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养的操作步骤

复养的操作步骤

复养的操作步骤1非瘟猪场洗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1 人财物准备工作清洗前准备60°C以上的热水;防护服,防护手套、眼镜、面罩等;生石灰、烧碱、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酚类、醛类、碘制剂等消毒药;建议做消毒剂敏感性试验,选择对本地非瘟病毒有效的消毒产品。

多准备几种消毒剂,轮换使用。

1.2 具体实施措施检查猪场外部围栏、围墙,排水、粪污管线管道等,保证封闭运行;准备与洗消期间所有进出猪场的人员务必通过检查点,执行洗澡、消毒、更衣等程序;所有进出猪场车辆务必彻底清洗、消毒,包括司机在内的所有进场人员更换场内衣服、鞋,消毒液洗手,车内脚垫、脚踏板等彻底洗消;所有的工作服当天在场内清洗,并在洗衣机内加入消毒液。

1.3 彻底清洁卫生是最好的消毒。

彻底清洗是消毒效果的最好保障。

1.4 猪场废弃物掩埋点:地点选择在猪场偏僻角落、猪场下游、下风头。

尽量深挖,浸泡十公分以上的泥土(酚醛制剂),撒生石灰3cm、烧碱,密封深埋。

1.5 安排专人对全部洗消过程进行监督,并组织非瘟防控小组验收洗消结果。

2 猪场的清洗及消毒猪场无害化清理完,必须对猪场内外、猪舍内外的残留垃圾及剩余物资清理、清场。

彻底清理、清场后,对整个猪场进行全面、系统、不留死角的多种方式的清洗、消毒处理。

场内剩余原料、饲料、药品、木制品、橡胶垫、工具、垃圾等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然后再进行猪舍内外的清洗及消毒。

2.1 猪栏:用热水及除垢剂清洗所有的猪栏、水管等固定设备,再用钢丝球加清洁剂擦拭猪栏。

然后消毒、干燥。

按照“清扫+浸泡+冲洗+消毒+白化+熏蒸+干燥+空栏”的程序:清扫栏舍表面的灰尘,饲料残渣,粪便和蜘蛛网;使用2%烧碱水充分泼洒,软化硬块,24h后清洗;使用高压水枪将猪舍彻底洗干净。

用白色纸巾擦拭,无污渍为合格,用过氧乙酸、戊二醛溶液等彻底消毒,第二天重复一次。

使用生石灰+烧碱混合成20%的生石灰乳,彻底覆盖栏舍、墙面和地面,或者用工业盐铺过道,每平方米6斤。

高锰酸钾和甲醛或商品化的烟熏剂熏蒸后,密闭48h。

自然干燥,或者加热干燥。

空栏空舍,最大限度地接受自然阳光、空气。

2.2 猪舍内设备、器具:清洁和消毒所有设备。

猪栏等铁制品等,进行火焰消毒。

对可浸泡的器具采用2%烧碱浸泡24h消毒。

将所有能拆卸的设备,如:猪栏、漏缝地板、产床隔离板、保温箱、手推车、柜子、架子、门窗、灯具移至室外清洗、消毒后置于室外晾晒。

2.3 猪舍内外墙及通道、地面:大扫除后涂抹上石灰浆,复产前重复两次。

干燥后将所有小设备、门窗、地板、挡板、漏缝板移走,在地面喷撒300克/平米的生石灰,(可用专门的粉末喷撒设备提高喷撒均匀度),也可以换成烧碱。

2.4 粪污及其管道:猪舍内外粪沟和舍内漏粪板下的粪尿都要处理干净,清空粪水池后进行清洗消毒。

并对粪便等进行深埋、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对所有粪污痕迹或粪污堆积物,都必须喷撒生石灰,并搅拌(每平方米500克,混合均匀)。

清理所有排粪管道及蓄粪池,然后洗消。

将粪污统一埋于地下5-10厘米深,再撒上生石灰200-250克/平米。

用60℃以上的热水清洗所有漏缝地板、粪池、粪沟,彻底清洗后再用3%烧碱消毒。

如果场内粪污不能转移到其他偏远区域处理,则可选择气温较高的时机进行全场消毒工作,如夜晚最低气温大于15℃以上时。

2.5 料线水线:拆卸所有料线,若工程量大或老化,建议更换,清洁后放置于2%烧碱中浸泡消毒24h。

拆卸所有饮水器和接头等,放置于2%烧碱中浸泡消毒24h。

蓄水池或水塔维修、清洗、消毒。

水线在组装好后,在蓄水池中添加氯制剂或高锰酸钾,进行在管道中浸泡,用水循环冲24h。

清空所有饲料库存,将剩料埋于地下,或用于喂鱼、家禽,严禁复产再用。

深度清洗料仓、料塔,之后用烟雾熏蒸产品进行第一次处理,再拆除能拆卸的绞龙、管线等零件清理、消毒。

间隔1-2周进行第二次消毒处理。

2.6 药房库房:烧掉或无害化处理所有没有用完的兽药、物品外包装。

库房密闭熏蒸消毒(福尔马林+高锰酸钾)。

库房内所有备用器材、设备、工具等,消毒液浸泡或高压喷洗消毒。

2.7 通风系统:风机、水帘、控制器、传感器等洗刷、消毒、干燥。

2.8 水道:用卫可等对所有水线、饮水器消毒24h,然后放清水清洗,进行设备维修、更换。

2.9 办公室、食堂和宿舍、生产线洗澡间更衣室:清洁后进行粉刷。

使用过氧乙酸或戊二醛进行消毒。

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48h。

无害化销毁剩余所有衣服和鞋子、杂物。

场内完全排污后进行第二轮精细清洗消毒,第二轮清洗建议使用60℃以上的热水,对猪舍外、生活区、宿舍、食堂、办公区域清扫、消毒/熏蒸。

2.10 防鸟防鼠驱蝇驱虫: 对场内蚊、蝇、蜱、老鼠、鸟类等进行杀灭,处理场内猫、狗等其它动物。

给饲料塔装上驱鸟器。

在猪场围墙四周建立“生石灰+碎石”的隔离带,阻止老鼠进入猪场。

春夏季节,及时杀灭蚊蝇和蜱虫,防止虫媒传播病毒。

将室内风机开至最大功率检测,对所有通道及角落清洗、消毒、驱蝇、驱虫。

入口处安装防蚊网,室内安装电子灭蚊蝇灯,除主水管道外,其他管道系统使用酸化剂(pH<2.0)冲洗后拆除封头以将存水彻底放空,该区域也不能有任何明水存在,撒布灭鼠药并封闭该区域,避免人员物资进入。

有条件的场舍外启用智能电子驱鸟器。

2.11 树木杂草垃圾:清除猪场内及围墙外10米内树木、杂草及垃圾。

带根除草、带根除树,不便砍伐的树木使用落叶剂清除枯叶落叶。

烧掉所有的草、树和所有废弃的杂物、垃圾等。

在猪场内外草丛中,喷洒环境生态修复剂,清除蜱虫卵控制非洲猪瘟传播媒介、控制蚊蝇卵。

每周喷洒一次环境生态修复剂,除臭、降氨、控制虫卵和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环境。

2.12 采用多种消毒方式消毒:清洗消毒、粉刷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火焰消毒。

只要允许,如猪栏、猪舍地面尽量采用一次火焰消毒。

选择多种非瘟病毒敏感性消毒剂轮换消毒。

所有清洗、消毒工作反复操作至少两次。

2.13 第二轮清洗后可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仪10-15秒出结果)对不同区域进行采样检测,不合格立即进行再次清洗。

当猪场最后一个合格区域自然干燥封闭2周后,正常进入生产区的作业流程时再次分段以荧光PCR检测(3-4小时),要求对重点部位进行采样检测,整场内外合格为终极目标。

复产前最后一次消毒工作由里向外即生产线-附属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的顺序进行。

所有上述场地的门口、室外喷撒生石灰,最后设置警戒标志,不允许任何人员再进入,直至复产。

3 哨兵猪饲养与复产计划3.1 经过一个月的清洗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后,猪场环境非瘟检测阴性后,引入哨兵猪。

引入的哨兵猪以后备猪和断奶仔猪为主。

哨兵猪5-10头/组,分别置于隔离舍、配怀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不同区域饲养。

评估期一般推荐不低于2个月。

经过病原学检测评估期合格后,哨兵猪可以直接进入生产。

要确保哨兵猪非瘟检测为阴性,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才可引进生产区。

在生产区饲养期间,进行两次检测,分别是15天和30天进行病原学检测。

要求这两次检测均为阴性。

哨兵猪检测合格且无临床症状的猪场,才可以考虑进行复产。

哨兵猪在45天时,再进行复产前的病原学检测,检测为阴性合格后,可以逐步引进猪只,恢复正常生产。

不合格的,需严格按前述方法重新评估病原溯源、清场消毒、生物安全改进、空栏检测的过程与效果。

3.2 一个月后,对所有哨兵猪做血液和口鼻腔擦拭纸检测;如有必要(是疫区)再饲养一个月后重复检测一次,确保所有哨兵猪非瘟阴性,最后淘汰销售所有猪只。

3.3 对所有放置哨兵猪的栋舍清洗、消毒、干燥后,准备进猪复产。

3.4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规定把非瘟猪场扑杀后解除封锁时间即复产时间缩短为45天、30天(引入哨兵猪),但我们仍然建议非瘟后的猪场复产时间即空栏时间至少需要两个月;如果本地区(县、市)仍然散发疫情,至少需要三个月;如果本地区(县、市)仍然流行疫情,就不能复产,复产无限期推迟,直至本地区疫情稳定控制;猪场十公里范围内有非瘟疫情,坚决不能复产。

3.5 复产后,员工必须做到至少3天的生产区外生活区隔离,且隔离期间不得与生产人员、场外人员接触。

3.6 进入生产区要严格洗澡、更衣换鞋(包括内衣内裤袜子),所有个人物品(眼镜、手机等消毒后才能带入)一律不得带入;进入每栋舍、单元需洗手消毒、脚踏消毒。

3.7 进场人员、车辆、物资,需要知道其来源(之前活动轨迹),在门卫处详细登记。

严格执行猪场大门处洗消程序。

3.8 温馨提示:许多复产猪场引入哨兵猪,最后复产失败。

告诉我们:引入哨兵猪只是其中一个措施,但不可完全依赖于哨兵猪,复产前的猪场及其周围环境的非瘟检测结果更为重要。

4复产前后猪场与周围环境的非瘟检测与风险评估4.1 复产前根据非瘟病毒潜伏期,猪场重点、关键点采样自我检测,同时协助当地政府或主动承担附近十公里内以村为单位、以1-2周为频率进行两次非瘟检测排查。

4.2 必须确保猪场复产前,猪场内无残留非瘟病毒,猪场外周围十公里内无非瘟疫情。

4.3 场内病原监测:复产后每1-2周实行多地点、多频次的采样,进行非洲猪瘟病原检测。

猪场内环境采样点:猪舍、硬化道路、土壤、化粪池、进场物资、饲料、水质、人员衣物、厨房等。

监测频率:1次/1-2周4.4 临床监测:复产后密切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规定,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三方面排查可疑疫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发现疑似疫情立即进行隔离,同时进行非瘟检测,如得到确诊需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报告疫情、及时处理疫点。

5 复产引种及其注意事项5.1 复产引进后备种猪或育肥仔猪,要从猪的来源、运输路线和猪群健康状况的监测等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引入的猪只(尤其是后备种猪)进行调查,要求供应猪只的猪场检测均为阴性。

对途径区域、运输时间、临时停靠点、途经路线、备用路线、人员安排等进行规划,原则推荐就近引种,减少运输距离,运输途中尽量不停车、不进入服务区,绕过疫区及存在污染的风险点。

猪只在进入生产区前共进行3次非洲猪瘟抗原检测,分别为引入前、进隔离舍1周后和转生产区前,三次检测非洲猪瘟病原均为阴性,才可开始猪场正常复产运营。

5.2 至少提前三个月做好复产引种计划。

引种最好集中于一个种猪企业或一个种猪场,引种来源越单一越好。

要对引种场进行重点猪病疫病检测、周围疫情调查。

要求引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药物保健程序。

5.3 尽量选择本地区、本省引种,尽量不跨省区引种。

避免跨越多个地区、多个省引种。

5.4 坚决不从非瘟疫区(所在地区、市)引种。

已经解除非瘟疫情封锁的疫区,必须两个非瘟病毒潜伏期以上(46天以上)才能引种。

5.5 引种前对拟引种场进行非瘟、猪瘟、伪狂犬、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进行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