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共振成像各部位的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各部位的检查技术

T2WI+压脂
注意:眶内病变T2压脂而T1不压
b=800 EPI
18--20cm
≤3mm
≤0.5mm
轴、失、冠T1WIFSE+压脂
耳部与听神经
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鼻尖部位于线圈横轴位中心
三平面定位
包括双侧乳突
T2WI+压脂
T2WI+压脂
内耳水成像:CISS/FIESTA--C/Balance-FFE
耳根线
三平面定位
双侧颞下颌关节
T1WI、T2WI+压脂
PD斜矢状位FS
T1WI、T2WI+压脂
b=1000
20-25cm
内耳≤1.5mm:CISS/FIESTA--C/Balance-FFE≤0.6mm
内耳≤0.3mm
;CISS/FIESTA--C/Balance-FFE≤0.18mm
轴、失、冠T1WIFSE+压脂。
后处理:垂直于听神经MPR重组、耳蜗VR重组
内耳水成像
注意事项1.2D FSE T2WI的目的是显示听神经束,能在听神经束内显示面神经及听神经。3D扫描层厚0.6mm,提高空间分辨率可用512矩阵2.3D双激发Balance-SSFP序列能清楚显示耳蜗、内耳半规管3.都要做MIP重组,照相时注意左右对比并放大。
海马
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眉间线
三平面定位
包括双侧颞叶及海马
T1WI、T2WI
T2WI
斜冠状位T1WI
斜冠状位+压脂
B=1000 EPI
20-25cm
≤4mm
≤0.8mm
轴、失、冠T1WIFSE+压脂
三叉神经及面神经
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眉间线
三平面定位
包括脑桥
T2WI
3D TOF:TOF SPGR
神经成像:CISS/FIESTA--C/Balance-FFE
扫描范围
横轴位
矢状位
冠状位
T2FLAIR
DWI
FOV
层厚
间隔
增强
脑垂体
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眉间线
三平面定位
从前床突至后床突
T1WI FSE
T1WI FSE
T1WI FSE
T2WI+压脂
18--20cm
≤3mm
≤0.4mm
轴、失、冠T1WIFSE+T2压脂。矢状位最佳方位
垂体微腺瘤
动态增强,早期增强低,呈低信号,正常垂体增强明显,对比很清楚。
加DWI
包膜期为环形强化
脑转移瘤
常规T1WI、T2WI
注射双倍或三倍对比剂可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增强前一定要平扫T1WI,观察病灶有无出血。坏死囊变转移瘤、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脓肿增强后常环形强化,有时需加DWI及水肿区MRS进行鉴别。
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常规T1WI、T2WI
T2WI+DWI
2D FSE重T2序列:先行三平面定位,在矢状位图像上定位线向前下倾斜15度,同时使定位线在冠状位上平行与双颞叶下缘。斜冠状位水成像序列用横轴位定位,首先找到有耳蜗的层面,斜冠状位定位平行于耳蜗底旋,并加压脂,双侧内耳分别扫描。
3D序列:3DBalance-SSFP序列,其特点是内耳淋巴液呈高信号,其他组织呈相对低信号,其严重缺陷是常产生磁敏感伪影或条纹伪影,容易造成半规管假狭窄征象,目前双激发Balance-SSFP序列以取代Balance-SSFP序列来进行内耳水成像
包括整个颞叶及海马
常规T1WI、T2WI
斜冠状位FSWT2WI或T2FLAIR
4mm
1mm
轴位+冠状位T1WI薄层,冠状位+压脂
桥小脑区病变
常规T1WI、T2WI
FSET2WI
轴位、冠状位T1WI薄层,冠状位加压脂
颅脑中线病变
包括脑干、松果体、垂体、鼻咽部、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水管、丘脑等
常规T1WI、T2WI
20--25cm
≤6mm
≤1.2mm
轴、失、冠T1WI FSE
多发性硬化
常规T1WI、T2WI
T2WI
T2WI
病灶更敏感
活动期病灶高信号
3--4mm
0.3mm
增强可鉴别活动期,有视力下降症状加扫双侧视神经,增强轴、斜矢、冠+压脂
颞叶癫痫及颞叶病变
病因:海马硬化,海马萎缩是诊断海马硬化的可靠指标
定位线垂直于海马长轴
呈高信号
鼻及鼻窦病变
包括全鼻窦
常规T1WI、T2WI
T2WI
T2WI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常规T1WI、T2WI
呈高信号
增强加DWI
三叉神经
包括脑桥上下缘,并行薄层T2WI及3DT1 SPGR序列,TR35ms、TE7ms、FA45度
矩阵256*192、NEX1
1mm
0mm
头部
线圈
体表定位标记
定位片
20--25cm
≤3mm
≤0.6mm
后处理:平行于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形MPR重组,显示神经与小血管关系
颅脑MRA
MRA以Willis环为中心包括枕骨大孔至扣带回上缘:MRV覆盖全颅
眉间线
三平面定位
从听眶线至颅顶
MRA:3D TOF或PC法;横轴位
MRV:3D TOF或PC法;冠状位
CE MRA+MRV:团注对比剂,TRICKS技术;冠状位;后处理脑血管MIP MPR VR重组
后处理:MIP:能多角度观察,立体显示迷路、内听道等结果及相互关节,对于发现解剖畸形和迷路的形态改变非常有利。MPR:对显示内听道内的听神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一般常采用斜矢状位重组。
头部
线圈
体表定位标记
定位片
扫描范围
横轴位
矢状位
冠状位
T2FLAIR
DWI
FOV
层厚
间隔
增强
颞颌关节(TMJ)
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
MRV
CE MRA+MRV
MRA:22--25cm
MRV:30cm
CE MRA+MRV
:30cm
MRA、MRV、CE MRA+MRV
:≤2mm
MRA、MRV:0mm
CE MRA+MRV≤1mm
眼眶MRI
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眶间线
三平面定位
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睑至视交叉
T1WI、T2WI+压脂
T2WI+压脂
SE序列T1薄层
必要时加FSET2WI
矢状位3mm
矢状位0.3mm
脑膜病变
常规T1WI、T2WI还应加T2FLAIR
有病变加增强,T1轴、失、冠,至少一个序列加压脂,为了抑制头皮脂肪
急性脑梗死
常规T1WI、T2WI
T2WI加DWI
矢状位。DWI结合ADC图可更加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塞
脑脓肿
常规T1WI、T2WI
磁共振成像各部位的检查技术
头部
线圈体表定位标记定片扫描范围横轴位
矢状位
冠状位
T2FLAIR
DWI
FOV
层厚
间隔
增强
常规
头部正交线圈、头相控阵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眉间线
三平面定位
从听眶线至颅顶
T1WI(FSE)、T2WI(FSE)、T2WI FLAIR(FSE)、T1FLAIR
T1WI(FSE)
横轴b=1000s/mm2,EPI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