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一、中央集权的加强1.政治上(1)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的国土除嫡长子继承外,还可由皇帝分封给侯王的其他子弟,形成新的侯国。

新侯国归当地的郡管辖。

这样,王国越分越小,力量越来越弱,再无力与中央抗衡。

(2)汉武帝颁布法令,歧视在诸侯国做官的人,严格限制士人与诸侯王交往,又以各种罪名废除了许多诸侯国。

(3)为加强对地方官员和富豪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派刺史去监督和考核他们。

中央和都城地区的官员,由司隶校尉负责督察。

(4)汉武帝还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2.思想上(1)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2 000多年。

(2)汉武帝还在长安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学生。

二、与匈奴的和战1.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西汉初年,汉王朝国力不振,对匈奴只好奉行以“和亲”为主的政策,换取一时的安宁。

2.汉武帝反击匈奴(1)背景:汉武帝时,国家储备了足够的军粮和战马,军队训练有素,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

(2)时间:从公元前127年开始,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3)著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4)结果:第一、二次分别夺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最后一次将匈奴赶到蒙古大沙漠以北。

此后,匈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无实力与西汉抗衡。

3.昭君出塞: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从此,汉、匈友好相处。

【问题1】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你认为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和富豪的控制,汉武帝派刺史去监督和考核他们;中央和都城地区的官员,由司隶校尉负责督察。

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在民族关系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注意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问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为什么能够成功实行?它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作用?探究:原因:汉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独尊儒学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这一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作用:①尊儒兴学,设立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适应了汉武帝思想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②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这对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

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1.(2010·山东滨州)《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A.设司隶校尉B.实行“推恩令”C.北击匈奴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010·湖北黄石)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A.董仲舒B.主父偃C.卫青D.司马相如3.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的职权范围是…()A.负责监督皇族B.负责州县的政务C.监督地方官员D.负责地方军事4.(2010·山东泰安)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A.匈奴族B.契丹族C.女真族D.蒙古族6.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年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请完成:(1)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3)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 1. 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答案:B2. 答案:B3. 解析:汉武帝在地方设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答案:C4. 答案:A5. 答案:A6. 参考答案:(1)霍去病。

(2)为国忘私的高贵品质。

(3)此后,匈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无实力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向西迁移。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请你判断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A.削弱诸侯国势力 B.王昭君远嫁匈奴C.统一六国D.创立皇帝制度2.下图所示是一枚印章,持有此章官员的职责是()A.监督地方官员B.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C.护卫皇宫的安全D.负责京师的安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是()①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②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③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④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下列各项措施中与之有关的是()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兴办太学④组织反击匈奴的战争⑤统一度量衡A.②③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叛乱6.汉武帝是一位对匈奴态度强硬的皇帝,他曾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回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7.在西汉武帝时期,帝国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名将,其中立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誓言的青年将领是()A.卫青B.李广C.霍去病D.李陵8.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B.张骞C.王昭君D.班超9.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能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主要是因为()A.有强大的骑兵部队B.有非常能干的文官武将C.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匈奴已开始衰落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3)如果你是与董仲舒同时代的一位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你使用的主要教材会是什么内容?(4)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你会劝说他接受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来治理国家?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

其中,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嬴政发现这位出色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统管军事。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

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

如,出身于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请完成:(1)简要说明秦王嬴政、汉武帝的主要历史贡献。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为政治国时,有什么共同特点?(3)这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参考答案: 1. 解析:材料中的“上”是指汉武帝,而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主张,颁布了“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答案:A2. 解析:题图是汉“司隶校尉”印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答案:B3. 解析: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消极作用。

故将此排除即可。

答案:A4. 解析:①③是汉武帝所采取的思想文化措施;④是军事措施;②是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⑤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将其排除。

答案:D5. 解析: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通过宣扬儒学来排挤其他学说,统一全国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两者的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6. 答案:D7. 答案:C8. 解析:史学家翦伯赞赋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前两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后两句说的是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

答案:C9. 解析: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强盛的国力是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答案:C10. 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儒家学派的学说。

(3)长安太学。

儒家的经典。

(4)略。

提示: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1参考答案:(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汉武帝有多方建树,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

(2)重视人才,任用有才干的人。

(3)今天,我们也应该从德、才两个方面,选拔人才、任用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