯碱、烧碱、聚氯乙烯及其制成品,逐步建成以盐化工为主的大型海洋化工基地,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为实现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打造唐山双核城市群体系,在曹妃甸新区东部,津塘港区和曹妃甸港区之间,正在规划建设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以建造生态城市、港口城市、滨海城市、示范性城市、国际性城市、环渤海中心城市为目标,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视野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坚持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绿色建筑、城市安全、循环经济、绿色交通、清洁能源、文明生活、融合文化、设施高效十大规划理念,走自主开发与国际开发合作开发之路,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世界一流、中国气派、唐山特色的国际示范城市,建成一座未来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经过世纪年的谋划论证,以2003年3月23日开工建设通岛公路为标志,曹妃甸正式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目前曹妃甸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工程:青曹公路、唐曹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銮曹高速公路、滨海大道构成了通往曹妃甸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承担北煤南运和疏港任务的的迁曹铁路2006年底竣工通车,近期年运量5000万吨,远期达到2亿吨;供水工程:腹地5大水库联网,通过95公里的输水管线,每年将8200万立方米淡
水输送到曹妃甸,近期还将建成日产10万吨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远期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日产100万吨,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电工程:多条输变电线路,通过区域内2座220万千伏变电站,和6座110万千伏变电站将充足的电力输送到每个企业和居民区,同时香港华润集团投资210亿元的曹妃甸电厂总装机容量460万千瓦,一期工程已具备供电发热能力;造地工程:曹妃甸工业区,通过吹填造地,已形成陆域面积110多万平方公里,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港口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建成通航,2008年接卸进口铁矿石突破3000万吨,30万吨级原油码头竣工通航,年接卸进口原油能力2000万吨,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出海口;煤炭码头,年下水能力2亿吨,一期工程已具备通航能力,年下水能力5000万吨;通用散杂货码头投入使用,2009年港口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大关。
产业聚集步伐加快,举世瞩目的首钢津塘钢铁厂,2008年10月投产,2010年以前,形成年产千万吨精品钢的生产能力。
南部盐场是亚洲第一大盐场,年产工业盐180多万吨,三友集团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化工企业,纯碱、烧碱、PVC、化纤等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十二野装备制造基地,是华北最大的钢构生产基地,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中材曹妃甸产业基地;中海游浮曹妃甸装备制造及临港作业支持基地、中国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北京联东曹妃甸临海工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唐海县南浦经济开发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开工建设,一座充满无限魅力的生态城市,将在渤海之滨拔地而起。
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无限商机,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纷纷抢滩曹妃甸,在装备制造、海水淡化、石油化工、钢铁、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与曹妃甸新区签约了一批重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掀起了大规模全面开发建设的热潮。
近年来,先后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领导到曹妃甸视察指导工作。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曹妃甸,称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是唐山和河北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我国整个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2007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曹妃甸时,要求把曹妃甸建成一流的国际大港,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曹妃甸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牢记重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创新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打造唐山湾四点一带,和建设河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发挥核心和龙头作用,成为拉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黄金宝地,耀眼明珠——曹妃甸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