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九年级物理热学测试题

最新九年级物理热学测试题

C\、锯条锯木头 D 、钻木取火B\、煤气灶烧水 初四物理热学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D.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2、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A.立即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一直不变3、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A .较大的比热容B .较低的沸点C .较高的凝固点D .较大的热值4、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A.比热容B.内能C.热量D.温度5、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后,过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着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6、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摩擦生7、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 、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8、小明从右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9、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10、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11、甲、乙两台热机燃料种类和燃烧情况相同,甲的效率比乙的效率低,这表明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酒精 2.4×103 铜 0.39×103冰 2.1×103 铝 0.88×103水银 0.14×103 铅 0.13×103()A.甲热机比乙热机做的有用功少 B.甲热机比乙热机消耗的燃料多C.在做有用功相同的条件下,消耗同种燃料,甲比乙消耗的多D.在做有用功相同的条件下,甲损失的能量比乙少12、实际燃烧2千克酒精放出的热量是5.0×107J,则酒精的热值为( )A.5.O × 107J/kg B.2.5 × 107J/kgC.5.O ×107 J D.无法判断,但一定大于2.5 × 107J/kg13、一块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物理量没有变化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比热容。

14、一根铁棒温度升高了,()A、一定是经过摩擦而使物体温度升高的B、一定是在火炉上烤了一会而使温度升高的C、一定是在开水中煮了一会而使温度升高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铁棒温度升高的原因1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1)(3) D.(3)(4)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二、填空题(12)1、如图20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

2、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温度相同,用两盏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记录的温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上右图,可知Ca __ Cb(填>、<或=)3、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是__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大量分子在做 __________运动。

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__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4、如图为汽油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其中压缩冲程是_____ ,此冲程把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是:_____ ,此冲程把能转化为能。

5、天然气的热值是7.5ⅹ107J/m3,若某家庭使用了2 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三、实验探究/min 温度/℃ab1、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达到90ºC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5 99 99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第分钟的数据记录的是错误的。

(2)把数据改进后,请在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大致变化图像.(3)从沸腾的图像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ºC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ºC,而小明测得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与此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烧杯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 水300 20 30 122 水150 20 30 63 煤油300 20 30 64 煤油300 20 25 3)分析比较(填烧杯号)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两烧杯的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3、4两烧杯的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综合(1)、(2)、(3)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结论: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系。

四、应用计算1、小洪同学家原来用液化石油气烧水,每天约需要60℃的热水100kg.她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1)若这台热水器夏天平均每天可将100kg的水从20℃加热到60℃,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2)若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她家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3)请你说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至少说出二点)2、用煤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1)0.5kg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分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

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

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理解单位“1”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黑板画图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

师: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

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请分一分,并填空。

引导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