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复习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复习


二、燃烧热 能源



1、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 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 的燃烧热,单位为kJ· mol-1。 (2)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并且燃烧反应一定是 放热反应,其ΔΗ为“-” 或 ΔΗ<0。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式中会出现分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总复习
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备课组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焓变与反应热 (1)定义 符号ΔΗ,单位:kJ/mol或kJ· mol-1 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Q = ΔΗ ,中学阶段二者通用
2、热化学方程式




(1)书写必须注意的几点: ①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 ,液体用“l” , 固体用“s” ,溶液用“aq” 。 ②焓变ΔΗ与测定条件(温度、 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Η的测定条件,不注明则表示在 常温常压下测定。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 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焓变只能写在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ΔΗ为“” ;若为吸热反应,ΔΗ为“+” 。ΔΗ的单位一般为kJ· mol1。 ⑤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Η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 进行时,其焓变与正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4.中和热


(1)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 应生成1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 热。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2)注意: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 生成热、 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收 热等。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化合生成 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 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2、能源
(1)能源的分类

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②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③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Q放=n(可燃物)×ΔΗ 应用:“热量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 学计量数(应相对应)成正比” 进行有关计 算。
三、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定义 (2)特点 ①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 关。 ②反应热总值一定。
2、反应热的计算



①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 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 括ΔΗ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 数。 ②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 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Η)相加或相减,从而 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新反应 的反应热。 ③Q放=n(可燃物)×ΔΗ
(2)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 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相等,符号相反。 ④用某种物质的燃烧热计算反应放出的总热量时,注 意该物质一定要满足完全燃烧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 一条件。
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Q=mC(T2-T1) ,ΔΗ= Q/n (2)实验注意事项: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 浓度须大于盐酸的浓度。所用盐酸和NaOH溶液均是稀溶 液。 ③宜用有0.1分度值的温度计,且测量时尽可能读准,并 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 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 度的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