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总结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总结

农业昆虫学课程建设2006年年度总结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昆虫学课程组)
农业昆虫学课程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骨干课,2004年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昆虫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现将2006年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梯队合理、水平高
本课程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实验师1人。

7名教师中55岁以上的1 人,45~54岁2人,45岁以下4人,年龄结构合理。

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承担科研任务,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7名任课教师全部为高级职称,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

通过组织观摩教学,参加科学研究,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刘勇教授2006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墨铁路副教授获教学质量三等奖。

骨干教师都投入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中,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课程建设,帮助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指导本科生实验和实习。

二、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
因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新修订的全国统编教材,教材的编写质量高,系统性强,但随着种植制度、有害生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优势种变化较快。

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将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删减部分过时的内容,使学生在奠定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三、建立精品课程网站
网站内容丰富,学生通过网站不仅可全面了解学科领域、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还可让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利用电子邮件使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录制了4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提供给全校教师观摩交流。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提出问题,增加一些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因材施教、注重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有许多来自城市的学生学习农业昆虫学时,往往有不着边际之感,而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又要
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才能指导生产。

因此,我们就组织他们观看有关录像,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农村进行实地观察,安排他们采集标本、观察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效果很好。

3、组建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组织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命题,试题题形多,覆盖度广(95%以上),有利于取题组合试题,为考教分离点定了基础。

五、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好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田间调查和实验两大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对于农业昆虫学课程来讲,昆虫形态识别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来受到任课老师的重视。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课的观察验证所学的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实践应用的能力。

为此,在开设的实验课中,应尽可能地摆放新鲜标本和多种形态,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到田间进行调查观察。

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应把重点放在准备新鲜材料、现场指导上。

同时,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增加了田间调查,通过了解农民和生产中的情况,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献身农业的自觉性,也通过田间观察、具体试验和分析,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二)通过SRT计划项目和毕业论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2006年新增大学生SRT计划项目3项,参加课题的学生15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1名,尽量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和补充研究经费,认真进行指导,使其在自己有兴趣的课题上积极探索,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做毕业论文的学生考研成功率达70%左右,直接就业的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很受接受单位欢迎。

(三)指导1名本科生毕业论文2006年获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交流
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对外教学和科研交流。

通过建设,本科程的师资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已达到国内相同课程的先进水平。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本课题组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鉴定》和《园艺昆虫学》,积极为课程和学科建设提供支持。

2006-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