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名著有感
社会进步带来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随着科学的高速发展,科技信息继续呈爆炸式增长,新技术、新职业层出不穷,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灵活应对世界变化的思维能力。
当新的机会展现时,他们要能随时捕捉,并能够说:“我知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一国公民,我们需要面向未来,造就能够应对时代挑战的一代。
很多学生虽然将来不会成为科学家,但基本上都会就业。
他们会在工作中以系统的思维方式看问题,识别问题之所在,检验某种解决方式是否可行,这些能力会使他们比其他人技高一筹。
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都能头脑敏锐、创造性地把问题解决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影响和帮助他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学校已然成为文明的战场。
教给学生理性启蒙与文化财富,是任课教师参与的一场关键战斗。
教学是一项要求非常高、非常难的工作,在教育新形势下,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满怀信念,充满激情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活生生的成人给他们做榜样。
他们身边需要有意志坚定、情感丰富且能用思想指导行动的成人,这些品质正是学校努力交给学生的。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
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
没有思想的知识是死知识,无用的知识。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优秀教师都是狂热分子。
他们对教学全身心投入,且永不放弃。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风格,甚至不同的教育理念,但他们都对自己所作的事深信不疑,充满了激情。
他们信任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
做教师的第一要义就是忍耐。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我们自己也应该如此,你不要太在意失望或是把时间都花在体验失败感上,一定要尽你的最大可能坚持下去。
做教师,就是做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
以自身积极、主动的心态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感染学生,激励他们快乐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人学到的大多数重要的东西,都是跟其他人处在某种关系下学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的。
老师教的东西,大部分都会被忘掉。
当孩子跟成人在一起且得到成人的重视时,就会获得最有成效的学习。
通常我们可以这样做:把问题摆在那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尽可能让他们贡献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感到他们随时可以帮助你。
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得到重视,学习就是必然的事。
学生既需要看到世界上的美,也需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美。
他们对表扬的反应,要比批评的反应更加积极。
即便是让你感到最困难的一个学生,也要找到他的优点,公开地、真诚地表扬他,你会发现他会变得不那么难对付。
因此,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个“夸”就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艺术。
用得好,茁壮成长;用得不好,则是“浮夸”。
学生就像花朵,他们需要坚实的土壤扎根,需要温暖的阳光来哺育他们,需要冰冷的雨浇灌他们,偶尔还需要暴风雪告诫他们不要忘记自然秩序的力量。
年轻教师必须为学生在土壤、阳光和雨之间保持平衡,并意识到暴风雪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破坏作用。
终身学习,学海无涯
“好教师必须要有创造力,因为你不可能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
”
——罗恩·克拉克(2000年迪士尼全美年度教师,被称为“美国教师”)
“我边教边学,因为我感到,一个勤学者是最好的教师。
”
“好教师就像一本新书,打开你的心智,让你获得新知。
”
“教学是一项既需要勤学苦练又需要天分和风险的技能。
它需要花时间,学习的时间,犯错的时间,以及形成教学风格的时间。
”
——莎伦·M·德雷珀(1997年美国“全国年度教师”)
“我是教师——学习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
”
“我教的这门学科,以及学习本身,让我一直兴奋不已。
我想这就是我任然热爱教学的原因。
”
——菲利普·比格勒(1998年美国“全国年度教师”,由美国国会历史学会授予的杰出教师——历史学家奖,芝加哥大学评选的1990年度杰出教师奖)
“一名优秀教师珍视与同行合作的机会,在各种活动和会议中与同行分享经验;一名优秀教师还要积极参加专业组织,为教育工作者群体的建立和巩固出力。
”
——贝特西·罗杰斯(2003年美国“全国年度教师”)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
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
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
人们经常将中美教育差异进行比较,批判一方褒扬一方。
当我看到以上这些言论时,发现其实教育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对教育者的要求也都是一样的。
要胜任教育人的事业,必须热爱,必须不断的学习,学习,在学习。
勤学者有着不断创新的原动力,善学者有着创新的源泉,乐学者有着创新的催化剂。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
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渐归于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学习能够拯救我们自己。
我们通过学习,让知识活化成了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这就是教育者的魅力所在。
最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在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称为“英雄”。
在美国人看来,教育与其说是神圣的,不如说是极其困难的。
事实上,地球上的每间教室都是英雄的诞生之地,因为,正如哲人康德所说,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
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在杰出教师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国家的传统,也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以上,是本人在读了《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专著之后的所思、所悟、所得,文中有多处引用原著的部分,谨此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