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安全防范系统施工工艺标准4.1 总则4.1.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新建、改建、扩建的安全防范工程施工。
4.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T21741-20084.2 术语、符号4.2.1安全防范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4.2.2 电子巡查系统对保安巡查人员的巡查路线、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
4.2.3 停车场管理系统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自动登录、监控和管理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14.3 基本规定4.3.1 安全防范系统的范围应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各子系统。
4.3.2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或行业授权的认证机构(或检测机构)认证(检测)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4.3.3 工程实施中,应对各类探测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件的电气性能和功能进行自检,自检采用逐点测试的形式进行。
4.3.4 在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测试完成后,经建设方同意可进入系统试运行,试运行周期应不少于1 个月;系统试运行时应作好试运行4.4 施工准备4.4.1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按公司要求审核批准。
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4.4.2材料准备1 对施工材料进行清点、分类。
2各种部件、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
4 有源设备在安装前均应通电检查各项功能。
5 材料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和3C认证标识。
6有感应性装置的产品应有功能性检测报告。
如:感红外线探测器;红外微波探头及各种感知器等。
7核实配电箱规格是否与结构预留安装孔洞吻合,控制柜稳2装空间是否合理。
8管路、线槽敷设的合理性,确保路由设备信号传递的准确性。
9传输导线除应符合相应制造标准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4.4.3主要机具准备1 万用表、兆欧表、场强仪、网络测试仪等。
2高凳、工具袋、克线钳、剥线钳、尖嘴钳、螺钉旋具(一字改锥、十字改锥)、电工刀、卷尺、水平尺。
4.4.4作业条件1 土建油漆浆活完成,室内装修基本完毕。
2房间门窗、机房、弱电竖井施工安装已结束。
3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的安全用电。
5 程施工前应对以下情况进行调查:a 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和预留管道情况;b 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情况;c 允许借用支吊架及可独立设置支吊架情况;d 敷设管道电缆的路由状况,并对各管道标出路由标志;e 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
4.4.5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1健全现场各项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
2班组已进场到位并进行了质量、技术、安全、环境交底。
4.5 材料和质量要点4.5.1材料的关键要求设备材料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选型,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3测报告、安装及使用说明书、“CCC”认证标识等。
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
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
4.5.2技术的关键要求1认真熟悉施工图,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编制技术交底。
2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5.3 质量关键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责任到人,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
4.5.4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立健全安全环保责任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4.6 施工工艺4.6.1 工艺流程管线安装→吊支架安装→设备及元器件安装→管理机柜(箱)安装→系统调试4.6.2管线安装4.6.3吊支架安装1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可采用圆钢、角钢、扁钢做设备的吊支称固定件。
3吊支架规格选用与所吊支称设备重量匹配,并做好生根处理。
4支吊架宜选用镀锌制品,非镀锌材料必须做好防腐处理。
4.6.4 设备及元器件安装1智能建筑公共安全防范工程按照公共安全防范及使用要求目前有防盗及防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系4统、巡更管理系统、访客与报警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通信系统七个子系统组成。
2入侵探测器的安装:1) 各类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用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围要求进行安装。
2) 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避免盲区。
3) 室外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要求和防护范围,并应考虑使用环境的影响。
4) 探测器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固,导线联结方式可靠,外接部分不得外露,并留有适当余量。
3摄像机的安装:1) 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
室内距地面安装高度不宜低于2.5m,室外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宜低于3.5m;2) 电梯厢内摄像机安装在电梯箱门左侧(或右侧)上角,并能有效监视电梯箱内乘员;3) 各类摄像机安装牢固,绝缘良好,防破坏措施严密;4) 摄像机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同步等性能,处于正常状态后方可安装;5) 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6) 摄像机信号导线与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阻然软管保护,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7) 摄像机的配套装置(防护罩、雨刷等),安装时应灵活牢固。
4云台、解码器的安装:1) 云台在支架上安装牢固且无晃动;2) 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53) 解码器(箱)应安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有检修孔)。
5出人口设备安装:1) 各类识读装置的安装高度离地面不宜高于1.5m;2) 感应式读卡机安装应注意感应范围,不得靠近高频、强磁场;3) 可视对讲(门口机)安装可在单元防护门上或墙体主机预埋盒内,可视对讲主机操作面板的安装高度不宜高于1.5m,操作面板应面向访客,便于操作;4) 可视对讲主机内置摄像机的安装方位和视角应最佳,对不具备逆光补偿的摄像机,宜做环境亮度处理;5) 可视对讲(用户机)安装位置应在住户室内的内墙上,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1.4~1.6m;6)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的管理机一般安装在监控中心,或出入口的值班室内,安装牢固稳定。
6巡更设备安装:1) 巡更信息开关钮,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各出人口或其他需要巡更的站点上,其安装高度离地面宜为1.3~1.5m。
2) 安装平正牢固,户外应有防水措施,注意防破坏。
7车库管理设备安装:1) 读卡机(IC卡、磁卡机、出票读卡机、验卡票机)与挡车器安装a 安装平正牢固,不得倾斜;b 读卡机与挡车器的中心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c 宜安装在室内,当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
2) 感应线圈安装a 感应线圈埋设位置与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b 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埋设深度距6地表面不小于0.15m。
3) 闸门机安装a 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基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b 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c 闸门机与读卡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应符合产品要求,确保正常使用。
4) 信号指示器安装a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人口的明显位置;b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必须有防水措施;c 车位引导显示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引导,其离地面高度宜在2.0~2.4m。
8控制设备安装:1) 监视器安装a 监视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或机柜上,小屏幕监视器也可安装在控制台操作柜上。
当安装在柜内时,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并注意电磁屏蔽;b 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照时,应有避光措施;c 监视器的外部可调部分,应便于操作。
2) 控制柜安装a 柜体安装平稳牢固,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便于操作维护,机柜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不小于0.8m;b 柜内缆线敷设合理,导线绑扎成束,插接件与设备联结牢靠,标识清楚牢固。
4.6.5 管理机柜(箱)安装管理机是一台符合探测器运行条件的PC机.按照PC机放置标准配置中心控制室,按照探测器产品说明安装运行软件以及用总线接各监视设备至矩阵,然后接至管理机。
74.6.6系统调试1调试前准备1) 施工质量满足系统调试要求,调试所需图纸和必要的技术文件准备齐全;2) 设备在通电前要核实供电电压、极性、相位等。
2调试系统调试应分别对入侵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摄像机、解码器、监视器、视频处理器、出人口设备、巡更设备、对讲防客设备、车库管理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调试。
1) 报警系统调试a 按国家标准对所采用探测器的探测范围、灵敏度、误报警、漏报警及报警状态后的恢复进行功能性测试。
b 检查紧急报警时系统的响应时间。
如:紧急按钮到控制器的响应时间、紧急按钮到系统微机处理器的响应时间、紧急按钮通过市话网至报警中心的响应时间等。
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调试a 调试摄像机的监控范围、调整聚焦,使控制面、清晰度等达到系统技术指标。
调整过程中应注意足够的照度和必要的逆光处理。
摄像机云台和镜头的遥控功能应调整到应有的范围,避免遥控延迟和机械冲击等不良现象。
b 视频主机切换程序的调整,确保图像切换、字符叠加等功能工作正常。
c 系统进行报警联动功能调试时,检查摄像机电源是否自动开启,音视频是否切换到指定的监视器,自动实时录象功能是否工作,各功能图标显示应稳定。
3) 入口控制系统调试a 对各种读卡器使用不同类型的卡,分别能对开门、关门、提示、记忆、统计、打印等功能,准确识别读取并自动处理。
b 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装置,对指纹、掌纹、声控等复合技术,8按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调试。
4) 访客对讲系统调试a 调试门口机、用户机、管理机等设备。
b 调试系统的选呼、通话、电控开锁。
c 调试可视对讲的图像质量。
d 对具有报警功能的访客(可视)对讲系统,应对其布防、撤防、报警和紧急求助功能进行调测,确保传输及信息不能有堵塞。
5) 访客与报警系统调试a 访客与报警系统调试,应确保门口机、管理机、用户单元功能正常。
其画面图像清晰,声音清楚,不能有明显噪声。
b 附有报警和紧急按钮的系统,需调试报警与紧急按钮的响应速度。
6) 巡更系统的调试a 读卡式巡更系统应保证确定为巡更用的读卡机在读巡更卡时正确无误,检查实时巡更是否与计划巡更相一致,不一致时能发出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