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3月月考试卷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3月月考试卷教科版(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8-2019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 凸度B. 材料C. 面积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动力学C. 仿生学3.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b、准备两个放大镜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 bdcaB. bacdC. bcda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像移动的方向( )A. 相同B. 相反C. 无关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6.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 2B. 3C. 47.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的信息。

A. 更少B. 同样多C. 更多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细胞膜9.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发生了物理变化B. 发生了化学变化C. 没有什么变化10.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 光学显微镜B. 电子显微镜C. 放大镜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13分):1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

12.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________,蟋蟀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眼。

13.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________,他们的排列是________的。

14.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

1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________。

16.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17.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8.例举一个物理变化:________。

我们把________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每小题1分,共9分):19.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0.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1.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2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3.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2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25.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了,所以蜡烛的燃烧属于一种物理变化。

()2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27.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四、概念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28.将下列成就与科学家名字对应后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B.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杂交水稻C.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D.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E.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袁隆平________ 列文虎克________ 罗伯特.胡克________巴斯德________ 培根________29.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对应并填入相应空格中。

A.蚕蛾B.天牛C.蝴蝶D..蝗虫棒状________ 丝状________ 鞭状________ 羽状________五、科学探究题(除30、31题,35第一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9分)30.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________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________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________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________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________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________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________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31.将下列实验器材与它的作用对应并填入相应空格中。

A.盛放多余的洋葱片B.夹取实验材料C.吸取少量液体D.染色E.放置切片标本F.吸取多余的水分G.盛放液体H.切割洋葱镊子________ 滴管________ 载玻片________ 培养皿________烧杯________ 碘酒________ 裁纸刀________ 吸水纸________32.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是物体的倒立的像,原因是________,应该________,使之出现物体正立的像。

33.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一些物质的精细结构,下面图A是________ 、图B是________、图C 是________、图D是________。

34.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含有哪些细胞结构?________。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画在右图所示圆内。

35.(1)指出显微镜相应结构:2________,4________。

(2)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呼的,什么也看不见,原因是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到亮圈。

(3)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不能看到已经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央的标本玻片,原因是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清标本。

36.小刚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他是这样制作的:①用滴管在干净载玻片中间滴一滴________。

②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并用小刀在内表皮上划“井”字。

用镊子撕取这个字中间表皮,并把它________放置。

③用盖玻片________盖到标本上面。

④从标本边缘滴一滴稀释的________,微微倾斜玻片,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答案】A【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

物体越凸放大倍数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的关系。

2.【答案】A【解析】【解答】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

3.【答案】A【解析】【解答】制造简易显微镜的一般步骤包括: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好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最后将调整好的放大镜固定。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

4.【答案】B【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5.【答案】C【解析】【解答】透明玻璃镜片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具有放大物体的作用。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结构以及特点。

6.【答案】B【解析】【解答】昆虫的身体的特征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昆虫身体结构的一般特征。

7.【答案】C【解析】【解答】放大镜和显微镜都有放大物体的作用,可以观察物体中更精细的结构,因此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和放大镜的功能。

8.【答案】A【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9.【答案】A【解析】【解答】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只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有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10.【答案】B【解析】【解答】SARS病毒的体积极微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13分):11.【答案】厚;薄【解析】【解答】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两边薄。

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12.【答案】扁平的细毛;足;复【解析】【解答】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几种昆虫身体结构的特点。

13.【答案】晶体;规则【解析】【解答】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他们的排列是规则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晶体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排列特点。

14.【答案】细胞【解析】【解答】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小单位,肉眼无法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结构。

15.【答案】越小【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分析】由于放大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较大,就会使显微镜中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范围就越小。

16.【答案】触角【解析】【解答】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分析】昆虫的触角就是昆虫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对昆虫极其重要。

17.【答案】细胞【解析】【解答】一切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分析】掌握关于细胞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18.【答案】木棒被折断;产生新物质【解析】【解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化学变化会有新的物质产生,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每小题1分,共9分):19.【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凡是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的透明物体,都是凸透镜,都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