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篇一《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摘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教师、高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但对于专门肩负教书育人任务的各个高校和教师而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的任务更为艰巨和迫切。

就高校而言,不但应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校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而且应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就教师尤其是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而言,应在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法治教育方针。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校园;法治教育;教师素养在我国已经将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本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从众多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不高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1]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需要大学生自己、教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因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各个高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教师是各个高校教书育人任务的具体承担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迅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两者不可推卸的首要职责,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因此拟专门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寻求有效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进而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一、各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各高校本身的法治状况会在无形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法治的信念,进而对其学法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校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1.高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不但应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还应自觉遵纪守法,进而在各个方面做到“为人师表”。

2.各高校应本着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等原则处理学生在校期间与学校、其他主体在图书借阅、住宿、就餐、贷款等方面发生的是民事法律关系。

3.各高校在制定内部管理规定以及奖惩方案时不但应认真研究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还应反复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

4.各高校应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每年应定期和不定期地主动对所有已经出台的内部规定进行审查,对于其中直接与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相抵触或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内容,应立即予以修改或废除。

5.各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奖惩时不但应做到有理有据、标准统一、程序公开,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其申辩、申诉、控告、检举、举报等权利得到充分行使。

6.各高校及其下属的院系应在各自设置的法治栏目中及时曝光校内外的各种违法、违纪和犯罪行为以及处理结果,及时大力宣传见义勇为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二、各高校应对法治教育加大投入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是各高校另一个当务之急的任务。

1.除为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独立开设《法律基础》或《法学概论》课程外,各高校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开设一些有助于其专业素质提高的法学课程,此外,应在法学专业学生中开设《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等有助于其了解世界各国法治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的课程。

2.各高校应妥善处理不同课程以及课程内部不同环节在课时数上的关系:一是如果“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仍然是合二为一,就应该大幅度增加课时数,并应确保“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时间不得低于该门课程课时数的二分之一;二是对于在非法学专业学生中独立开设的一些法学专业课,课时数不得与在法学专业学生中开设的同样课程相差太远;三是在为法学专业学生增设《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的同时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数;四是与对法学专业学生一样,为非法学专业学生专门或在相关课程中确定适当的法律实践学时。

3.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仍然被合并的情况下,课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应由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教师讲授;二是法学专业教师紧缺的高校不但应加大法学专业人才引进的力度,还应为拟从事法治教育的非法学专业教师创造系统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机会和条件;三是各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对拟从事法治教育的非法学专业教师的法学素养进行考核。

4.各高校不仅应加大对法治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应立即纠正课时费打折等不合理的节约成本的措施,以免影响相关教师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

5.各高校及其下属院系除应在各自的网站、办公场所、学生宿舍、校园广播电视等设置专门的法治栏目外,还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观摩审判、法治调查、法治讲座、法律实习、法律辩论等多种获取法律知识的机会。

三、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2]各高校教师尤其是其中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在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3]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法治教育方针。

1.在各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机会多种多样: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不但为教师每年都提供了到校外参加短期培训甚至较长期进修和深造的机会,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再如,除法学专业教师的授课外,各高校或其下属的法学院系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人士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和研讨会;还如,各高校或其下属的法学院系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购置大量法学类图书、报纸杂志以及各种网络资源。

各高校教师除应通过自学系统把握法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充分利用这些学习机会和资源,以确保自己及时更新法学专业知识进而跟上法治建设的潮流。

2.各高校中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不仅应严于律己、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对于迟到、早退、旷课以及在课堂上闲聊、睡觉、玩游戏、看小说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任课教师应事先确定考核标准并向学生公布;再如,对于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前述违纪行为,任课教师应及时加以制止和记录并告知相关同学其行为后果;还如,在期末评定总成绩时,任课教师应将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情况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折算成分值并纳入最终成绩。

3.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严格按照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进度的要求进行教学,不得对教学内容随意进行取舍,当然,并非要求任课教师面面俱到,而是应当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此外,任课教师应及时向学生适当介绍国外的法治状况以及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

4.除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向学生展示图、文、音、像等并茂的教学内容外,任课教师应积极从如下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是把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注意的是,引入的负面案例不宜过多,并且应作正面引导;二是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时,任课教师应为学生布置思考题和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的任务,进而把老师讲解和学生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在每次课堂教学开始时,任课教师应让学生对此前布置的思考题进行充分讨论,进而变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四是将法律辩论、观摩审判、法治宣传、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确保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4]5.除应加大对学生的出勤以及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表现情况的考核力度外,任课教师还应对期末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如力求题型、答案、方法多样化,加大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法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比重,进而准确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张梅.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4;葛敏: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前沿,2021,2.[2]唐治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21,10下.[3]彭美.法治化视阈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模式[J].学术论坛,2021,3.[4]卢以品.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与分析[J].理论月刊,2021,7.篇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脊梁,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素质,但目前的大学生是法治常识较为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尚未确立等。

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法律素质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力军,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步发展,因此,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调研时也发现被调查者的法律意识也存在多种问题,概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

一法律意识淡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旧法律观念影响着新生代大学生建立现代法制理念。

同时在很多地方滥用权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这些现象,对大学生的法律情感产生的负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抵触法律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这些法律知识尚未转化为法律素质,法律信仰。

很多学生知道法律是保护权利的,但是对于权利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认识。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处于茫然、惧怕和怀疑的态度。

买到假货时总是自认倒霉,而不去寻找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不用正当的解决方式,往往是头脑一热,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明明知道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还是去违反。

目前大学生犯罪率的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的薄弱,因此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迫在眉睫的。

二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是人们通过在学习和实践当中所获得的法律认识,法律思想观点等。

主要有对法律概念的认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对法律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等内容。

法律知识的浅薄直接影响着法律意识的高低,没有法律知识就不能产生对法律现象的正确理解和合理的评价。

目前我国依法治国有效的成果及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法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法律知识水平仍是欠缺。

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学时有限,学生们在有限的学时里学到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对法律基本概念,法律的本质作用,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