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基础论文

机械制造基础论文

互联网+对机械制造的影响江俊佳(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摘要:德国工业4.0的提出、中国开始实施2025计划,在一些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必将有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全球的制造工业中,这也包括机械制造。

与此同时,在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互联网也必定会影响机械制造业,在互联网这个时代,价格已经透明化。

在这种格局下,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想要立于行业之巅,不仅要不断的创新,改进原有工艺,提高服务质量,掌握核心技术,更要牢牢抓住互联网这列高速列车,将机械制造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顺从互联网趋势,加快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制造在中国,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4.0;中国2025计划;国家政策;企业创新;服务转型;体制改革;核心技术互联网+含义与作用论述互联网+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影响与冲击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互联网+的含义。

由百度百科资料可知:互联网+于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于扬的发言中首次出现。

于扬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在天猫国际上浏览国外的产品,了解各个产品的相关信息,决定是否购买,再通过快递运输,网络支付完成一次购物。

互联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国家政策1.10年前德国便开始讨论工业4.0,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正式提出工业4.0计划。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这也为我国开展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奠定了基础。

2.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同时他也正式提出提出来中国制造2025。

3.2015年07月0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由此可见,制造工业必然会经历一番改革与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也会投入巨额资金到工业制造中,当然这其中也必然会包括机械制造行业。

机械行业这个由钢铁、动力构成的传统产业的内涵也正在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互联网裂变式的发展也给传统机械制造企业一些启示。

趋势从我收集的资料,我认为机械制造的趋势是:云化,移动化。

云化。

如今制造业,当然也包括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经济全球化。

这要求对全球化的供应商、合作伙伴需要有全面、实时的监测,以形成一个以合作为目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系。

相对于在企业内部部署,云技术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云解决方案具有能够快速构建和扩展的特点。

移动化。

客户在一个追求便携的时代里,企业必须拥有移动化的技术,以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要求,制造业也不例外。

商业智能软件必须设计的精美。

简洁。

便于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使用,如Infor公司专门针对各行各业定制的解决方案,不但应用流畅。

直观操作简单,更重要的是,软件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完成部分工作,让用户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2]。

影响互联网应用大潮汹涌而来时,德国人推出了工业4.0。

当互联网遇到迎头赶上来的智能制造技术时,工业4.0便应运而生。

工业4.0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将突破制造业传统制造方式、商业模式的瓶颈[3]。

工业4.0可理解为正在开始对机械化工业化和自动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的总元素是互联网的网络物理系统。

这关系到借助于一个自己的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项目。

目标物体在一个互联网中并服务于互联网,此外还能够自动进行数据交换和自行控制。

简单的工业互联网将会慢慢且持续不断地在生产中展开应用。

变化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而是逐渐的向生产设计、运行和技术外进[4]。

网络智能化还是未来机械工业是否能成功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机械制造业也必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

互联网经济就是用户经济,所以制造型企业转变为服务型企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必须是以用户为核心的转变。

其中有3个要点:第一制造商要从单纯提供商品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第二,企业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研发和创新;第三,制造商要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用户结成战略联盟。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后,将会为产业开启新的“设计空间”,为我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带来新的机遇,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5]。

第一,引领制造业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硬件+软件+网络互联”正成为制造业产品的基本构成,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趋势。

例如,消费领域的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工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智能专用设备以及新型传感器、视觉识别装置等组件,智能化和网络互联功能不断增强。

智能产品能够通过网络实时和厂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或上层智能控制平台等通信,拓展产品功能和延伸服务需求。

第二,推动我国制造业生产和管理流程智能化。

企业内部制造流程将整合至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平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器设备和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为优化决策提供支持,极大提升生产效率。

制造业的柔性进一步提高,使得大规模定制在经济上可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第三,推动我国制造业研发设计的网络化协同发展。

网络协同研发设计变得可行和更加容易,研发设计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的界面信息进一步整合,实现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协同,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在线设计融入个性化需求。

因此,“互联网+”与制造业在研发价值链环节的融合和应用,能够大大缩短研发设计周期。

第四,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组织关系的变革。

企业组织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不同层面的数据和信息均能够通过网络系统便捷地进行传递,使得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响应。

企业间组织趋于模块化,数据信息快速传递,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重塑产业价值链。

第五,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制造过程高度数字化,产品数据全生命周期集成使得大数据应用到服务价值链环节。

企业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服务型制造,“私人定制”“按需定制”和“网络定制”等服务模式将更加普遍。

存在的问题“互联网+”的拓展与应用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核心要素能够廉价且大量供应,二是与通用技术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三是新旧制度斗争中能够降低通用技术应用成本的新制度能够快速确立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用“互联网+”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我国“互联网+”核心要素底子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传感设备、智能装备和数据服务是“互联网+”的核心要素,我国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对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开发能力较弱,与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信息技术企业合作不紧密。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技术将是更为复杂的技术体系,需要跨学科的高端人才。

目前,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人才与软件系统集成人才相割裂,即往往存在懂制造技术的不懂软件控制,而懂软件控制的不懂制造技术,对两者融合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极为稀缺[6]。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较弱,信息安全风险大。

实施“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迫切需要加快建立能够承载海量数据交换的高质量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内部网络基础设施较弱,离建立符合互联互通要求的实时、高效、灵活网络的差距仍然很大。

国内宽带互联网络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升级,以满足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下对在线设计、营销和服务等各种需求。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后,全产业链都将实现数字化管理,需要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以确保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等数据信息安全。

目前,我国能够为工业互联网络提供系统和设备保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不多。

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安全芯片和关键网络控制设备受制于人,进一步放大了信息安全的风险。

结论在互联网这个时代,巨大的销售背后是透明的价格,商家之间争夺市场比拼的是价格,普通商品和商家已经无利可图,一些商家不得不寻求市场上有定价能力的品牌来保证基本的利润。

信息化、大数据和金融服务不仅在改变传统商业平台,也在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但支撑一家制造企业价值的还是品质、文化的沉淀和由此带来的品牌价值[7]。

机械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没有创新没有核心科技,企业就处于被动,企业利润就永远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所以中国需要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机械企业,站得住脚的机械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只有这样,我们的机械企业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发言权,定价权。

全球制造在中国,中国制造在全球,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也是别人撼动不了的。

只要我们始终抱着开放、创新、合作、包容的心态,中国制造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也必将会越来越好。

[1]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2015.10.2]./link?url=EpX19wTvmPBTi6TTXh7MH-VuYLLgBu-f5ivls8Q lAFQMYpnMzzZ5AbBDGEShhRrLABm7eDO7gGGI5Nci2iMtJ_#5_1[2]鹿崇.2015展望: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三大趋势[J].现代制造,2015,05:19-19.[3]冯建平当制造业遇到了互联网[J].现代制造,2015,01:01-01.[4]Klaus、Thiel工业4.0和MES:是革命还是进步[J].现代制造,2015,25:42-43.[5]中国党政干部论坛[EB/OL].[2015.07.22]./2015-07/ART-310045-8460-28981753_2.html[6]“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EB/OL].[2015-07-22]./2015/0722/395708_2.shtml[7]郑贤玲.互联网经济对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启示[EB/OL].[2015.10.2]./2014/03/03/030309112856679.s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