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PPT56页)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PPT56页)
防范措施:
➢ 保持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且防止皮肤破损, 应禁忌一切物理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等
➢ 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时间 ➢ 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保持照射区域标记
5- 14
(二)化学性损伤
原因:药物使用不当或错用引起 防范措施
➢ 护士应熟悉各种药物应用知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 度和药疗原则
(四)心理性损伤
原因:情绪不稳、精神受到打击而引起 防范措施
➢ 以高质量护理行为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关系 ➢ 帮助患者与周围人群建立一个和睦的人际关系 ➢ 注意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 引导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5- 17
(五)医源性损伤
原因: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
第五章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
职业防护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患者的安全 第二节 护士的职业防护
5- 2
第一节 患者的安全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患者安全需要的评估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5- 3
一、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医院环境因素 诊疗方法因素
常用保护具 ➢ 床档(bedside rail restraint) ➢ 约束带(restraint)
➢ 支被架(overbed cradle)
5- 20
(一)保护具的应用
适用范围
➢ 小儿患者 ➢ 坠床发生几率高者 ➢ 实施某些眼科特殊手术者 ➢ 精神病患者 ➢ 长期卧床、极度消瘦、虚弱及其他压疮易发生
护理职业防护(nursing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
➢ 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 效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 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
5-33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及意义
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 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 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者 ➢ 皮肤瘙痒者
5- 21
(一)保护具的应用
使用原则
➢ 知情同意原则 ➢ 短期使用原则 ➢ 随时评价原则
5- 22
1.床档
主要用于预防患者坠床。
➢ 多功能床档 ➢ 半自动床档 ➢ 围栏式床档
5- 23
2.约束带
用于保护躁动患者,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防止患者自伤或坠床。
➢ 宽绷带 ➢ 肩部约束带 ➢ 膝部约束带 ➢ 尼龙搭扣约束带
5-37
(三)物理性因素
锐器伤 负重伤 放射性损伤 温度性损伤 噪声损伤
5-38
(四)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同时,由于人们的观念差异,使某些患者及患者
家属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致使护患关系紧张。 护士在处理护患矛盾时,会产生紧张情绪。 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护士容 易发生机体疲劳性疾病,且易产生心理疲惫,引 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 助行器(walking aid)适用于上肢健康,下 肢功能较差者。
5- 27
(二)辅助器的使用
注意事项
➢ 使用者意识清楚,身体状态良好、稳定。 ➢ 选择适合自身的辅助器。 ➢ 使用者的手臂、肩部或背部无伤痛,以免影响手
臂的支撑力。 ➢ 使用辅助器时,患者的鞋要合脚、防滑,衣服要
宽松、合身。
5- 28
➢ 年老虚弱、行动不便者:应予以搀扶或协助,常用物品 应放于容易获取处
➢ 预防跌倒: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应保持整洁干燥,移开 障碍物;通道和楼梯等进出口处应避免堆放杂物
5- 9
1.机械性损伤
防范措施:
➢ 病区走廊、浴室、卫生间应设置扶手,供患者行走不稳 时扶持。浴室和卫生间应设置呼叫系统,以利患者需要 时寻求援助,必要时使用防滑垫
5-34
二、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
生物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5-35
(一)生物性因素
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 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病毒:常见的病毒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IV)、冠状病毒等
5-36
(二)化学性因素
多种消毒剂 抗肿瘤化疗药物 麻醉废气 其他:汞
护理职业风险(nursing occupational risk)
➢ 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5-32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及意义
职业防护(occupational protection)
➢ 是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 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烧伤等。
5- 11
2.温度性损伤
防范措施
➢ 应用冷、热疗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听取患 者主诉及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 易燃易爆品:强化管理,并加强防火教育,制定防火 措施,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 医院内的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对患 者自带的电器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并进行 安全用电的知识教育。
5-50
(三)化疗药物损伤
防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 ➢ 减少化疗药物污染环境
5-51
(三)化疗药物损伤
预防措施
➢ 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 ➢ 配备专业人员 ➢ 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 ➢ 化疗药物给药时的防护 ➢ 化疗药物污染的处理 ➢ 集中处理化疗废弃物和污染物
➢ 进行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药物的配 伍禁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安全用药的有关知识。
5- 15
(三)生物性损伤
原因:微生物及昆虫对人体的伤害 防范措施
➢ 护士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加强各项护理措施 ➢ 采取措施消灭昆虫
5- 16
用品
5- 6
三、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 防范
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化学性损伤及防范 生物性损伤及防范 心理性损伤及防范 医源性损伤及防范
5- 7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机械性损伤 温度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 放射性损伤
5- 8
1.机械性损伤
原因:常见有跌倒、撞伤等 防范措施:
➢ 昏迷、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及婴幼儿患者:使用床档或 其他保护具
5-43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重视护士的个人保健
➢ 定期进行健康查体 ➢ 免疫接种
5-44
四、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 措施
生物性损伤 锐器伤 化疗药物损伤 负重伤
5-45
(一)生物性损伤
原因:
➢ 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 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
预防措施
➢ 洗手 ➢ 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戴手套、戴口罩或护目镜、
5- 24
(一)保护具的应用
注意事项
➢ 应用保护具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于功能 位,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保证患者的安全、 舒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用约束带时,其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要适 宜,并定时松解。
➢ 确保患者随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 ➢ 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
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二)辅助器的使用
注意事项
➢ 调整拐杖和手杖后,将全部的螺钉栓紧、橡胶底 垫靠牢拐杖与手杖底端。并应经常检查确定橡皮 底垫的凹槽能否产生足够的吸力和摩擦力,且紧 栓于拐杖与手杖的底端。
➢ 选择较大的练习场地,同时地面应保持干燥,无 可移动的障碍物。
5- 29
第二节 护士的职业防护
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 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穿隔离衣 ➢ 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 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
5-46
(二)锐器伤
原因:
➢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 护士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 ➢ 意外损伤 ➢ 患者因素 ➢ 身心疲劳 ➢ 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
5-47
(二)锐器伤
预防措施:
➢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 ➢ 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 与患者沟通配合 ➢ 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5-30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及意义
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
➢ 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 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
5-31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及意义
护理职业暴露(nurs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 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 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 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 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 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
护理,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
5-41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 防护设备及用品 ➢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 标准预防技术: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
5-39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完善组织管理
➢ 医院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管理办公 室、科室职业安全管理小组三级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力
➢ 健全制度制定与完善、并认真遵守执行各项规 章制度,是保障护士职业安全的基本措施
➢ 规范各类操作行为
5-40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 规范操作:应用各种导管、器械进行操作时,应遵守操 作规程,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患者皮肤黏膜;妥善固定 导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