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祛脂舒肝汤
【组成】
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丹参20g,陈佛手10g,泽泻20g,茯苓皮15g,生首乌15g,清半夏10g,猪苓20g,枸杞子10g,草决明15g,生山楂15g。

【功用】
健脾理气,化痰通络。

【主治】
脂肪肝。

【解析】
李老每用祛脂舒肝汤治愈许多例患者。

李老认为,脂肪肝多因脾湿不运,气机失于条达,痰湿阻络而致。

方中青陈皮、半夏、云苓、苍白术燥湿健脾;郁金、丹参、佛手舒达气机,利湿通调水道;枸杞子、生首乌、生山楂、草决明有护肝降脂作用,临床疗效甚为理想。

【临证治验】
姜某,女,64岁,1982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患慢性肝炎,经过中西药治疗,因加强营养,又不敢活动,久卧于床,渐致发胖。

近半年来,体重增加,现77kg,腹胁作胀,眩晕胸闷,自觉身体沉重,大便量少干燥,四五日不行,脉弦细滑,舌质暗红,苔腻。

肝活检:肝细胞脂肪浸润。

确诊为脂肪肝。

证属痰湿络阻,气滞不畅。

处方:祛脂舒肝汤。

7剂。

嘱少食油腻,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参加体育锻炼。

二诊:服药后,腹胁胀减,眩晕未作,原方再守。

此方宜多服,共治疗两个月,体重减轻5kg,自觉身体轻健,诸症消失。

又以祛脂舒肝汤配制丸药,每日早晚各服1丸。

随访两年,身体健康,体重未增。

按:本案患者因患肝炎,往往营养过剩,运动减少,造成脾湿不运,气机失于条达,痰湿阻络,久之体渐胖;体重增加,反而全身无
力,懒于活动,脘腹作胀,胸痞闷;气机壅滞,则出现胁痛。

故以本方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