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制医学课件 小儿外科 6小儿肠套叠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七年制医学课件 小儿外科 6小儿肠套叠教学讲义ppt课件


● 病因 ●
胆道疾病(50%-70%) 胰管阻塞 酗酒及暴饮暴食 手术与创伤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感染 药物 其他
பைடு நூலகம்
● 发病机制 ●
正常胰腺分泌两种形式的消化酶: ⑴、有生物活性:淀粉酶、脂肪酶、核糖
核酸酶 ⑵、无生物活性: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
原、前磷脂酶、前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 酶原等. (3)细胞内的酶原被磷脂膜包裹形成酶原颗 粒.且酶原不与胞浆接触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占90%以上。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临床表现
2.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 为粪质。
3.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
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指检查 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七年制医学课件 小儿外 科 6小儿肠套叠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本病是婴儿时期 最常见的急腹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年龄: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 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性别:男:女为 2~3 : 1 季节:四季可见,春季多见,与此时期
适应症:病程<48小时而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禁忌症: 发病>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 腹部异常膨隆,腹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试用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 形态不变者。
2.器械:自动控制压力注气 肠套叠复位机、气囊肛管 (Foley氏管)。
3.实施方法:术前注射阿托品、鲁米那钠; 灌气压力从60mmHg开始,逐渐加压,最 高 可 达 100mmHg ; 透 视 下 见 肿 块 阴 影 逐 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
● 病理 ●
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 有关。 体质: 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 的小儿。
简单肠套叠 — 绝大多数 复套 — 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
再套入远端肠管内
肠套叠的病理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 质失衡、输血、给氧、退热等。
3. 手术操作: 用压挤法整复肠套叠:从远端向近端推挤、 切忌牵拉近端以免肠破裂。
肠管活力判定:
肠管颜色; 肠系膜血管搏动; 刺激肠管看蠕动; 温盐水热敷5分钟或利多卡因系膜根部注射封闭后 再判定。
常规切除阑尾,术前应告之家长。 有肠坏死作肠切除肠吻合术。
较少见 很少见
极少见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部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小动脉 受压
套入部 时间 肠管充 血水肿
鞘部肠 管呈小 块缺血 性坏死
发黑 坏死
穿孔
临床表现 (Clinical Situation)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 1.阵发性腹痛: 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 15—30 分 钟 , 与 肠 蠕 动 相 符 合 , 因 肠 系 膜 被 牵 拉 ,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 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约 占40%,呕吐亦不多见。
诊断(Diagnosis)
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2. 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便
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血 便。
4. 腹 部 肿 块 : 腊 肠 样 包 块 , 约 70 ~ 80 % ,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 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 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 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 等。
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 梗阻的症状。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发生较迟。
诊断
3.辅助检查:
B超:我院常用,呈“同心圆”或“假肾”征。 X线: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
:
灌肠,气柱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 影”或“葫芦状”“哑铃状”“球形”等。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细菌性痢疾
区别点:体温在早期即可达39℃以上,大便次数 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花脓),无腹块扪及。 菌痢可引起肠套叠。
鉴别诊断
2.过敏性紫癜(腹型)
区别点:新鲜出血性皮疹,膝及踝关节肿痛, 部分病例可有血尿。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
鉴别诊断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区别点:早期即有腹胀、高热,脱水休 克症状出现较早。
5.其他引起出血或梗阻疾病 美克尔憩室出血 肠息肉 肿瘤
治疗(Therapy)
(一) 非手术疗法 - 空气灌肠复位法 1.适应症与禁忌症
预后(Prognosis)
解放初期:手术治疗 现在: 空气灌肠
手术治疗
病死率20%~30% 病死率0.1%
急性胰腺炎
主讲:刘东晖
概述 ●

一.定义:
急性胰腺炎(AP)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胰酶 激活,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 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二.特点:
急性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 增高.
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肿块阴影
套头被推移
爆破样充气
4. 复位的判定: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血便。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 后排便时出现。 空灌复位率可达90%以上,并发症为肠 穿孔。
(二) 手术治疗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 晚期肠套
激活方式:
胰液
肠肽酶 胰蛋白酶原


→ 十二指肠 ————→ ↓
胰蛋白酶
↓ 各种胰消化酶激活:
①、磷脂酶A→产生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 脑磷 脂→胰腺组织坏死;
②、
激肽酶原
激肽释放酶→ ↓
缓激肽、胰激肽→血管扩张透
性增加→水肿、休克;
③、弹性蛋白酶→血管弹性纤维水解→出血、 血栓形成;
④、脂肪酶→胰腺和周围脂肪坏死、液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