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万应锭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秋 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 3~12cm,直径0.3~lcm。表面灰棕色至 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 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 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 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 微,味极苦。
存储: 置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冰片详解>>>
冰片
药典中药材:冰片
: 药典暂未收录冰片。
药典中药材:香墨详解>>>
香墨
药典中药材:香墨
: 药典暂未收录香墨。
药典中药材:熊胆粉详解>>>
熊胆粉
药典中药材:熊胆粉
: 药典暂未收录熊胆粉。
药典中药材:麝香详解>>>
麝香
药典中药材:麝香
来源:
药典中药材:麝香
性状:
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 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麝香 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不规 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表 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 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 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 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性状: 本品为黑色光亮的球形小锭;气芳香,味 苦,有清凉感。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制法:
以上九味,胡黄连、黄连、儿茶、香墨粉 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人工麝香研细, 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取熊胆粉 加温水适量溶化,牛胆汁浓缩至适量,滤 过,与熊胆液混合,泛制成锭,低温干燥, 即得。
药典中药材:儿茶
炮制: 用时打碎。
药典中药材:儿茶
性味: 苦、涩,微寒。归肺、心经。
药典中药材:儿茶
功效: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 痰。用于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脑血, 疮疡不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
药典中药材:儿茶
用法: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儿茶
药典中药材:牛黄
存储: 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药典中药材:牛黄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牛胆汁详解>>>
牛胆汁
药典中药材:牛胆汁
: 药典暂未收录牛胆汁。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配方详解>>>
配方: 胡黄连100g、黄连100g、儿茶100g、冰片 6g、香墨200g、熊胆粉20g、人工麝香5g、 牛黄5g、牛胆汁160g。
谢谢!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功效: 清热,解毒,镇惊。用于邪毒内蕴所致的 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小儿高热、烦 躁易惊。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用法: 口服。一次2~4锭,一日2次;三岁以内 小儿酌减。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存储: 密封。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
规格: 每10锭重1.5g。
药典中药材:黄连
性味: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药典中药材:黄连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 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 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 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 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 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 吞酸。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 时捣碎。本品呈不规则的圆形薄片。外表 皮灰棕色至暗棕色。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 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 环,气微,味极苦。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
性味: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
功效: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用于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 痛。
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 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 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 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 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 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药典中药材:麝香
性状: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 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 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 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 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 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 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 皮膜呈棕色,内
药典中药材:黄连
炮制:
略有酒香气。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 炙法(通则0213)炒干。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本品形如黄连片,表面棕 黄色。有姜的辛辣味。萸黄连:取吴茱萸 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 吸尽,炒干。每100kg'黄连,用吴茱萸 10kg。本品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 吴茱萸的辛辣香气。
药典中药材:黄连
用法: 2~5g。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黄连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儿茶详解>>>
儿茶
药典中药材:儿茶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 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 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药典中药材:儿茶
性状: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 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 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 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性状:
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 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 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 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 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 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 木部鲜黄色或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 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 经闭,癥瘕,难产死胎,胸痹心痛,心腹 暴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痈肿瘰疬, 咽喉肿痛。
药典中药材:麝香
用法: 0.03~0.l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麝香
存储: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麝香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黄连详解>>>
黄连
药典中药材:黄连
来源:
本品为毛莫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 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 连”、“雅连”、“云连”。秋季பைடு நூலகம்挖, 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药典中药材:黄连
药典中药材:黄连
性状:
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 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 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lcm。 “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药典中药材:黄连
炮制:
黄连片: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 或用时捣碎。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 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 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 纹理,气微,味极苦。酒黄连:取净黄连, 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每100kg黄 连,用黄酒12.5kg。本品形如黄连片,色 泽加深。
注意: 孕妇禁用。
药典中药材:牛黄详解>>>
牛黄
药典中药材:牛黄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 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 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药典中药材:牛黄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 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 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 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 “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 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 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 夹有白心。气清香,
药典中药材:牛黄
性状: 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 牙。
药典中药材:牛黄
性味: 甘,凉。归心、肝经。
药典中药材:牛黄
功效: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 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药典中药材:牛黄
用法: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研末敷患处。
药典中药材:麝香
性状:
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 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 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 微苦带咸。
药典中药材:麝香
炮制: 取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出麝香仁,除 去杂质,用时研碎。
药典中药材:麝香
性味: 辛,温。归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麝香
功效:
万应锭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配方详解>>>
万应锭 WanyingDing
药典中成药:万应锭配方详解>>>
配方: 胡黄连100g、黄连100g、儿茶100g、冰片 6g、香墨200g、熊胆粉20g、人工麝香5g、 牛黄5g、牛胆汁160g。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详解>>>
胡黄连
药典中药材: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