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文化艺术相关介绍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
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
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
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
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
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
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时,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
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马的别称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骟:被阉割后,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骁:强壮的马。
駹:面、额白色的黑的马。
骍:赤色的马。
骏马:走得快的好马。
骥:老马。
文学作品中的马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快走踏清秋。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艺术作品中的马
1.画马名家:
唐朝:韩干,韦偃
清朝:郎世宁
民国:徐悲鸿
现代:刘勃舒
2.雕刻名作:
(1)昭陵六骏
(2)马是我国历代雕刻家喜爱的雕刻题材之一,徐林(心若冰清)等人的《马》雕,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从各个侧面去刻画马的神态。
3.音乐名作: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
历史名马
1.赤兔,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曹瞒传》记载,时人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演义中吕布仅仅为了赤兔马就背叛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
同时,《三国志》记载中吕布数十骑破张燕万余精兵,赤兔同样有着极大的功劳。
2.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
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3.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
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
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把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
据传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之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致使叛军仓皇逃窜。
偃旗息鼓后,骑兵也突然消失。
后来,据守护昭陵的官员说,就在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欲滴。
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
它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马的词语
千里马,好马配好鞍,小马过河,路遥知马力,马虎,射人先射马, 马到成功,单枪匹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之马脱缰之马铁马金戈天马行空童牛角马土牛木马天粟马角铜围铁马千军万马心猿意马千军万马犬马之劳汗马功劳老马识途兵荒马乱走马观花车水马龙招兵买马青梅竹马指鹿为马秣马厉兵马耳东风马革裹尸马首是瞻马齿徒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龙马精神声色犬马悬崖勒马原班人马六马仰秣马不知脸长牛骥同皂老骥伏枥乌白马角舞刀跃马五花杀马文君司马万马奔腾一马当先
马的歇后语
一马不跨双鞍。
——一匹马不能驼两个人,暗指人不能三心二意。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跟马一样,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说明人难免有犯错误之时。
人靠衣裳马靠鞍。
——就是说衣服对人的装饰作用很重要,就像马鞍对马的装饰作用一样重要。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告诫年轻人不要“牢骚太盛防肠断”,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千里骡马一处牛。
——牛不服水土只能在一地使用。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人怕理,马怕鞭,蚊子怕火烟。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是说不提供事物动作的基础,就盲目期望事物动作到理想状态
All lay load on the willing horse.(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t make him drink.(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
A man is not a horse because he was born in a stable.(人并不因为生在马厩里就成了马。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马镫的发明
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
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学界尚无定论。
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
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
这是我国
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
1965年至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
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
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
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
马与人类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
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马的家称作“马厩”。
人类在驯养马以前,马曾经被当做食物的来源。
第一匹现代马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
在1万5千年前古人类的洞穴壁画中,考古学家也曾发现马的形象。
在地理大发现后,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将马带入北美洲;科特兹在1519年征服墨西哥时,带去6匹马;狄索托在1539年登陆佛罗里达州时,随行带去200余匹马。
科罗纳多在美国西南部探险时,随行超过1000匹马。
当时,美洲的印第安人很惧怕马,但很快便寻找到马的用途,开始从殖民者的手里夺走马匹,并将其驯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马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动物马经训练后成为人类最好的助手之一,也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在清朝,马很是受用。
少数民族(蒙古族)出行也主要依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