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辔影音乐5
画面幻对佐关系
陕西汉中刘乘麟
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天起,音乐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百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本身是没有声音的,
当时的影院经营者雇佣乐队在现场演奏,以达到烘托气氛、
渲染情节的作用。
后来,影院经营者将表现不同情绪内容的
音乐,如滑稽音乐、抒情音乐等事先录制在唱盘上,然后根
据画面剧情的需要,采用现场放唱盘音乐的方式来烘托影片
的气氛,这成为电影音乐的始祖,但这种配乐方式仍然是相
当粗陋和随意的。
1908年,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作为第一
位电影作曲家为《谋杀居伊兹伯爵》创作了一首序曲和五首
描写戏剧场面的音乐,成为专门为电影制作音乐的开端。
63豳寿弑
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同时也标志着电影与音乐的紧密联姻。
声画合一技术的出现,使得音乐与电影密不可分,各种风格的音乐纷纷在大银幕上亮相,优秀的电影音乐也层出不穷;同时电影音乐家们也不再满足于让电影音乐仅仅作为画面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剂,而是要成为电影本身有机的组成部分。
在电影这个有机组成体内部,声音(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问题一直让人争论不休,早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立的两种观点。
声画同步是指画面中的视像和音乐同时呈出并且同时消失、二者吻合,情绪节奏含义基本相符;
2006.8音乐天地
固TH—E——W—OR—L—D—O—F—M—US—I—C一
乐海拾贝
声画分离则是指画面中的音乐与形象不同步、互相剥离,音乐以画外音形式出现,既与画面的蒙太奇组接,以完美的相互配合、同时又有其自身独立的美学品格,即利用声音参与形象创造。
前者的观念中音乐仍然是作为画面的附庸出现的,与默片时代影院老板即兴放映的唱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后者虽然将音乐从依附形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但仍然是从画面的角度来认识音乐,没有触及到音乐的本质。
直到30年代,俄国音乐家普多夫金提出了一条电影音乐的理论,主张声和影必须密切地对位,这一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声画对位”的概念认为,画面和声音之间表现意图的不完全一致才是电影声音发展的前途。
这一观点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电影音乐究竟应该表现什么?从传播学角度来考虑,电影音乐表达的内容应当是独一无二的,是画面、文字、音响和人声等其他电影艺术元素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当其他艺术元素难以表达的肘候,才是电影音乐最受需要的时候。
“声画对位”的提出,虽然指向的对象是声音元素——当然也包括电影音乐在内——其主张却是寻求与画面之间的“异”,而且认为声画同步(多少意味着声画重复)是缺乏艺术性的。
美国作曲家齐墨尔说得好:“我从导演停下来的地方接手工作,讲述那些你不能用画面或字词表达的东西,而且还要做得优雅。
”一味追求音乐与画面的对应,就好像作画时在宣纸上满纸涂抹,画工虽然巧妙,却是满身匠气,落了下乘;声画对位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音乐本身不属于画面,甚至看似与画面截然相反或毫不相关,却表现出画面所不能表达的意境。
比如在电影((钢琴课》中,母女俩经历了海上艰难的长途跋涉后终于上了岸,在离开海边的时候,两人回头眺望那架被迫留在沙滩上的钢琴,大远景俯摄的镜头处理使得钢琴在画面中几乎成了一个小黑点。
此时,悠扬婉转的钢琴声响起,开阔空旷的画面给电影音乐留出了足够的情绪空间,母女俩对钢琴依依不舍的情感被无边的钢琴音乐外化、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传统的电影配乐理论中,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
2006.8音乐天地
64限制了该音乐在电影中能够出现的场景,如用莫扎特的音乐来表现明快、热烈的场面,而贝多芬的乐曲则多被用于大树倾倒、追逐逃跑等场面。
但是在声画对位的理论指导下,这一限制不再存在,许多影片反其道而行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0年的《教父3》的经典结尾就是绝佳的例证,在影片结尾处,歌剧《乡村武士))的应用令人叹服,美好、优雅的歌剧音乐与野蛮、血腥的黑帮火并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声画对位关系,使影片的主题更为鲜明。
这一场戏全长27分钟.在结构上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形式,每一音乐段落都与剧情内容的发展巧妙地结为一体。
著名导演奥立佛・斯通备受争议的影片Ⅸ天生杀人狂》更是将声与画的对位发展到了极致,在影片一开始,以黑自形式出现主人公在幼年时代同父母驾车穿越666号高速公路的画面,背景缓缓流淌出的音乐的是诗人歌手LeonardCohen用粗砺的嗓音唱出的((WaitirigForTheMiracle))(等待奇迹),然而这一场面不仅丝毫未让人充满希望和对未知的期盼,反而渲染出强烈的、灰暗的绝望气氛;当影片中成年后的主人公米奇向窗外的路人掷出匕首,慢动作展示刀尖击穿窗玻璃的一霎那,响起的却是高亢纯粹不带一丝渣滓的女高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米奇及其女友梅乐丽被毒蛇咬伤,出现幻觉的场景中,背景略带反讽的演奏出IggyPoD的((PerfectDay)),隐隐透出一丝自我毁灭的味道。
类似的场景在该片中多次出现,出现的音乐从歌剧、小提琴独奏到乡村乐、摇滚乐,每次都和画面若即若离,不仅不嫌突兀,反而给观众留下深远的回昧空间,这正是声画对位的强大力量。
音乐从来不像概念性思维那样,以抽象逻辑推理去概括表达某种普遍的规律,也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用语言塑造出一个具体的典型形象。
正如黑格尔所说:“音乐所办不到的正是自展现为客体。
”即不能把自己展现成为对象的某种程度的有形映象,但音乐所能表达东西却是其他一切抽象与形象的表达方式所无能为力的。
电影与音乐的对位,正是充分利用了音乐的这一本质,使电影音乐既不同于纯粹的电影,也有别于纯粹的音乐,而成为--f]独立的艺术。
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