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3章 研究设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3章 研究设计

第3章研究设计(4学时)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研究目的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这就是:探索、描述和解释。

一、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现象的初步了解。

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探索性研究的直接成果包括:(1)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2)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中的方法;(3)探讨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探索性研究常常成为一种先导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后继的研究开辟道路、指示方向和提供途径。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大严格。

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所取自的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相比较满意的答案。

或者说,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

二、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

这种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描述性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上。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描述的难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

淮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等,都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概括性的要求则是指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

或者说,根据样本研究的结果,应能够反映出总体的水平和趋势。

总之,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三.解释性研究人们时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会只停留在全面了解其状况的层次上。

社会研究者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what)以及其状况“怎么样”(how)的基础上,他还需要进一步开明白事物和现象“为什么”(why)是这样。

社会研究同样常常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为什么,常常州来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常常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样一类社会研究,我们称之为解释性研究。

简单地说,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

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件和周密性以外,它还比描述性研究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者之间在有无假设上也有较大差别。

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或者说,建立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对于描述性研究来说,既是无关的也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则需要有明确的假设。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对研究目的所作的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往往表现为更侧重于某一种目的,它同时还可能包含有其他两方面的目的在内。

下表3—1是对三种不同目的研究类型特征的总结。

表3-1 三种不同目的的研究类型的特征第二节研究性质如同自然科学中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研究类型一样,社会研究也可以从性质上划分为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两大类,二者又分别称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达两类研究之间的差别实际上是如何运用社会研究的差别。

简单地说,一类关注运用研究来发展知识;而另一类则关注于运用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这类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某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它们往往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理论倾向,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这卑所介绍的理论性研究仍是一种经验研究。

它与那种以纯粹的思辨和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对抽象概念和命题的理性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纯理论研究是不一样的。

它们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研究类型,而后者并不是我们所探讨的对象。

此外,理论性研究大多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内进行,这种概念框架是同一领域内不同社会研究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有关社会世界的知识相互评价、不断完善和积累的基础。

二、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则是指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这类研究通常是描述性的,它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同一种社会现象。

但是,对于同一种社会现象,或者说同一种研究题材,两类研究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从定义上看,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是可以分割开来的;但在实践中,二者有时却难以严格区分。

第三节研究方式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的研究方式主要有四种:(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文献研究;(4)实地研究。

由于每一种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它所能问答的问题类型,以及我们应用它们来研究社会现象及人们的行为时所具有的优点和局限性各不相同,因而在具体应用上也应有所选择。

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式指的是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这是社会学者在实际研究中采用得最多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在整个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关调查研究的详细内容,我们将在后面进行介绍。

2. 实验研究实验是一种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控制或操纵某个变量,同时观察另一个变量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探讨不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有关实验研究的详细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课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

3.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种与其他几种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风格迥异的研究方式。

这种方式的最大特征是不接触研究对象。

它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而具有很明显的间接性、无干扰性和无反应性.有关文献研究方式的详细内容,我们也在后面进行介绍。

4.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它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此行为方式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有关实地研究详细内容,我们以后讲。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学科的社会研究者在进行经验研究时,往往习惯于、或者倾向于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方式。

例如,心理学者经常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社会学者经常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人类学者经常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而传播学者则经常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等等。

这四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四种不同的研究策略,它们各有利弊,对于社会研究来说都是重要的。

因为这四种研究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的社会科学课题。

社会研究者在研究设计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决定自己将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式或研究策略。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同时,就是对同一个研究问题或同一个假设,研究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第四节分析单位一、分析单位的概念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称之为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

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这就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分析单位,都具有下列特点:(1)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2)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对于分析单位的理解,需要将其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或主题进行区分: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研究所研究的对象;而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有时可能会由同一种对象承担着,这种情况比较多地发生在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

当然,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不一致的情形也许更多。

我们应该仔细区分。

1. 个人对于社会研究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分析单位的类型比个人这种分析单位类型用得更多。

可以说,计会研究方法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所用的分析单位最经常地是社会中的个人。

这种个人在具体的研究中各不一样:它既可能是大学生、中学生,也可能是工人、农民、军人、个体经营者,或者是城市居民、老人、女职工、少年犯等等。

正是通过对个人进行描述,并将这些描述进行聚合和处理,我们能够描述和解释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群体,以及由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象。

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那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而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解释性研究则是为了发现存在于该总体中的社会动力。

2.群体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