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薄层色谱HPTLC

高效薄层色谱HPTLC


6
①固定相厚度。②展开距离。③展开容器中展开剂蒸汽的饱 和程度。④样品量。⑤操作时的环境湿度和吸附剂含水量。
6
4. 相对比值(relative retardation factor,Rst)
Rst是在一定条件下,待测组分比移值(Rf(i))与参考物质比
移值(Rf(s))之比:
Rst

R f (i) R f s
4、防止展开剂脱混
易脱混:多元溶剂极 性差别大,极性溶剂 13 比例小
5、多元溶剂系统展开剂 不可重复使用
13
图示
• back
1、制板(四)TLC的实验操作
– 固定相:硅胶(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Al2O3、纤维 素、聚酰胺、葡聚糖凝胶、硅藻土等
– 载板:软板(聚酯薄膜)、硬板(玻璃板) – 粘合剂:CMC-Na 0.3~1%,常用0.5% – 铺板方法
– 边缘效应:即同一种组分在同一块板上,处于边缘的点 的Rf值大于中心点。
• 原因:a、边缘处溶剂挥发快;b、多元溶剂时,易挥发溶 剂在边缘挥发快,从而难挥发溶剂(极性大)相对比例大,
洗脱能力强,使斑点移动快。
(3)展开方式
上行法、下行法、水平展开。
(4)特殊展开技术
连续展开(相当于增加展开距离) 单向多级展开 双向展开 分级展开(自动多步展开仪)
平面色谱法与柱色谱法的分离机理基本相同,操作方式有所区别。 经典柱色谱法的固定相填充于柱管中,流动相靠重力作用流经固定
相,分离过程称为洗脱,流动相也称洗脱剂; 而平面色谱固定相涂布于平面载板上或以纸纤维为平面载体,流动相
通过毛细作用流经固定相,分离过程称为展开,流动相也称展开剂。
本节主要介绍薄层色谱法4 与纸色谱法。
(2)控制斑点大小:一般在2~3mm
18
18
3、展开 • (1)饱和展开
– 饱和展开箱展开是指在展开前,箱内的各种气液达到平衡(饱 和),展开过程中,薄层上的溶剂不再蒸发,重现性好。
• (2)不饱和展开
– 不饱和展开箱展开是指展开箱中气体与溶剂蒸气、薄层未达到 动态平衡时即开始展开;展开过程中,薄层上的溶剂不断地在 薄层表面上蒸发,从而造成结果重现性差及边缘效应
选择吸附剂主要依据样品的性质如:极性、酸碱 性、溶解度等
氧化铝一般适用于碱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 硅胶微带酸性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
12
12
(三)展开剂的选择
1、原则:要同时考虑固定相、流动相、 被分离物质的性质。
2、选择合适的Rf值(据展开剂极性) 3、选择较好的选择性(据溶剂 的三角形分类)
20
20
4、检出 显色、定位
有色物质直接定位。
无色物质 紫外光下定位(λ254,365)。
荧光定位:发射荧光的物质

在荧光背景下显暗斑的物质(荧光熄灭)
显色定位(化学显色)
I2蒸气(棕黄色)
浓硫酸/MeOH(1:1)或10% 喷雾后,110℃烘烤21
H2SO4-乙醇溶液
专属显色剂
喷雾:人工、机械

Li Ls
式中中心,距离Li,。Ls分别为原点至待测组分i和参考物质s斑点
Rst与Rf相比具有更好重现性和可比性。参考物质可以 选择纯物质加到试样中,也可7 以是试样中的某一已知组
分。Rst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7
三、薄层色谱
固定相涂布于平面载板上,流动相通常是借 毛细管作用流经固定相,使被分离后的物质保留在 固定相上。— 开放式的离线操作。见图示
若组分k为0,其Rf = 1,表示该组分完全不被固定相保留; 若k为无穷大,其Rf = 0,表示该组分在流动相中浓度为0,
完全被固定相保留,停留在原点,不能被展开。
3. 影响Rf值的因素
影响最大的是固定相、流动相、组分的性质及温度等,
此外,当用同一种固定相、流动相系统时,被测物质Rf 值
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定性分析— 窄条 定量分析— 10×20cm
硅胶G:自含粘和剂
硅胶H:不含粘和剂,铺板时另加入 CMC
硅胶HF254:含荧光剂,254 nm 紫外光照发绿

17
硅胶HF365:含荧光剂,365 nm 紫外光照发光
表11-3
17
2、点样
(1)控制点样量,防止拖尾1-10μL
点样量 = 样品溶液浓度×点样体积
特点
适用于微量分析(微克级);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分析快速;
具有多路柱效应,可同时平行分离多个样品;
8
分离样品所需展开剂少,节约溶剂,减少了污染
薄层色谱(TLC)
8
next
back
(一)概述
1.定义: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
上,形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 倾注法、浸渍法、机械涂布(自动、手动)(图示)、喷 涂法
– TLP的干燥:先自然干燥,后烘干活化
• 自然干燥时要阴干,否则吸附剂外孔间大量溶剂急剧 挥发,溢出薄层面破坏表面平整,或由于突然受热引 起薄层局部收缩龟裂。
– 板的厚度 • 分析用:0.3~1mm;制备用:1~2mm
‫٭‬back
预制板
2.操作过程:见图示
铺板 →活化 →点样 → 展开 →定位(定性)/ 洗脱(定量)
3.分类:分离机制 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
经典薄层色谱(TLC)、高效1薄0 层色谱(HPTLC)、胶束薄 层色谱(MTLC)
next
10
11
11
(二)吸附剂的选择
根据被测物极性和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被测物极性强——活性低的吸附剂 被测物极性弱——活性高的吸附剂
4
二、平面色谱基本原理
1. 比移值(retardation factor;Rf)
实际操作中,待测组分Rf 在0.2 ~ 0.8 为宜。
2. Rf与k的关系
5
Rf
L L0

L/t L0 / t

r u

R
1 1 k
图12-8 平面色谱展开示意图
5
可见Rf即柱色谱中的保留比R。
组分的k↑,在薄层上移动速度↓,Rf ↓ 。
第十二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LC)
1
1
经典液相色谱法 LC
吸附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 纸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聚酰胺色
离子交换
谱法
色谱法
凝胶色谱2 法(分
子排阻色谱法)
2
1. 平面色谱法概述 2. 平面色谱法基本原理 3. 薄层色谱法 4. 纸色谱法
第六节 平面色谱法 3
3
一、平面色谱法概述
平面色谱法是指固定相呈平面状态的色谱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