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意识和特点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

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

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

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

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

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

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

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

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

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

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

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

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

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

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

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性较大。

再加上社会对大学生一向期望高,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沾染了光环色彩,而现实生活的自己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

(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大学生富于理想、抱负水平高、成就欲望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然而,他们较少接触社会,还不能很好的把握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自己现实条件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着给青年带来很表达的苦恼和冲突,也正是因为种种冲突和差距,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但是,如果理想我和现实我迟迟不能趋近、统一,则回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

但在心理上有依赖成人,无法作到真正的人格独立。

这中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一直是大学生苦恼的问题。

大学生不可能真正独立的原因有三:其一,社会经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面临复杂世态是,常感到心中无数。

面临有关人生和前途的重大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的抉择缺乏信心,而依赖于父母的意志;其二,大学生就学期间经济上一般仍需家庭供给;其三,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过去形成的依附气象也不易完全消失。

(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

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和朋友探讨人生,分享苦与乐。

然而,大学生同时有存在自我闭锁的趋向,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人交往长存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的保持一定距离。

这是这种矛盾冲突,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

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一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既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主要指主体我和客观我的同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

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那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

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一下几种结果或类型:(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即自我肯定,是指正确的理想我占优势,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即符合社会需求,经过自我努力又可实现。

此外,对显示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

理想我和现实我能通过积极的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

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自身成长。

自我肯定型在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

(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自我意识消极的统一有两种即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

共同特点是对自我平谷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统一。

在大学生中占几少数。

自我否定的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大,或差距虽不大,但缺乏自我驾御能力,缺乏自信,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即个人不肯定自己的价值,处处与自己为敌。

他们不是通过积极的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扩张型属于“我错认我”的情况。

这种人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度超估,虚假的理想我占有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易举,于是理想我和现实我达到虚伪统一。

是一幻想我、理想我代替现实真实的我,带有白日梦的特点。

在自不量力的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学业、事业、友谊、和爱情都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条件,故而失败的几率较大。

而他们喜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强,可能容易产生心理变态和行为障碍。

个别学生还可能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统一。

(3)难以统一:自我萎缩或自我矛盾自我意识难以统一,主要是自我难以协调,其发展的结果有2种;自我萎缩即极度丧失或缺乏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有深感不满,可有绝得无法改变。

消极放任、得过且过;或几近麻木、自卑感强,从对自己不满到自轻、自怨自恨、自暴自弃、甚至查横心理变态,最终把自己龟缩在极小的圈子里,自生自灭。

这种类型的人在大学生这个很少。

自我矛盾型是理想我和现实我难以统一,对字所作所为缺乏“我是我”的统合感觉,产生“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分离倾向,自我意识矛盾强度大,延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内心不平衡充满矛盾和冲突,新的自我无从统一。

大学生都要经历自我矛盾的阶段,但自我统一的最终结果是自我矛盾类型的人占几少数。

为了进一不了解自我统一性我们一起来看以下4、大学生的自我统一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E)提出:人的自我发展(或人格发展)经历了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核心任务和危险。

这些核心任务和危险的妥善解决对一个人的自我发展事关重要。

他认为青少年阶段主要许解决的问题是:1我究竟发生了什么?9心理早期的心理鄹变)2、我到底上什么人?(青春中期要探索的)3、这就是我自己(达到了自我认同)。

其中黑下内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Self——identity)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性格特征、交友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森心特点的基本认识和认可。

该时期的成长危险是自我统一性的混乱(Identity-Diffusion),即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产生种种困惑或迷茫,主我和客我矛盾的家具,两者不能统一,以致不能很好的确定自我形象和人生目标,出现焦虑和不安,甚至产生一定的内心痛苦,人格障碍等均与此有关。

因此,埃里克森认为培养与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成熟与健康的焦点。

根据我国等待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并参照马萨(Marcia J)关于青少年自我统一性的论述看(1)达成型(Achievement)这类独立性强,平时善于思考,有较健全的人格。

他们通过对自我的认真思考,认定了自我的特点与发展方向,认为所学专业符合自我的下兴趣,有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最佳接合点,即自我统一性达成。

这不多,大多数同学处于发展之中。

(2)早定型(Foreclosure)一般自小就是听话的乖孩子,在学校听教师,对自己的知趣、能力等的认识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确立等来自父母和教对自己的期望。

基本上没经过什么困惑就确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

免除了自我确认的思考与痛苦。

其实,这种“早定”并非是好事。

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性,这种是脆弱的,当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时,难以驾御自己,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我不能统一时,便会变的束手无策,甚至陷入迷茫中。

这类同学应加强自主性,对自我的不断疑问、探索之中求得真正的自我同一性的达成。

(3)延缓型(Moratorium)在中学对自我思考教少,埋头读书,考大学是唯一的目标。

父母及本人希望每学期名列前茅,高中时更是围者高考指挥棒转,只知高考作题,别的不管,在教师和父母眼里是好孩子、好学生,在同学眼里是好榜样,因此他们烦恼很少,自我冲突也少,进入大学后,在竞争中平静的我开始有了烦恼,考试成绩、社团活动所有的都不详以前那么优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