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C.导致苏联的解体 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B.发表《开罗宣言》C.发表《波茨坦公告》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
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4.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5.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对此,罗斯福总统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8.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A.德军突袭苏联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9.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10.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1.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13.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A.慕尼黑会议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C.诺曼底登陆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4.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5.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以下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B.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C.政府帮助银行恢复信用D.通过了《社会保险法》16.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上述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任由危机发展C.重点发展工业D.保护工人利益17.罗斯福在“二战”期间的演讲词中提到:“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
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罗斯福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A.提议在美国召开万隆会议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面对共同的利益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C.开始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D.倡导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8.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19.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
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A.坚持自由放任B.优先发展重工业C.国家干预经济D.转向社会主义20.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玫策。
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
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该政策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B.使银行的信用得列了恢复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21.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B.法西斯主义C.世界经济危机D.黑人奴隶贸易2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23.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签署《波茨坦公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
”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A.《共产党宣言》B.《开罗宣言》C.《凡尔赛和约》D.《联合国家宣言》25.如图中美国历史失业率从最高点开始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A.推行罗斯福新政B.发展知识经济C.建立法西斯专政D.废除黑奴制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赫鲁晓夫的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A项不合题意,B项和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2.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故D符合题意;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发表《开罗宣言》、发表《波茨坦公告》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法国败亡的形势下,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艾登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故C不符合题意;达拉第是法国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1939年德国疆域”“1939年3月德国孔子的地域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的德国,C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德国的统一历程,A排除;1918年一战结束,B排除;地图没有涉及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注意关键词“1939年”。
5.B解析:B【解析】【详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32年”,再结合“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可以知道,这主要反映了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为了转稼危机而加紧了对世界的争夺,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国家在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故选B。
6.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点。
要求答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阅读各选项。
②所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7.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
主要内容还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压缩农业产量;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等。
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B选项符合题意;1936年,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选项不符合题意;德国、日本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C选项不符合题意;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