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67页

眼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67页


9
(3)角膜缘
• 角巩膜移行区 1mm • 角膜前弹力层止端是球结膜的附着缘 • 后弹力层的止端是小梁网组织的前附着缘 • 此两缘的联线就是角、巩膜的分界线,此区内角膜嵌入巩
膜 • 半透明 含丰富血管和淋巴
10
上眼睑
下眼睑
睫毛
角巩 膜缘
下睑缘
11
临床意义
角膜缘
(1)眼内液循环房水的主要通 道。与青光眼的发病和治 疗有关。
●晶状体由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若晶状体受损或房水代谢发生
变化时,可出现浑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33
晶状体
皮质 无核成 熟纤维
后囊
(lens)
前囊 上皮细胞
有核成 熟纤维 核
34
晶状体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囊 晶状体核
功能:透光、调节[悬韧带] 借晶状体自身的弹性 目标远近
56
眼睑
脂肪组织 眼轮匝肌
821 提上睑肌
睑结膜 821
821 睑板腺
821
821
821
821
睫毛
82 睑板腺开口
821 1
57
视神经管
上睑板
睑板腺 睑结膜
眼睑矢状切面图
眼轮匝肌
皮肤
视神经管
皮下组织
58
3. 结膜: 起于睑缘,止于角膜缘的一层菲薄粘膜 根据不同部位,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缘血管网 • 上皮神经末梢丰富,感觉十分敏锐 • 内皮泵作用 • 保持眼球形状,保护眼内组织
7
(2)巩膜
①、质韧,乳白色,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 成。
②、厚度各处不一,眼外肌附着 处 最薄(0.3mm) , 神经周围最厚(1.0mm)。
③、组织学可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 质层,棕黑板层。
视神经由硬膜,蛛网膜、软膜包裹。
蛛网膜,软膜的膜下间隙前端为盲端,止于球后, 向后与相同的脑膜相连,其间隙填满脊液
41
2、视交叉
位于颅内蝶鞍上方,两眼视神经纤维在此处交叉
视网膜颞侧的神经纤维在蝶鞍视交叉处 不交叉,行至外侧膝状体(绿色表示)
视网膜鼻侧的神经纤维在蝶鞍视交叉处 交叉至对侧,行至外侧膝状体(红色表4示2 )
• 瞳孔的调节反射(对光反射) 强光→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弱光→瞳孔扩大肌收缩→瞳孔散大
19
特 点:
虹膜
• 1. 根部脆弱,外伤易离断 • 2. 富含血管:炎症时渗出多,外伤易出血 • 3. 色素多:外伤时易脱落,炎症易后粘连 • 4. 神经未梢丰富:病变时疼痛明显
20
(2)、睫状体
• 睫状体(睫状肌):前接虹膜根部、后连锯齿缘与脉络膜分界 的环形带状组织,侧面是呈三角形,但实际上是环形一圈。 前部:睫状突,前1/3,较厚,分泌房水 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之间联络的透明小带 后部: 睫状肌 环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体变 厚 以适应近视力 平坦部或扁平部:后2/3较平坦,睫状环
• 脉络膜的特点
1. 色素多:遮光 2. 血管丰富:营养视网膜外层、玻璃体 3. 血管管径小,吻合支多,血流缓慢, 4.细菌毒素容易滞留 5.不含感觉神经纤维,发炎时无疼痛
24
3、内层(视网膜)
• 位于脉络膜内侧的透明膜,起于距齿缘、止于视神经乳头 •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一个无血管区,其中央有一小凹,称








眼动脉


鼻 侧 下 小 动 脉
颈内动脉
视网膜颞侧下小动脉
睫状前动脉
涡状静脉
睫状后长 动脉
睫状后短动 脉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眼 球 的 血 液 循 环
睫状前动脉 虹膜小环
睫状后长动脉
虹膜大环
虹膜血液供应
(二)眼的神经
短根(运动根)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ciliary ganglion)
房水静脉 血循环 • 功能:营养眼球与维持眼内压 • 眼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 正常:10~21mmHg 病理性:≥24mmHg
31
房水常规外流途径
经脉络膜上腔排出
房水由睫状突 生成
房水循环流体动力学示意图 32
(2)、晶状体
●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腔之间,形如双凸透镜,为富有弹性 的无色 透明体,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
三个部分
结膜的腺组织:杯状细胞、副泪腺。杯状细胞分布在结膜 上皮层,分泌粘液,湿润眼球表面
副泪腺位于穹窿部,以上方为多 功能:连接眼睑与眼球,使眼球活动自如
保护眼球 保持眼球表面潮湿
59
4.泪器 包括泪腺和泪道
(1)泪腺 位于眼眶外上方颧骨泪腺窝内分泌: 分基础分泌(副泪腺)与反射性分泌(主泪腺) 清醒时副泪腺不断分泌泪液,成为泪膜的主要成
交感根
睫状短神经
长根(感觉根)
睫状神经节长根
眼血管舒缩
瞳孔开大肌 全眼球的感觉、
鼻睫神经
睫状长神经 角膜、虹膜、睫状肌 和瞳孔开大肌
(nasociliary nerve) 筛前和筛后神经
滑车下神经
睫状神经节48
第四节 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49
一、眼 眶
• 方锥形骨腔:上颌骨、腭骨、颧骨、 额骨、蝶骨、筛骨、泪骨
玻璃体
2
眼球图片.jpg
3
一、眼球壁
1.外层(纤维膜)
(1)角膜:眼球前1/6,透明,即“黑眼球” (2)巩膜 :眼球后5/6,瓷白色,即“白眼球” (3)角巩膜缘:二者移行处,约1mm
4
(1)角膜
• 角膜位于眼球中央,呈半球形透明 组织,相当于+43D的凸透镜,占了 眼球屈光的70%。
• 中央厚 0.52mm, 周边厚1.0mm
视觉的形成:
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光感 受器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沿视路将信息 传递到视中枢而形成
29
二、眼内容物
• 房水
晶状体 前房
玻璃体
• 晶状体
• 玻璃体
后房
30
(1)、房水
• 房水 :无色透明液体,含量0.25-0.3ml 房水的产生与循环:由睫状突产生 后房 瞳孔 前房 前房角 小梁
8
生理特点
巩膜
• 除表层富有血管外,深层血管、神经极少,代谢缓慢,故炎 症时不如其它组织急剧,但病程迁延。
• 巩膜各处厚度不同。视神经周围最厚约为1mm,但视神经穿 过的筛板处最薄弱,易受眼内压影响,在青光眼形成特异性 凹陷,称青光眼杯。
• 由于巩膜致密、坚韧、不透明,故对维护眼球形状、保护眼 球不受损伤及遮光等具有重要作用。
16
上眼睑
下眼睑
睫毛
瞳孔 虹膜
下睑缘
17
• 虹膜位于角膜后面,晶状体之前,分前房[角膜与 虹膜之间空腔] 后房[虹膜与晶体表面之间空腔]
• 功能:遮光 • 虹膜纹理:表面隐窝与皱折 • 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形孔 •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接壤处
18
• 瞳孔括约肌:环形排列 副交感N支配↑缩瞳 • 瞳孔开大肌:放射状排列 交感N支配↑扩瞳
37






玻璃体

中央管

(cloquet)管

38
第二节 视 路
视路是视觉兴奋传导的神经通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 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 路。
(optic nerve) 视神经 (optic tract) 视束
(optic radiations) 视放射
视交叉 (optic chiasma)
第三节 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
43
(一)眼球的血液供应
动脉 静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眼动脉
(central retinal artery)睫状动脉 系统来自睫状后短动脉 睫状后长动脉
视网膜静脉
睫状前动脉
睫状静脉系统
涡静脉 (vortex vein)
44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视网膜颞侧 上小动脉
视网膜鼻侧 上小动脉
• 眶 深:4~5cm • 视 神 经孔:位于眶尖,视神经通过 • 眶 上 裂:动眼、滑车、外展、三叉N第1支 • 眶 下 裂:眶下A、眶下、三叉N第2支 • 功 能:保护眼球
50
眶(前面观)
眶上缘 眶上切迹
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
眶上裂
视神经管
眶下裂
视神经管
眶下沟
筛后孔
筛前孔
泪骨
视神经管
泪后嵴
泪囊窝
视神经管
• 泪 阜:内眦处肉状隆起,变态的皮肤组织,有汗毛生长 • 功 能:保护眼球
55
眼睑
由前至后分5层: 1 睑 皮 肤:菲薄、睑缘有睫毛、睫腺、睑缘腺 2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3 肌 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 4 睑 板:眼睑支架、睑板腺开口于睑缘 5 睑 结 膜:起自睑缘、紧贴睑板后面
睑板下沟:结膜异物常停留于此处
(2)内眼手术切口重要进路
(3)组织结构薄弱,眼球受外伤时,容易破裂。
(4)角膜缘干细胞
12
(4)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和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前房角 的前外侧壁为角巩膜缘。从角膜后弹力膜止端 (schwalbc线) 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 前端和虹膜根部。
13
巩膜静脉窦 睫状肌 睫状肌
虹膜角膜角
分,在情绪波动或眼球前部受刺激时,可引起主泪 腺的反射性分泌大量泪液。
功能:滑润眼球表面,轻度杀菌与加强眼局部免疫 机制
60
三、泪器
泪腺
组 成
泪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