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上吨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三上吨的认识(说课稿)


(三)计划课时
• 计划授课时数:三课时 • 本节为第一 课时
三、学情分析
• 之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了质量单位 “千克” 和“克”, 掌握了这两个单位之间 的进率,并能够运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这 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 支撑。因此,让学生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是不难的。但“吨” 作为常见量中的大计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接触很少,不能像认识克与千克那样采用掂 一掂的方式直接体验,1吨观念的建立比较困 难。为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间接体验, 联想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4.算一算:40名平均体重都是25千克学生的总 质量是多少?10袋 100千克重的大米总质量呢? 100壶10千克水呢?
5.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大约重 1 吨。
1、体验1吨的重量
如果一个同学重25千克
照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100)千克
再照这样计算
40个同学的体如果重每的个学和生是的体(重1是00)205 千千克克, ,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解决措施:
•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学定教。对于“进率是1000”的两个 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已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因此,处理 “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这一重点内容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尝试完成,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 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体验。为了突破“帮助学生建立1吨 的质量观念”这一难点,本节课设计了多处体验环节:课开始在汇 报交流的情景中体验,课中的在实践中体验,课尾的在运用中体验, 课后的在延伸中体验。借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具体的事物,通过猜 一猜、提一提、背一背、算一算、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教学活 动,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 循序渐进地间接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体 验、感悟并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说教学流程
(一)旧知复习,汇报导入
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生活
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信息。 2、口 答
6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3 、



千克
40 千克
千克

20千克
设计意图及反思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 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引入环节 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去调查或收集一些有常见 物品的质量信息。并在课中进行汇报、补充, 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体验到物品质量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
1 也就是 吨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 1 吨。
1吨=( 1000 )千克
10大01大千米0大 10米0克千米 01千克0大01克米千大001克米千大001克米千大00克米千1大0克0米千大10克0米千1克0大0千米克
宁夏彭阳县第二识” 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 域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 单位间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一个大计量 单位,概念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 现实的,为此教材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 生在熟知的、感兴趣的现实背景下,理解吨的含义, 体验1吨的重量、感受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 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完善质量 单位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各
环节中,我将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经历“体验——感悟”
的过程。

3.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构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整个课
收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课前在给学生布置任
务时,没能明确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与“吨”相 关的物品信息,新课引入不够流畅。
(二)动中感悟,探究新知
1.猜一猜:1吨有多重?你能提的动1吨重的 东西吗?
2.提一提:选多名力气大的同学提10千克重 的一壶水,感受101千吨克=的1 物000体千重克量。
3: 背一背: 同桌互相背一背,感受对方的重量, 然后互相告诉自己的体重。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力图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体验的方法,逐
步建立1吨的观念。为此,我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设
计本节课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
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
二、说学习目标
• (一)教学目标
• 1.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 1000千克,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 2.学生通过经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 纳等数学活动,间接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培养学生的 符号意识、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3.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有序活动的学习习惯, 使其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 和安全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及民族自豪 感。
•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中的体验活动、解决
实际问题及举例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生活与吨的密切
联系。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课改提倡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猜
一猜、提一提、背一背的方式初步感受质量,接着我又让学生
通过算一算、说一说等方式感受1吨的重量。最后通过理一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