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谷坊的种类
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分为:土谷坊、浆砌石谷坊、干 砌石谷坊、混凝土谷坊、钢筋混凝土谷坊、插柳谷坊等。
按使用年限,分为:永久性谷坊和临时性谷坊。浆砌石 谷坊、混凝土谷坊和钢筋混凝土谷坊为永久性谷坊,其 余基本上属于临时性谷坊。
按透水性,分为:不透水性谷坊和透水性谷坊。不透水 性谷坊,如土谷坊、浆砌石谷坊、混凝土谷坊、钢筋混 凝土谷坊等。透水性谷坊,只起拦沙挂淤作用,如插柳 谷坊、干砌石谷坊等。
①分析淤地坝的坝高-淤地面积-库容曲线,初步选 定经济合理的拦泥坝高,从关系曲线中查得相应坝高 的拦泥库容; ②初拟坝高加滞洪坝高和安全超高的初估值,一般为 3-4米,作为全坝高估算坝体的工程量; ③根据施工方法、工期和社会经济情况,判断实现初 选坝高的可能性; ④根据淤地坝控制流域内的年平均输沙量推求淤平年 限。
流灾害; ④ 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坝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
创造条件。
2、谷坊的作用
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因此,在考虑 沟道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 道是否会发生冲刷下切。
• 判别某沟段是否发生下切冲刷的因素有沟床 的土壤、地质条件、植物生长情况、沟底坡度、 流速、流量等。 • 如果估算的沟床允许流速大于洪水时的天然 流速,则不会发生冲刷。即无修建谷坊的必要。
滞洪坝高的确定:根据设计洪水的大小,进行调洪演 算,确定防洪建筑物的规模和尺寸,确定滞洪库容和 相应的滞洪坝高。
安全超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坝高的大小。
表 淤地坝安全超高表
坝高(m)
<10 10—20
>20
安全超高(m) 0.5—1.0 1.0—1.5 1.5—2.0
8、坝系的规划原则
坝系规划必须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上下游、 干支沟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最大限度地发挥坝系调洪拦沙,淤地增产的作用。 各级坝系,自成体系,相互配合,联合运用,调节蓄 泄,确保坝系安全。 坝系中必须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性的骨干坝,安全生 产的中坚工程。 在流域内进行坝系规划的同时,要提出交通道路规划。
创造有利条件。
2、淤地坝的组成
坝体(dam) 是挡水挡泥建筑物, 用以挡蓄洪水,淤积 泥沙,抬高淤积面。
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较快地连成 一个整体,实际上坝体可以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土墙。
溢洪道(spillway) 是泄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 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
三、淤地坝(check dam,silt-trap dam,soil saving dam)
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 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1、淤地坝的作用
• 稳定和抬高侵蚀基面,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坍塌,控 制沟头前进和沟壁扩张;
• 蓄洪、拦泥、削峰,减轻下游洪沙灾害; • 落淤、造地,变荒沟为良田,可为山区农林牧业发展
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又可分为: 沟埂式防护和池埂结合式防护
(1)沟埂式沟头防护
在沟头以上的山坡上修筑与沟边大致平行的若干道 封沟埂,同时在距封沟埂上方1.0-1.5m 处开挖与封沟 埂大致平行的蓄水沟,拦截和蓄存从山坡汇集而来的 地表径流。
沟埂式沟头防护,在沟头地形较完整时,可作成 连续式沟埂;在地形破碎时,可作成断续式沟埂。
(3)日本学者认为稳定坡度是原有坡度的一半; (4) 修建实验谷坊,淤满后实测稳定坡度。
谷坊水平间距L:根据谷坊高度H、沟底天然坡度I,以 及谷坊坝后淤土表面稳定坡度I0进行计算。
①L=H/(I- I0 ) L-谷坊间距; H-谷坊高度;
I-天然坡度; I0-稳定坡度。
②L=(1.5-2.0)n
在日本 n=1/I
3、淤地坝的分类
按筑坝材料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等; 按坝的用途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等; 按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可分为夯碾坝、水力冲填坝、 定向爆破坝、堆石坝、干砌石坝、浆砌石坝等。
土坝
石坝
4、淤地坝的分级标准
分级 标准
大型 中型 小型
库容 (万m3)
500—100 100—10
<10
多级台阶式跌水沟头防护
台阶式跌水沟头防护工程的断面可按下 列公式计算,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1 b = 0.335Q h3
h = 0.5013
Q2 b2
h-泄水槽水深,m,
b-泄水槽底宽,m;
Q-设计洪水流量,m3/s。
第三节 沟道工程
一 沟头防护工程 二 谷坊 三 淤地坝 二 拦沙坝
谷坊稳定坡度(I0):淤满后淤积泥沙的表面坡度称为 稳定坡度。 稳定坡度的估算: ⑴根据坝后淤积土的土质决定淤积物表面的稳定坡度。 沙土 0.005 粘壤土0.008 粘土0.01 粗沙0.02 ⑵根据瓦兰亭公式计算稳定坡度
I0=0.093d/H d—砂砾的平均砾径 H-平均水深
4. 谷坊设计
谷坊稳定坡度
流域建坝密度应根据降雨情况,沟道比降,沟壑密度, 建坝淤地条件,按梯级开发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的规 划确定。一般在沟壑密度5—7 km/ km2,沟道比降2 %—3%,适宜建坝的丘陵沟壑区,每km2可建坝3—5 座;在沟壑密度3—5 km/ km2,适宜建坝的残塬沟壑 区,每km2建坝2—4座;沟道比较大的土石山区,每 km2建坝5—8座比较适宜。
干砌石谷坊
干砌石谷坊
浆砌石谷坊
混凝土谷坊
柳谷坊
在柳树多的地区, 在较小的支毛沟上 部的土质沟床上, 可修筑柳桩编篱谷 坊。
柳桩块石谷坊 在块石或卵石较多的沟谷中,可采用这种谷
坊。它能缓流拦沙,有一定抗御山洪冲刷的能 力。
柳桩块石谷坊断面示意图
木料谷坊
枝条谷坊
2、谷坊的作用
① 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 ② 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 ③ 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
9、坝系的布设
上淤下种,淤种结合: 凡集水面积小,坡面治理较好,
洪水来源少的沟道,可采取由沟口到沟头,自下而上分期打 坝方式,当下坝淤满能耕种时,再打上坝拦洪淤地,逐个向 上发展,形成坝系。
9、坝系的布设
上坝生产,下坝拦淤: 在流域面积较大的沟道,坡面治
理差,来水很多,劳力又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从上到下分 期打坝的办法,待上坝淤满利用时,从溢洪道一侧开挖排洪 渠,将洪水全部排到下坝拦蓄,再打下坝,滞洪拦淤,由沟 头直打到沟口,逐步形成坝系。
• 沟埂的蓄水容积可按10~20a一遇的暴雨 计算。
(2)池埂结合式沟头防护
当沟头以上汇水面积较大,并有较平缓的地段时, 则可开挖涝池群。各个涝池应互相连通,组成连环涝池, 以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防止和控制沟头侵蚀作用。 同时,涝池之内蓄存的水也可得以利用。
池埂结合式沟边 埂布设示意图
(2)池埂结合式沟头防护
以防冲刷。
悬臂跌水断面图
台阶式跌水沟头防护
台阶式沟头防护,按其形式不同可分为两种 :单级式和多级式。
• 单级台阶式跌水:多用于跌差不大(<1.5~ 2.5m),而地形降落比较集中的地方。
• 多级台阶式跌水:多用于跌差较大,而地形降 落距离较长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采用单级 台阶式跌水,因落差过大,下游流速大,必须 做很坚固的消力池,建筑物的造价高。
(a)平面布设图
(b)断面示意图
连续式围堰沟头防护示意图
第一道围堰 第二道围堰
(a)平面布设图
(b)断面示意图
断续式围堰沟头防护示意图
设计中,主要注意的问题:
• 即封沟埂位置的确定、封沟埂的 高度、蓄水沟的深度、沟埂的长 度及道数。
• 第一道封沟埂与沟顶的距离,一般等于2 ~3倍沟深,至少相距5~10m,以免引 起沟壁崩塌。
④坝址应避开沟岔、弯道、泉眼,遇有跌水,应选在跌水上方。 坝身不能有冲沟,以免洪水冲刷坝身。
⑤库区淹没损失要小,应尽量避免村庄、大片耕地、交通要道 和矿井等被淹没。
⑥坝址还必须结合枢纽规划统一考虑。
6、淤地坝布置形式
淤地坝布置形式由沟道地形、地质条件、泥沙情况、 邻沟分洪布置、利用形式以及经济技术上的合理性与 可能性等多种因素来确定。
坝址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在地形上要求河谷狭窄、坝轴线短,库区宽阔容量大,沟底 比较平缓。坝址附近应有宜于开挖溢洪道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最好有鞍形岩石山凹。还应注意到坝体分期加高时,放、泄 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②坝址附近应有良好的筑坝材料(土、砂、石料),取用容易, 施工方便。
③坝址地质构造稳定,两岸无疏松的坍土、滑坡体,断面完整, 岸坡不大于60°。要避免有可能造成坝基滑动的软弱层。
L=(1.5-2.0)b
b-沟宽
4. 谷坊设计
谷坊贮砂量
V
( )1
h2
2 tgE tg
( B1 )b
V-贮砂量 h-谷坊溢流口顶缘距地面的高度 B1-堆积地的平均宽度 E-旧沟床的倾斜角 α-堆积倾斜角 b-贮留泥沙和旧沟床的相交点至谷坊的水平距离
第三节 沟道工程
一 沟头防护工程 二 谷坊 三 淤地坝 二 拦沙坝
7、淤地坝坝高的确定
淤地坝除了拦泥淤地外,还有防洪的要求。所以,淤地坝 的库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拦泥库容,另一部分为滞 洪库容(flood detention storage)。而相应于该两部分 库容的坝高,即为拦泥坝高和滞洪坝高。因此,
淤地坝高=拦泥坝高+滞洪坝高+安全坝高
拦泥坝高的确定:
9、坝系的布设
支沟滞洪,干沟生产: 在已成坝系的干支沟内,干沟以
生产为主,支沟坝以滞洪为主,干支沟各坝应按区间流域面 积分组调节,控制洪水,达到拦、蓄、淤、排和生产的目的。 支沟坝淤满后,有条件就继续加高,若无条件,就应加强坡 面治理,保持较大的滞洪库容,以保证干沟重点坝的安全生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