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

凡十五年,时亦促矣。

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材料2: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1)材料1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

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

——《论语》材料2: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

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材料3: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3)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应该如何评价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材料三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

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

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

”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

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

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

用克拉兰敦的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

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1)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为什么自17世纪以来,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仰划入私人自主范围。

这四个史无前例的“第一”为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影响巨大,世所公认。

那么这四个第一是怎样被创造的虽然答案多多,但大都绕不过华盛顿的美德。

——郝铁川《国家拐点》材料二第二届总统选举时(1793年),华盛顿又一次得到全体选民的支持。

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或许部分原因是他想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

这些危机在与英国签署条约的时候激化到了极点。

约翰·杰伊在此之前曾与英国就条约事宜进行了磋商。

虽然与英国边贸事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处理,但却无法阻止英国拦阻美国的商船和扣留美方海员。

……也有一些关于华盛顿的不足的言论,但是从未有人能够动摇华盛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约翰·鲍曼《美国总统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哪些开创性建设美国是如何纪念华盛顿的(要求:各回答出其中两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7.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材料二拿破仑严重地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公民平等的原则等。

他的称帝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属历史的倒退。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史实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综上所述,你认为评价拿破仑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耳其独立后,掀起了“字母革命”运动,对土耳其的文字进行了改革。

1926年,在土耳其的《晚报》上,就字母拉丁化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是多数人表示反对。

1928年6月,凯末尔命令成立一个“语言委员会”,在很短时间里,就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黼出了29个新字母。

1928年8月9日凯末尔亲自到全国教授土耳其新文字,被称为“首席教师”。

1928年10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规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公司、银行、协会以及社团在其工作文件中必须使用土耳其字母。

——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材料二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

——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土耳其“字母革命”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

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

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

后加位尚方令。

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

哈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

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

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

——王洪江《大家感悟》(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

10.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

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

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曾国藩家书》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曾国藩《讨粤匪檄》(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傅兰雅(John Fr 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

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