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总结报告

创新总结报告

1 绪论
1.1创新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经说过:“创新之根在实践”,“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在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引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意义:
1、培养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题申请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平时实验教学以教师讲述理论知识为主,但该项目的开展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申请,使学生的计划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统筹安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80、90后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因而在竞赛或完成创新实验过程中常有个人主义倾向,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个别同学沟通能力、说服能力有欠缺。

在指导教师的及时教育引导下,学生会改进自己的处事待人方法,友好的与队友讨论问题,耐心听取并采纳别人建议,并扬长避短的进行分工合作。

通过相互磨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他们的思想境界、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角色转变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

3、有助于磨练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在竞赛中或完成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大学生从资料查阅、题目分析、多个方案制定、最佳方案论证选择、作品的制造调试,论文的书写等一系列任务,通常要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的还要经历反反复复的实验测试。

在坚持数天、数十天或一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经受挫折的打击和探索的迷茫,需要以科学探索的毅力、直面闲难的勇气、以勤奋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恒心才能完成。

其中的科技竞赛使许多大学生经受了挫折甚至失败的考验和洗礼,但失败同样是一种收获,因为竞赛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心理抗压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大学生终生受益。

1.2 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研究现状
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继电接触控制技术向数字化、自动化、超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利用现代继电接触控制技术完成一定规模的自动控制已成为趋势。

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目前也研发出了一些专用继电接触控制电器及典型控制电路,并在汽车、建筑、机械、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用一定的应用。

2 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理论基础
2.1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交流接触器
2.熔断器
3.断路器接触器是利用电磁力来接通和断开大电
路的一种自动控制的电器,常用在控制
电动机的主电路上
熔断器俗称保险丝,是进行短路保护的电器。

当电路发生短路,负载电流超过额定电流许多倍时,熔体立既熔断,保护电路及用电设备不遭损坏。

格式--试题-范文范例--指导案例
4.热继电器
5.开关
一旦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过流脱钩器将吸合
而顶开锁钩,将主触头断开,从而起到短路
保护作用。

热继电器的图形及文字符
常闭触点将串联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 发热元件将串联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
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动作的电器,它是
用来保护电动机使之免受
长期过载的危害。

刀开关的缺
点是:不宜带
负载切断电
源,
电源电压消
失后,不能自
动复原。

6.按钮
2.2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相关理论
2.2.1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概念
1、继电器概念
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2、作用
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
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放大: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

3.设计
3.1设计原则
1、首先了解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
2、搞清控制系统中各电机、电器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控制关系;
3、主电路、控制电路分开阅读或设计;
4、控制电路中,根据控制要求按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进行读图或设计;
5、同一个电器的所有线圈、触头不论在什么位置都叫相同的名字;
6、原理图上所有电器,必须按国家统一符号标注,且均按未通电状态表示;
7、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8、控制顺序只能由控制电路实现,不能由主电路实现。

3.2典型电路
1.点动控制电路
.
原理:先闭合开关Q,接通电源
按SB1→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M运转。

松SB1→KM线圈失电→KM主触头恢复→M停转。

2.长动电路
功能:控制电机长时间连续工作
工作原理:先闭合开关Q,接通电源。

按SB1→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M运转
→KM辅助触头闭合—自锁
3.点动及长动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先闭合Q,接通电源。

按SB1→KM线圈得电→KM触头闭合→M长动运转。

按SB2→KM线圈失电→KM触头恢复→M停转。

按SB3→KM线圈得电→KM触头闭合→M点动运转。

松SB3→KM线圈失电→KM触头恢复→M停转。

4.正反转控制
正转到反转
必须先按停止
按钮SB3
工作原理:合Q,接通电源
按SB1→KM1线圈得电→KM1触头动作→M正转;
按SB3→KM1线圈失电→KM1触头恢复→M停转;
按SB2→KM2线圈得电→KM2触头动作→M反转;5.行程控制
工作原理:合Q,按SB1→KM1线圈得电→KM1触头动作→M正转→工作台左移→直至压住行程开关SQ2:
常闭触头断开—KM1线圈失电, M停转;
常开触头闭合—KM2线圈得电, M自行起动反转—工作台返回右移。

6.时间控制
工作原理:按SB1→KM1得电→M以“Y”形接法降压起动;
→KT得电→KT常闭触头延时打开→1
1→KM1失电→“Y”形接法断开
→KM2得电→M以“”形接法正常运转。

5.总结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于求成,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习到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总结的可贵精神,并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这次创新性实验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有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培养。

在工作中和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次所学到的经验和知
识大多来自老师的教导。

我们每次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向老师询问意见,总结以前的工作,开始下一步工作的计划,所以与老师有效的配合也是成功结题的重要一环,我们以后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完善自己。

在这次创新实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设计方案不完善
2.由于学生社会实践有限,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尊在一定的问题
3.由于本科生的学习、经历有限,对电路的功能掌握的不太完善
4.经费限制
5.实验条件限制
进一步设想及建议:
1.经费适当增多
2.实验条件更加完善
3.资料收集更加方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