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尔街幽灵读后感

华尔街幽灵读后感

华尔街幽灵读后感
导语:相信大家对华尔街这个名词一点也不陌生,那么什么是华尔街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华尔街幽灵读后感在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的序中写道: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

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

然而,华尔街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要把它看清楚和说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华尔街证券市场建立两百年来,对它进行报道、评论、称颂和抨击的文章乃至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是它们对华尔街的评价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

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XX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
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

创新是华尔街的生命。

从资产支持证券到货币市场基金,从浮动利率债券到远期利率协定,从外汇期货到货币互换,从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样的信用衍生品,华尔街总是能够层出不穷地创新金融产品,并藉此推动金融市场的颠覆性变革。

华尔街创新的秘诀在于了解与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特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华尔街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的金融市场要如何在吸纳华尔街的宝贵经验的同时,客观评价与理性看待危机后西方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呢?
华尔街幽灵读后感《华尔街》这本书是央视一部十多集同名纪录片的解说词,当时在播放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很有兴趣,但是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完整地收看过,《华尔街》读后感。

这次在项目上正好陈总有这本书我就借来好好读了下。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算是比较科普的,对于整个金融以及华尔街的发展历程的介绍清晰明了,但是对于其中的发展规
律我感觉还是缺乏深刻的分析,这方面就不如另外一本记录华尔街的书《伟大的博弈》,但是从整个叙事结构与手法来说还是比较适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

一、金融的起源
金融,这个当前风靡全世界的行业,它到底是基于怎么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产生?说到底,金融产业根本性的作用有两个:筹集资金与分担风险。

从在金融产业产生的早期,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海运产业的特点就可以非常明显地得出这一结论。

在荷兰还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年代,阿姆斯特丹良好的天然海港让荷兰拥有了巨额的海洋贸易。

然而随着海洋贸易的不断发展,很多参与者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基于当时的海运条件,完成一次海洋贸易短则几个月长的甚至达到几年的时间,造成了贸易商巨额的资金沉淀,而且在当时的造船条件下,货船在海洋中真就像一叶扁舟,海洋贸易者承担着巨大的货物损失的风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另外一种贸易形式:"合伙制",也就是大家集资进行海洋贸易,这样一个方面降低了资金沉淀对于每一个商人的影响,在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货物在贸易中遭遇损失,风险也不至于让一个人承担。

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几个人的"合伙制"也不能够满足海洋贸易中的资金与风险分担需求了,这时候"股份制"的贸易形式出现了,公司
股票的雏形就开始在阿姆斯特丹的酒馆中开始被交易了,最早的资本市场就这样逐步发展了起来。

金融,其实就是一种基于理性人假说之下的商业社会人类的自然行为,它是人类以"自利"为出发点的一种行为,因此从金融的起源开始,它其实就与人性息息相关,自利与贪婪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金融产生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代经济中金融市场周期性的剧烈波动乃至危机,因为金融就是人性,只要人类的劣根性还存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就不可能被完全规避。

二、金融之于国家
探讨金融之于国家的关系,一个最为典型的实例就是我们当前第一大经济体--美国。

在美国200多年的国家历史当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的力量几乎与国家的命运一以贯之。

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虽然美国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争取到了独立的地位,但是一个尴尬的事实摆在了当时的联邦政府的面前:如何处理战争中遗留下来的5400万美元的巨额外债以及如何处理当时在联邦中流通的各种货币。

此时华盛顿政府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实施了两个措施,第一是发行新货币,逐步取代已经严重贬值的大陆币;第二就是发行联邦债券。

然而这两个措施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时的美国人对于联邦政府的信任度相当有限,对
于新政府的货币以及债券大多都还持观望的态度,读后感《《华尔街》读后感》。

此时以汉密尔顿开设的银行为首的美国金融界实施了一项动作,向群众开始收购原来发行的货币,然后由金融机构与政府进行货币的兑换。

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之下,联邦政府的国债也得以顺利发行,从而在建国之初就偿还了三分之二的外债,大大减轻了新政府的负担。

这就是在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旋转门"计划。

现在美国有一句话,南北战争时,南方不是输给了北方的军队,而是输给了北方发达的金融市场。

这又从何说起?在南北战争僵持时期,北方政府感觉财力明显不支,难以支撑战争庞大的费用,此时北方的金融市场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债券模式,绕过银行,直接面向公众发行,他在报纸上大做广告,另外指示财政部只能发行50美元的小额债券,并且允许债券持有人分期付款,这种债券可以在5至20年间兑换,利息用黄金支付。

(战争债券的发行模式)战争债券让许多美国人发了一小笔战争财。

19世纪60年代,美国只有一小部分人有银行存款,只有不到1%的人持有股票,大部分家庭会把多余的现金藏在床垫底下。

而当内战接近尾声之时,有5%的民众都购买了战争债券。

可以看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与货币经济的条件之下,金融市场的发达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市场在美国这样的几乎完全的资本主义体
制下的国家中甚至起着调控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功能,美国的联邦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作用以自身未来一段时间的税收收入作为标的发行的债券多次挽救自身于水火之中,金融市场逐步发育起了它跨越时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到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这样,这也是金融市场当前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起到的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

三、金融之于实体经济
这个话题在和君咨询"管理咨询+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以及"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的十六字诀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资本市场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强弱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美国第一次整合浪潮中美国钢铁业的整合以及美国钢铁公司的诞生、到微软凭借着在纳斯达克市场庞大的市值而在资本市场中长袖善舞、再到红杉与思科相辅相成合力完成彼此的迅速壮大…一出出金融之于实体经济的传奇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上演。

在中国当前整体产业格局剧烈动荡的大环境下,多数产业还处在小散乱弱的落后状态。

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定意味着大产业的崛起,而大产业的崛起则必定意味着产业中大玩家的资本经营战略的崛起以及产业整合战略的崛起,如此做大做强五个十个一百个大产业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崛
起!
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以及管控体制之下,在各个产业之中真正拥有这种做成大产业能力的企业都是在资金、经营资源、能力都拥有良好平台的各大共和国长子们,然而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全国经济条条框框的约束,在我国的体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此种战略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

而对于行业中有资源有平台的民营企业来说,实施此种战略稍有不慎则会步德隆的后尘,因此他们纷纷选择的跨国并购,凭借着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高市值走出去并购拥有核心技术与能力的国外企业,努力打造出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价值链,寻求先国际后国内的"曲线救国"的策略,这在我国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化,且我国金融市场被全世界看好的情况之下也不失为良好的选择,凭借当前良好的金融市场反哺实体经济,最终打造成为中国产业!
MS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