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空间存在一静电场,电场中的电势φ随x (x 轴上的位置坐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 4 m 处的电场强度可能为零B .x = 4 m 处电场方向一定沿x 轴正方向C .沿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D .电荷量为e 的负电荷沿x 轴从0点移动到6 m 处,电势能增大8 eV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x φ-图象的斜率等于电场强度,知x =4 m 处的电场强度不为零,选项A 错误;B 、从0到x =4 m 处电势不断降低,但x =4 m 点的电场方向不一定沿x 轴正方向,选项B 错误;C 、由斜率看出,沿x 轴正方向,图象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则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错误;D 、沿x 轴正方向电势降低,某负电荷沿x 轴正方向移动,电场力做负功,从O 点移动到6m 的过程电势能增大8 eV ,选项D 正确.故选D . 【点睛】本题首先要读懂图象,知道φ-x 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电场强度,场强的正负反映场强的方向,大小反映出电场的强弱.2.位于正方形四角上的四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右图所示,ab 、cd 分别是正方形两条边的中垂线,O 点为中垂线的交点,P 、Q 分别为cd 、ab 上的点,且OP <OQ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O 两点的电势关系为p o ϕϕ<B .P 、Q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 Q <E PC .若在O 点放一正点电荷,则该正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不为零D .若将某一负电荷由P 点沿着图中曲线PQ 移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根据电场叠加,由图像可以知道ab 、cd 两中垂线上各点的电势都为零,所以P 、O 两点的电势相等,故A 错;B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根据图像知E Q <E P ,故B 正确;C .四个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场相互抵消,场强为零,故在O 点放一正点电荷,则该正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零,故C 错误.D .P 、Q 电势相等,若将某一负电荷由P 点沿着图中曲线PQ 移到Q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故D 错误; 故选B.点睛:根据电场线的方向确定场源电荷的正负.电势的高低看电场线的指向,沿着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根据电势高低判断功的正负.3.如图所示,在纸面内有一直角三角形ABC ,P 1为AB 的中点, P 2为AP 1的中点,BC =2 cm ,∠A = 30°.纸面内有一匀强电场,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为-5 eV ,在C 点的电势能为19 eV ,在P 2点的电势能为3 e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的电势为-5 VB .B 点的电势为-19 VC .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由B 点指向A 点D .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800 V/m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公式pE qϕ=可知,pAA5eV5VEq eϕ-===-故A错误.B.A到P2的电势差为2A5(3)V8VPUϕϕ=-=--=B A4548V27VUϕϕ=-=-⨯=-故B错误.C.A点到B点电势均匀降落,设P1与B的中点为P3,该点电势为:3A3538V19VPUϕϕ=-=-⨯=-Cp19eV19VCEq eϕ===--P3点与C为等势点,连接两点的直线为等势线,如图虚线P3C所示.由几何关系知,P3C与AB垂直,所以AB为电场线,又因为电场线方向由电势高指向电势低,所以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是由A点指向B点,故C错误.D.P3与C为等势点,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是由A点指向B点,所以场强为:28V/cm800V/m1UEAP===故D正确.4.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1×610-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A.W=8×610-J E>8 V/mB.W=6×610-J E>6 V/mC .W=8×610-J E≤8 V/mD .W=6×610-J E≤6 V/m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由题匀强电场中,由于D 为AB 的中点,则D 点的电势102A BD V ϕϕϕ+==,电荷从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qU DC =q (φD -φC )=1×10-6×(10-2)J=8×10-6J .AB 的长度为1m ,由于电场强度的方向并不是沿着AB 方向,所以AB 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 <1m ,匀强电场中两点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成正比,即U=Ed ,所以8/UE V m d=>,故选A . 考点:电势;电场强度5.如上图所示,有四个等量异种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A 、B 、C 、D 为正方形四个边的中点,O 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C 两个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B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B 点沿直线移动到D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C .O 点电场强度为零D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C 点,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设正方形边长为L ,每个电荷的电量大小为Q ,对A 点研究,两个正电荷在A 点的合场强为零,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负电荷在A 点的合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则A 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对C 点研究,两个负电荷在C 点的合场强为零,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正电荷在C 点的合场强方向水平向右,所以A 、C 两个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故A 错误;B.在上面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B 、D 连线是一条等势线.在下面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B 、D 连线是也一条等势线,所以B 、D 两点的电势相等,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B 点沿直线移动到D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故B 正确.C.两个正电荷在O 点的合场强水平向右,两个负电荷在O 点的合场强也水平向右,所以O 点电场强度不等于零,方向水平向右.故C 错误.D .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AC 连线上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则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C 点,电场力做正功,则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特点,熟练运用电场的叠加原理分析复合场中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分布情况;注意场强叠加是矢量叠加,电势叠加是代数叠加.6.有一电场强度方向沿x 轴的电场,其电势ϕ随x 的分布满足0sin 0.5(V)x ϕϕπ=,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 0从原点O 处进入电场并沿x 轴正方向运动,则下列关于该粒子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粒子从x =1处运动到x =3处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B .若v 00q m ϕ06q mϕC .欲使粒子能够到达x =4处,则粒子从x =02q mϕ0D .若0065q v mϕ=0.5处,但不能运动到4处【答案】B 【解析】 【分析】仅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根据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小,判断电势能的变化。

粒子如能运动到1处,就能到达4处。

粒子运动到1处电势能最大,动能最小,由能量守恒定律求解最小速度。

【详解】A .从1到3处电势逐渐减小,正电荷电势能逐渐减小,故A 正确;B .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仅有电场力做功,说明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粒子在1处电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从0到1的过程中,应用能量守恒定律:220011(0)22mv q mv ϕ=-+ 解得:02q v mϕ=,故B 错误; C .根据上述分析,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粒子能运动到1处就一定能到达4处,所以粒子从0到1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20112q mv ϕ=解得:012q v mϕ=,故C 正确; D .根据0sin 0.5(V)x ϕϕπ=粒子在0.5处的电势为102(V)ϕϕ=,从0到0.5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22020211(0)222q mv mv ϕ-+= 可知:022q v mϕ0<<,所以粒子能到达0.5处,但不能运动到4处,故D 正确。

【点睛】根据电势ϕ随x 的分布图线和粒子的电性,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判断电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7.如图所示,一弹性轻绳(绳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一端固定在A 点,弹性绳自然长度等于AB ,跨过由轻杆OB 固定的定滑轮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绝缘带正电、电荷量为q 的小球。

空间中还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且电场强度E =mgq。

初始时A 、B 、C 在一条竖直线上,小球穿过水平固定的杆从C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滑到E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C 、E 两点间距离为L ,D 为CE 的中点,小球在C 点时弹性绳的拉力为32mg,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弹性绳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在D 点时速度最大B .若在E 点给小球一个向左的速度v ,小球恰好能回到C 点,则v gL C .弹性绳在小球从C 到D 阶段做的功等于在小球从D 到E 阶段做的功D .若保持电场强度不变,仅把小球电荷量变为2q ,则小球到达E 点时的速度大小v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对小球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sin kx θN mg =+由与sin x θBC =,故支持力为恒力,即12N mg =,故摩擦力也为恒力大小为 14f μN mg ==从C 到E ,由动能定理可得221110422qEL mgL k BE k BC ⎛⎫---= ⎪⎝⎭由几何关系可知222BE BC L -=,代入上式可得32kL mg =在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cos 4qE k BD θmg ma --=由1cos 2BD θL =,将32kL mg =可得,D 点时小球的加速度为 0a =故小球在D 点时的速度最大,A 正确; B.从E 到C ,由动能定理可得222111102242k BE k BC qEL mgL m υ⎛⎫---=- ⎪⎝⎭解得υ=故B 正确;C.由于弹力的水平分力为cos kx θ,cos θ和kx 均越来越大,故弹力水平分力越来越大,故弹性绳在小球从C 到D 阶段做的功小于在小球从D 到E 阶段做的功,C 错误;D.将小球电荷量变为2q ,由动能定理可得222111124222E qEL mgL k BE k BC m υ⎛⎫---= ⎪⎝⎭解得E υ故D 正确; 故选AB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