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尔雅》
孔子门人或周公
战国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依名字首笔画顺序排列,从任何一个异名皆可查出其他异名。
收录1949年前比较重要的常见的书名三千九百余条。
编者后来扩充删改了些许内容。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100-121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一至十四卷是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共收字头9530个。
《新华字典》
魏建功、叶圣陶
1950开始,持续修订中
全书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检字表》。书中采用的部首与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动,共有189部。 如旧日字典的肉部、艸部、高部、鼓部、 齐部、龟部等都并省,而有些旧日字典根据《说文解字》、篆书的写法不分的,这本字典里都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如"刀"与"刂","火"与"灬","心"与"忄","水" 与"氵",便于查检。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
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太平御览》
(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
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诗词曲语辞集释》
王英、曾明德
1991年
书稿以词典的方式重新编排,采用简体横排,音序排列,在阅读之外,增强查检功能,使检索更加便利。词条化的处理使语词间具有的关系更加显明,主、副词条的区分,参见、另见关联的设立,以及词典其他符号化的处理,使对词义的理解和应用一目了然
.本书是对诗词曲语辞的一种集中收录。书稿荟萃诗词曲语辞三种书之精华,在收录和释文上保持原书水准,同时在内容上进行三者结合的加工整理,通顺文理,去粗取精,相互补充。收录唐宋金元明间诗、词、曲、剧中的常用特殊词语,总近2000条
汇集了《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语辞例释》的全部条目以及《诗词曲语辞集释》的部分精选条目,详引例证,解释词义与用法,兼谈其流变与演化,是阅读、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书。
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注重音形意的结合。
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书。
常用工具书归纳
书名
编者
编写时间
编写体例
内容
备注
《汉书·艺文志》
(东汉)班固
汉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期
①保留《七略》的6略38种的分类体系。②新增入 《七略》 完成以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完成的著作。③对《七略》所著录的图书基本上按照原来的情况保存下来,但对著录重复和分类不妥的地方加以适当的合并或改移,例如凡从某类提出的图书在总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的图书都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入或移入的图书都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④将《七略》中"辑略"的内容散附在 6略和"诗赋略"除外的各种之后;⑤删简《七略》中各书的提要,必要时节取为注释(见《别录》、《七略》)。
《辞海》
陆费逵、
舒新成等
1915-1936
正文按单字的汉语拼音音序编排,字形相同、读音不同的汉字分别位于相应的读音处。另有按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的索引,以及词目的外文索引。
新版《辞海》收单字字头17914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余个;词条127200余条。
版本众多,改动大。
《汉语大字典》
在字形方面,在楷书的单字条目下,收录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
977-983年
是一部综合性类书,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宋太宗赵炅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中国丛书目录》
上海图书馆编
所收单字有8500个左右,在单字训解之下连带加出的复音词和词组有3200多个。复音词和词组都加有标志,这样就兼有简单词典之用。在释义中分别标出引申义、比喻义和转义,使读者能进一步理解多义词不同语义转变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词义的发展颇为有用。这是编者用心之所在,也是其他字典所不曾有的。
最早的名字叫《伍记小字典》,但未能编纂完成。
《词诠》
杨树达
1928年
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第二版末附有拼音索引,可供查检。
本书共收虚词四百六十九个字,其中包括不常见的虚字。
通俗易懂,对初学古代汉语的学者比较适用。
常用工具书归纳
书名
编者
编写时间
编排体例
内容
备注
《十三经索引》
叶圣陶
1923-1934
以文句首字作标目,在索引正文中,所有作为标目的单字依笔画顺序排列。
每一单字下,列出了以单字打头的文句,并注明在《十三经注疏》中的页次栏数。
附笔画检字,四角号码检字,还有篇目简称全称对照表。
《同书异名通检》
杜信孚
初刊1962
中国最早的史志目录,《汉书》十志之一。东汉班固在撰《汉书》时,为纪西汉一代藏书之盛,根据《七略》改编而成。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6略,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
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的先例,汉以后史书多仿其例而编有艺文志或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永瑢、纪昀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
1979年9月
按丛书名称首字笔划顺序编排。书后附《丛书出版系年表》。
收录中国1902~1949年出版的丛书5549部,包括图书30940种。每种丛书先著录丛书主编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代等,然后详列收入丛书的各书书名,
对书名、著译者、版次、页数及其他变动情况等均加注释。
1982年 7月编出该书的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和《丛书编者索引》,索引款目按书名或著者、编者姓名的笔划顺序排列,并注明在正文中的页码。
是科学文献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康熙字典》
(清)张玉书、(清)陈敬亭等
1710-1716
字典才有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
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
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