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撬边机维修服务手册

撬边机维修服务手册

撬边机维修服务手册
机器的操作方法与调整
使用与调整
机针型号
使用风琴牌或蓝狮牌LW×6T机针。

有多种规格的机针,应选用最适合的。

LW×6T 4 # (No.16)
LW×6T 3# 1/2 (No.14)
LW×6T 3# (No.11)
LW×6T 2# 1/2 (No.9)
.机针的安装
用手转动皮带轮使机针摆动杆(A)向左移至极限,然后,松开螺钉(C)至针夹(B)不会脱开时为止。

将机针顺摆动杆上的针槽向上插,直至顶紧停针销(D),最后拧紧螺钉(C)。

2.更换不同规格机针
换针号时,应选择弯针调节偏心轮对此针号的最佳位置。

先松开弯针调节偏心轮(F)上的螺钉(E),再将偏心轴套上的刻度标记设定在“DOWN”位置。

这时,机针与弯针之间会留出一个适合装2# 1/2(No.9)针的空隙。

当刻度标记处于中间位置时,适合装3# 针(No.11),处于“UP”位置时,则适合装3# 1/2针(No.14)。

运输期间,可调整至3#针(No.11)位置。

使用与调整
3.穿线
按图示正确穿线。

4.缝线张力
在不影响缝纫平衡的情况下,缝线张力应该调节到越小越好。

夹线螺钉向右转动,张力变大;向左转动,则变小。

*面线拉钩孔(A)向右移,减轻拉线量;向左移,则增加拉线量。

缝薄料时,面线拉钩孔(A)应向右移动;缝厚料时,则向左移动。

使用与调整
5.撬边深度的调节
提起拨盘式抬布轮调节器的旋钮(B),向“MORE”方向转动,可增加撬边缝深度;反之,向“LESS”方向转动,则减少撬边缝深度。

根据需要,设定刻度标记。

* 抬布轮调节器的调节
在抬布轮调节器的调节范围内如无法获得足够的撬边深度,可卸下锁合螺钉(C)并通过凹槽中另一个螺钉来调整深度。

此螺钉向右转,撬边深度浅;向左转,则撬边深度深。

把抬布轮调节器上的箭头标记设定在4 ~6之间,然后调整至合适的撬边深度。

最后,拧紧螺钉(C)。

按标准配置,CM-352、360、364和374型机器均配有跳缝机构。

通过跳缝选择器(A)的操作可启动跳针缝功能。

将选择器上的“SKIP”对准标记(B)时,跳缝会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而当“NON SKIP”
对准标记时,则会持续进行撬边缝。

为了与“SKIP”对准,略微下降抬布轮(C)的最高点。

随后,可进行调整,直至机针穿过抬布轮(C)下部的中心。

(对于CM-360型,请参阅本文第十小节第四条内容)
使用与调整
线迹长度在为3.2~8.5mm之间,可以按6个档次进行调节,。

下表显示线迹长度和每英寸(25.4mm)或每30mm的线迹数。

但根据缝料的种类或其它因素,可能有细微的出入。

线迹长度线迹数
每英寸每30mm
8.5mm 3 3.5
6.4mm 4 4.7
5.1mm 5 5.9
4.2mm 6 7.1
3.6mm 7 8.3
3.2mm 8 9.4
*更改线迹长度
更改必须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左手轻压按钮(A)。

②按钮压下后,不要放开。

同时,用右手转动皮带轮。

③按钮顶端应置于针距调节器的缺口中。

④用力压入按钮(A),并转动皮带轮将标记(B)设定至所需的线迹长度刻度。

⑤调节结束后,放开按钮(A)。

使用与调整
剪线时的停针位置
皮带罩刻度盘上的红色贴条(B)与标记(C)对准时的位置即为剪线时的停针位置。

这时,机针会处于左侧极限位置。

在此位置,一旦缝纫结束,肯定会进行剪线,且不论机器配套的是手动剪线器(T装置)还是自动剪线器(AT装置)。

机件的定位标准及调节法
标准调整值
机针与压脚板之间的横向关系
①给机器安装压脚板。

②旋松针杆上的螺钉(A),使机针能够穿过压脚板上的针槽中心。

然后,再暂时拧紧。

③转动皮带轮使机针到达右极限位置,并调整针尖位置,使其离压脚板表面(B)1.5~2.0mm。

④当机针到达左极限位置时,应检查针尖是否与压脚板表面(C)保持平齐。

* 若针尖位置与上述说明不符,松开机针摆动偏心轮(E),螺钉(D),转动偏心轮(E)调整机针摆动杆行程。

顺时针转动偏心轮(E),增加行程量;反之,则减少。

这时,偏心轮(E)上的标记“·”(e)始终向下。

继续调整直到针尖处于上述位置。

调整结束后,务必拧紧每个螺钉。

图13
标准调整值
机针与压脚板之间的纵向关系
在机针横向关系确定后,先旋松压脚板支架螺钉(F),再转动调节螺钉(G)调整压脚板垂直位置,直至针尖与压脚板针槽(H)之间的距离保持在0.1mm,且针尖轻微触及护针板(I),同时,当针尖距压脚板表面(B)6mm处时,会受到压脚板的轻压。

标准调整值
抬布轮的安装和调整
抬布轮(A)必须按下列步骤正确安装,其位置应在压脚板(B)沟槽中心处。

①通过转动轴承螺钉(D)调整抬布轴架位置,使其既能顺畅运动又不会左右窜动。

然后,用螺钉(E)固定螺钉(D)。

②旋松抬布轴挡圈(F)的螺钉(G)和抬布轴柄(H)的螺钉(I)。

③移动抬布轴(J),使抬布轮(A)位于压脚板沟槽(B)中心并使抬布轴挡圈(F)紧贴轴架(C)边缘。

然后,拧紧螺钉(G)。

④按旋转方向转动皮带轮。

当针尖到达抬布轮(A)顶端时,抬布轮边缘与机针的中心会有一段6mm的距离。

这时,拧紧抬布轴柄(J)的螺钉(I),使轴柄不会在抬布轴中左右晃动。

标准调整值
压脚压力及其调整
压脚有两个功能:其一是利用压脚板背后的二个弹簧的压力压住缝料,防止撬边时缝料移动;
其二是保持送料平稳。

如果因缝速导致线迹不均匀,可以转动调节螺钉(B)进行调整,直至获得合适的压力。

送布牙的调整
在刻度盘上设定线迹长度为8.5mm。

当机针从右极限位置向左移动而且针眼到达压脚板(C)点时,机针与送布牙面的距离应保持在5.0~6.0mm。

调整时,须松开螺钉(E)。

此时,送布牙的牙齿必须与压脚板底面保持平齐。

标准调整值
缝料止动器的调整
调整缝料止动器位置,使其上部边缘尽可能贴紧机针。

调整时,须松开螺钉(F),然后,左右旋转缝料止动器调节销(G)。

撬边时,止动器(H)必须将缝料紧紧压在抬布轮上。

如未压紧,缝料会移动并导致跳针。

因此,须沿方向(J)移动缝料止动器调节杆以获得适当
的压力。

弯针的调整
如第八小节第一条所述,运输前,通过对弯针偏心轮的调节,可适用包括2# 1/2 –~3# 1/2机针。

但是,重新调整时,尽管因弯针运动的复杂性,对本机弯针的调整会非常敏感,各种调整仍然必须进行(如调整弯针球形接头调节偏心轮和弯针曲柄定时等)。

同时,由于这些调整也与其它部件的调整有关联,所以,在仔细调整机器至最佳状态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 调整弯针时,应采用3#机针并按下述方向旋转皮带轮:
①将弯针曲柄上的标记设定在主轴V型沟槽左侧边缘向里0.8mm处。

标准调值
弯针的调整
②当弯针(B)牙叉较长一头的顶部到达机针中心处时,弯针必须越过针眼1.5~2.0mm。


整时,可先旋松螺钉(C),然后,再左右移动调节偏心轮轴套(D)。

同时,较长一头的牙叉应尽可能靠近机针,但不要碰到。

转动调节偏心轮轴套(D)进行此调整。

③接下来,当弯针(B)翻转并到达压脚板左侧时,必须调整机针与弯针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以便针尖与弯针边缘保持平齐。

这时,机针应位于弯针(B)梯形部分之上(如图29A中虚线所示)。

最后,当较短一头的牙叉到达机针中心处时,必须调整机针,使其越过弯针臂中心或比弯针臂
的下半部略低一点(见图29B)。

转动调节偏心轮轴套(D)进行此调整。

弯针的调整
④使较短一头的弯针(B)牙叉尽可能靠近护针板(E),但不要碰到。

当弯针到达压脚板链状牙叉(F)的右侧时,弯针短牙叉与链状牙叉之间的空隙必须小于0.8mm。

左右移动调节偏心轮轴套(D)进行此调整。

图26
* 上述调整结束后,再次更换2# 1/2和3# 1/2机针,并使弯针调节杆分别定位在“DOWN”和“UP”位置,然后,检查机针与弯针是否保持平行。

* 如对上述调整的结果不满意,可改变弯针转动曲柄(A)上的标记位置并重新调整弯针时机。

标记调整必须在离V型沟槽向内0.8mm处0.8mm左右的范围里。

* 弯针导架图示如下。

自动夹线机构的调整
☆当机针向左移动而且针眼左侧到达压脚板(A)点时,夹线板(上部)开始打开。

当机针向右移动而且针眼左侧越过压脚板针槽中央到达右侧[(B)点]时,夹线板合上。

☆☆如需调节夹线板打开量时,先旋松螺帽(D),再转动夹线螺钉(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