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2.模板工程概况2.1本工程为结构。
结合工程特点、质量要求,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模板及支撑体系。
2.2模板类型的选择: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模板类型。
(可按照实际情况选取)3.现场情况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布置模板加工区域和模板存放区域,详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如下)。
地下部分结构平面图(一张)地上部分结构平面图(一张)4.模板工程管理难点和重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阐述)4.1 管理方面难点4.2 技术方面难点三、施工安排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2.1管理层(工长)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材料负责人:×××职责分工:2.1.1生产负责人:计划模板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对模板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下达各项工作指标,布置各项工作并检查完成情况,组织施工过程的交接检。
协调模板施工中与其他专业施工的配合,依据施工的工程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组织交接检。
负责编制模板配套材料的需用计划,施工前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1.2 技术负责人:审核施工设计图纸,组织各专业共同会审图纸,确定模板配置方案及方案技术交底,以达到前期策划节材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
2.1.3 质量负责人:检查模板半成品的加工质量,依据模板设计、施工图纸组织模板的质量验收工作,检验支摸前脱摸剂涂刷、模板拆除后的模板维护质量。
组织自检并做好记录,质量负责人主抓质量验收工作及质量报验。
2.1.4 材料负责人:依据模板材料需用计划组织供方的考察,组织模板材料的进场的验收、储存、发放和回收,建立消耗领料制度。
监督模板材料的合法使用情况。
2.2劳务层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工作职责:2.2.1现场施工负责人:按总承包方的布置对外施队各项工作进行总的管理、安排,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参加总承包方组织的协调会、生产会。
2.2.2 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模板工程的配模设计,负责模板的加工制作、安装、拆模、维护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反映,并落实施工进度计划,贯彻执行技术交底所要求的施工标准、质量标准。
对已完施工段负责组织自检工作,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验收。
2.3工人数量及分工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流水段划分进行劳动力安排,主要劳动力分工及数量如下: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1 组织专业施工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明确工程内容,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甲方、设计、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工程洽商,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
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准备相应的施工工艺规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图集等。
1.2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长以书面形式向各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再向操作工人进行交底。
技术交底要有可操作性,要有重点和针对性,要针对各班组和个人的技术技能特点,针对关键部位和质量控制点,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
技术交底要有符合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规定,又要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便于操作,便于贯彻执行。
技术交底内容要与施工方案保持一致,一定要便于操作者遵照执行。
1.3 备齐施工中所需的方尺、靠尺等计量、测量器具,并且保证检测合格的器具要有合格证书。
1.4钢筋工程、电气、给排水、暖通、预埋件、预留洞口、测量放线等要必须进行隐、预检,检查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进行整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支模。
特别是对预留洞口的检查要与专业分包方进行交接检检查,各方签认后方可合模。
1.5做好楼层测量放线、验线工作,保证测量放线的精度,为模板安装位置提供准确定位线。
2.机具准备2.1机具2.1.1 主要机具2.2 手使工具:施工中所需的手提锯、手提刨、斧子、锯、线坠撬棍、活动扳子、水平尺、锤子等都要准备齐全。
为保证工程质量,便于施工操作,应配备必要的简易可行的使用工具,并鼓励工人进行小改革。
3.材料准备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1.流水段划分±0.00以下,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分段不一致时应分别表示。
±0.00以上,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分段不一致时应分别表示。
2.楼板模板及支撑配置层数3.隔离剂的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3.1本工程选用,进场后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2涂刷脱模剂前检查模板是否清理到位,凡不符合要求的模板不准擅自做主刷脱模剂,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3.3检查脱模剂质量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应向工长反映,不合格的脱模剂不准使用。
3.4脱模剂涂刷应均匀,不准漏刷,不准有流淌痕迹。
4.模板设计4.1 垫层模板设计:垫层厚度为mm,模板,模板采用固定。
4.2 ±0.00以下模板设计:4.2.1基础底板模板设计基础底板外侧用厚砖墙做防水导墙,兼做底板侧模,防水保护砖墙从基础底板向外(防水找平层、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厚度)开始砌筑,高度同基础底板厚度,内侧抹灰,外侧不抹灰。
支模时考虑基础底板同基础返梁一起浇筑,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接茬留置在基础顶部标高上返处。
4.2.2墙体模板设计地下室墙体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
面板为厚多层板。
模板次龙骨采用×㎜木方,间距mm。
主龙骨采用×㎜木方,间距mm。
根据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模板的高度。
标准模板宽度按整块多层板宽考虑,即mm,不合模数据实调整。
模板高度=层高-板厚+5cm,设计模板高度时,地下室墙体高度按m考虑,标准层部分按照m考虑,板厚按m考虑。
4.2.3 墙体模板加固采用穿墙螺栓,外墙螺栓选用止水穿墙螺栓(φ16),内墙螺栓选用普通穿墙螺栓(φ16),螺栓间距为500×600mm(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穿墙螺栓长度=墙宽+两侧模板面板厚度+两侧次龙骨厚度+两侧主龙骨厚度+两块垫板厚度+两个螺母厚度+5cm×2余量。
外墙标准单元模板安装设计详见下图:外墙标准单元模板安装施工设计图模板斜支撑采用Ф48mm的钢管与可调托组合使用。
墙体模板的配置如下图所示:内墙模板安装加固设计图外墙模板安装加固设计图4.2.4 两块模板之间采用钩头螺栓连接,模板顶部,中间,底部各设置一道,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使模板受力更加稳定。
模板设置2个吊环,吊环采用直径为16mm的I级钢筋(HPB235)加工制作。
4.2.5墙体阴、阳角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为便于拆除,阴角角模长宽尺寸不小于300mm,外伸尺寸100mm,做法详见下图:4.2.6 模板通过穿墙套管和锥形接头等进行固定,穿墙套管管头立面平整,与墙面垂直,拼装严密,无缝隙。
4.2.7 人防临空墙模板采用止水穿墙螺栓进行加固,其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上严禁采用套管、混凝土预制件等,支撑体系与其它墙体相同。
4.2.8核心筒墙体模板设计4.2.8.1核心筒墙体内外模均采用18mm厚多层板配制模板。
1)采用50×100mm木方做次龙骨,中到中间距≤300mm, 采用100×100mm 木方做主龙骨,间距600mm。
2) 墙体模板拉结采用ф16螺栓,螺栓间距600mm×600mm,施工时下塑料套管,螺栓可做到重复使用。
柱子模板设计:框架柱模板设计本工程框架柱截面变化较多采用15mm厚多层板配制成定型木模板。
4.3定型柱木模根据层高配置。
4.3.1 柱子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作面板,50×100mm木方作竖向背楞,中到中间距≤300mm。
背楞用压刨刨平,宽度一致。
根据柱子尺寸柱模作成4片定型模板,每面一片。
对拉螺栓横向间距≤600mm,距离下口第一道螺栓距离为200mm,螺栓竖向间距500mm,最上面一道螺栓距上口距离不得大于300mm。
模板制作前先根据图纸翻样,然后根据翻样图现场制作。
4.3.2 柱模配置图:框架柱模板安装设计图1框架柱模板安装设计图24.3.3支撑系统4.3.3.1柱模抱箍采用φ48钢管,用ф16mm螺栓锁紧。
柱模底部四周下地锚,用100×100mm木方背木楔固定,首道柱箍距离下口300mm为第一道,柱箍间距500mm,最上面一道距上口距离不大于300mm。
4.3.3.2柱子模板的支撑系统采用Ф48钢管沿纵横两个柱网方向搭设排架。
排架以轴线中两边均分,排架宽度1200mm,纵向水平杆第一根离地300mm,第二、三根按步距1000~1200mm布置,最上一根水平杆高度满足铺梁底的标高要求,排架横向水平杆步距同纵向水平杆。
排架纵向立杆间距1000mm。
沿排架纵向两侧架设剪刀撑。
柱子用短钢管抱柱锁于排架上,间距同排架水平杆步距,支架系统见下图:龙骨选用100×100mm 、50×100mm木方。
梁侧模板50×100mm木方间距300mm,侧边上下设置两道锁口木方。
梁底模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托梁进行支撑,间距300mm沿梁长度跨向布置,梁底模板支架立杆顶部设置可调托,可调托内放置100×100mm木方,沿梁跨度方向布置。
4.4.3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体系,所用钢管规格要求φ48壁厚3.5mm,扣件应为检验合格扣件,且符合安全要求。
梁下支撑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900mm,横杆步距为1200mm,立杆上端伸至模板支撑点(托梁下端)的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可调托插入管口深度应大于300mm,支撑架下部必须设置扫地杆。
4.4.4 框架梁阴、阳角处面板接缝采用硬拼,接缝处用木方进行加固,梁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模板脚手架,梁宽<450mm的梁,梁底采用单根立杆支撑;梁宽≥450mm的梁,梁底采用双立杆支撑。
梁模板及梁下支撑脚手架计算书见附录2。
模板设计计算书(做附录)4.5 ±0.00以上模板设计:4.5.1楼板模板设计4.5.1.1 楼板模板采用木模板。
模板面板采用12mm厚多层板,板下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模板主龙骨采用100×100mm木方,间距1200×1200mm;横杆步距1200mm。
支撑体系采用碗扣脚手架支撑体系。
4.5.1.2 在塔吊穿过的楼板处,留置模板,预留楼板钢筋,在人防顶板塔吊范围内。
4.5.1.3 梁板模板支架四面设置剪刀撑或斜杆拉接,梁、板模板支架与柱子用钢管刚性连接,沿柱高度方向上、下各设置一道“抱柱”拉接措施。
4.6门窗洞口模板设计门窗洞口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200×200、100×100角钢拼装成整装散拆的定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