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翡翠文化PPT

翡翠文化PPT


翠缠枝莲纹盖碗:清代,通高8.3厘米,口径12.4厘米
作品说明:翠质浅绿色。碗为薄胎,口外敞,盖略小,地包 天式,环式钮。盖面及碗外壁浅浮雕缠枝莲纹。这件作品的 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的一种。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
❖ 托杯器,宋、明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 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所制玉、翠托杯为托 杯中的珍品。
品名:翡翠花篮《群芳揽胜》 规格: 高64厘米 宽41厘米 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作品说明:
《八件国宝》之一。用传统套环 技法琢出提粱和两条各有32个环的 活动链子,将从篮体中掏出的玉料琢 成各种花枝,插嵌篮中。花篮局部的 牡丹、菊花、玉兰花、月季、山菊、 悬崖菊、萱草花等花卉构图优美,花 型豪放;插嵌的茶花、梅花、海棠、 牡丹花蕾点缀其中;花卉枝叶舒展优 美,呈现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翡翠的发展史
❖ 约13世纪,缅甸人在亲墩江支流乌尤河流域 开采冰川矿和冲击带的翡翠,但真正原生矿 到1871年才被发现。后来,美国、俄罗斯等 国也陆续发现,但质量不如缅甸北部的翡翠。
❖ 今缅甸孟拱,在元、明、清三代曾属中国版 图,这期间翡翠则大量流入中国,1885年英 国人占领缅甸后,“翡翠产于缅甸”方成定 论。
❖ 玉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进 作用。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认为“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 三千多年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 家、画家和诗人的灵感”。
一、翡翠的发展史
❖ 在山东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里,就发现有用硬玉(绿色翡翠)制作的镞 形器。
品名:翡翠山子《岱岳奇观》 规格: 高88厘米 宽83厘米 厚50.5厘米 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作品说明:
《八件国宝》之一。采用山子的 形式表现了泰山“中天门,十八盘, 天街,和玉皇顶”等主要景观。右上 端桔红色表现日出东海。表现出了泰 山的宏伟壮观。作品充分利用翡翠料 大,色泽白绿相映的特点,随形就势, 显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意境深邃。
❖ 周代已有翡翠器物出现,吉林、大安渔场汉 墓出土有翡翠饰物。
一、翡翠的发展史
❖ 但“翡翠”一词用于玉名,起于何时,尚无 定论,至迟汉代被用作了玉器名称。班固的 《西都赋》就有“翡翠火齐,含耀流英”, 张衡《西京赋》“翡翠火齐,饰以美玉”(火 齐—古水晶),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琉 璃观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翡翠已被定位玉。
一、翡翠的发展史
❖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载:“余家有一玉罂(大 肚小口瓶子)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 为碧玉,在颍州时以示僚属,坐有真宗朝老内臣邓 宝吉者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 皆藏宜圣库中有翡翠一支,所以识也。其后余偶以 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研中磨 墨,始知翡翠能屑金也。据此,则翡翠一物,自唐 及宋,泯没已久,宋时民间或未尝有,皆有亦未尝 识之。”
品名:翡翠插屏《四海腾欢》 规格: 高74厘米 宽146.4厘米 厚1. 8厘米 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作品说明: 《八件国宝》之一。将一块板状翡翠料一剖为四,拼镶成屏。翠 料质地莹润,鲜绿翠色与玻璃地融合绝妙。作品俏色妙用,在局部位置浮雕 云、龙、海水,显现出云涌,龙腾,碧涛激荡的宏大场景。精巧的雕工与翠 料中的天然纹理,色彩交相辉映,表现了“九龙闹海”,“四海腾欢”的意 境。
一、翡翠的发展史
❖ 清代是大量开发利用翡翠的时代,人们大量 建立“作玉坊”,对翡翠进行加工、贸易, 获得很好的经济收入,尤以腾冲一带为甚, 当时边境上的腾冲和云南内地的大理都是著 名的翡翠集散地。
清代翠桃玉洗
❖ 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产生 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汉代玉 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洗为故宫 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
翠桃式洗:清代,高3.8厘米,口径24.8厘米
作品说明: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 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 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这件翠洗所用 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
清代翠碗
❖ 清代宫廷多以玉制碗,特别是乾隆时期,玉 碗制造数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 圆,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还刻有御制诗 句。
品名:翡翠花薰《含香聚瑞》 规格:高71厘米 宽64厘米 厚47厘米 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作品说明: 《八件国宝》之一。采用套料工艺,
从原料主体中旋取球形盖,使小料做 大,薰体琢饰传统吉祥图案,浑厚, 稳定而大器。花薰通体翠绿、晶莹灵 透。
2000年9月,翡翠花薰《含香聚 瑞》前往美国参加了“2000中国文化 美国行”大行展览活动,在纽约贾维 茨展览馆展出时引起轰动,清代,高7.3厘米,口径17.3厘米
作品说明:翠色青绿,有大片重绿色。碗口浅,口沿处有唇,圆 足。光素无纹。此碗所用翠料颜色不均,局部或青绿,或深绿, 但此等作品亦属难得。原藏清宫遂初堂。这件翠碗的造型、工艺 与乾隆时期的特点相同,可能是当时的作品。
清代翠缠枝莲纹盖碗
❖ 清代,内地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 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 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 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
一、翡翠的发展史
❖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 ❖ 中华民族八千年的玉文化源远流长,这期间
主要是指软玉和碧玉,玉的质地高雅,被视 为圣洁之物,作为权利和吉祥的象征,得到 历代王公贵族的喜爱。
一、翡翠的发展史
❖ 中国玉雕工艺精湛,在世界久誉盛名,保存完好的 历代玉器是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这些历代玉器作 品客观的记载了中国八千年来思想、文化和生产力 发展的简史。
翡翠龙纹托杯:清代,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经18.5厘米
作品说明: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 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微敞,两 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 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 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