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综合防治水要求措施

矿井综合防治水要求措施

州鹤峰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为切实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为保证我矿防治水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满足我矿安全生产需要。

根据我矿地质条件,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提高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上级有关防治水文件的精神,做到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不生产,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不生产,水患隐患不解除不生产。

矿上成立专门的防治水领导机构,矿长任防治水领导小组组长,安全矿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矿长及总工程师、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防治水工作中的责任,特制定防治水措施如下:一、防治水领导机构:组长:胡运付副组长:中泉成员:余毅、显顺、胜军、伯顺、项文化、大胜、王先权、卢明才防治水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由显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宜。

职责:1、生产技术科要加强对部人员和区队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容以《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为主,并结合国家安全及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有关指导性文件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水平。

2、技术科人员要经常的深入井下,加强对井下水文地质的分析和预报工作,对于井下可能出现的水害,要提前进行预测预报,以便及早采取防措施,3、技术科人员要坚持每天对全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做好记录,及时收集掌握全矿井涌水量动态变化情况。

4、本年度要做好221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要提前编制探放水措施,确定探水线的位置,到达探水线时,要积极组织开展探放水工作,另外,应备好排水设备,其它工作面也要高度重视,也要经常进行水文地质观测,一旦有出水征兆,要认真查找原因,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严防水害事故的发生。

5、当井下出水点涌水量大于20m3/h时,技术科必须按规定提取出水点水样到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水质分析,为出水水源的分析判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制定防治水方案。

6、雨季前,矿上成立雨季“三防”领导机构,负责全矿井井上下的防治水统一领导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按备好充足防洪物资,加强对地面、井下的防洪检查,做好井口、地面变电所等要害部门的防排水工作,汛期前要组织人员清理井下排水仓及排水沟,检修好井下排水泵、排水管路及其它各种排水设施,进行一次全矿井联合排水试验。

调度室、技术科有关技术人员经常查勘地表排水沟是否畅通,并及时将查勘结果向矿雨季“三防”领导小组汇报,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对收集的问题分类处理,明确落实责任人,以防止雨季洪水灌入井下,形成水害。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区域地表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施洲河溪流,为区主要地表水排泄道,天旱时沟水小,下雨时地表水汇集于施洲河溪流向矿外。

正常情况下施洲河流量不大,雨天骤增,地表水迳流条件极佳。

(二)井田主要含水层1、茅口组灰岩含水层(P1m)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瘤状灰岩。

岩溶裂隙发育,为富水含水层。

2、下窑组灰岩段含水层(P2x)岩性为含生物碎屑云质灰岩。

为中等富水含水层。

3、大冶组灰岩岩溶裂隙为含水层组(T1d2)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灰质泥岩。

岩溶裂隙发育,富含岩溶裂隙水。

为富水含水层。

(三)主要隔水层1、龙潭组含煤岩系与孤峰组炭质硅质岩隔水层组(P2l+P1g)煤系为泥岩夹煤层,煤层顶板隔水层较薄,厚0.56~1.65m,底板隔水层稳定,隔水性能较好。

2、大冶组底部泥质灰岩和大隆组含炭硅质岩隔水层组(T1d1+P2d)岩性、层位稳定,隔水性能好。

(四)断层导水性矿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断层均是小断层,均未破坏煤层的连续性,未出现断层有水现象。

根据地质报告中的矿区F13断层影响矿区,该断层地质报告中未阐明是否有导水性,但矿井设计中提出,设计巷道不穿过该断层,并留设40米的防水矿柱,严格遵照执行。

今后,我们需要通过报告中提出的断层前,必须施工探水眼,查明断层是否有水。

(五)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区补给水源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据调查,老窿和生产井均有少量矿坑水涌出。

直接影响矿井充水的含水层有顶板以上的下窑组灰岩含水层,次为底板以下的茅口组灰岩含水层。

矿区F13断层影响矿区,设计中巷道避开穿过断层,并留有40m防水矿柱,故此矿区水文地质属中等类型。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依据水文地质报告提供的依据,枯水季节矿井涌水量5~10 m3/h,在洪水季节矿井涌水量可达10~20m3/h,设计中矿井正常涌水量取10m3/h,最大涌水量取20m m3/h。

目前首采区生产+1592水平为平硐上山开采方式,涌水自流出主平硐。

接替采区为斜井开采方式,矿山应做好排水能力工作,并注意配备探水设备和观测收集涌水量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矿井防治水管理。

(3)采空区积水矿区周边无生产矿井,本矿井发生的采空区无采空区积水,小窑部份采区有积水,详见下表煤矿矿井围小窑采空区情况一览表朝阳煤矿采空区及积水情况一览表三、防水煤柱留设1、防水煤柱的种类防水煤柱主要有采空区防水煤柱,断层防水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及采区边界煤柱等。

2、防水煤柱留设(1)防水煤(岩)柱种类根据煤层赋存特征,本矿井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井田边界保护煤柱,采空区边界保护煤柱,巷道保护煤柱,断层保护煤柱。

(2)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结果根据矿井防水煤(岩)柱的种类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确定本矿防护安全煤柱的尺寸如下:①井田边界保护煤柱30m ;②采空区边界保护煤柱30m ;③平巷及采区上、下山保护煤柱计算根据公式L=fH )74.05.2(+⨯ 式中:L —煤柱留设宽度,m ;H —开采深度,m ;M —煤层厚度;f —煤的强度系数,经计算f=0.71。

经计算,采区上山煤柱留设L=20m ,运输平巷的煤柱宽度为L=20m 。

④断层保护煤柱30m 。

四、地表水防治措施1、场地排水采用排水沟的方式,地面雨水汇集于排水沟中排出场外。

同时为了防止山洪冲入场区,在场区山角处砌拦洪坝及挡土墙,以便将洪水排出场区。

2、 该矿井工业场地位于沟梁台地上,从未受过洪水威胁。

本矿主平硐及主斜井标高均为+1588m ,工业场地最低标高1575.00m, 工业场地处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077.00m,工业场地及井口标高均高于最高洪水位标高。

因此,场地及井口均不受洪水威胁。

3、防水堵漏。

对矿井附近地表各种通道、岩溶塌陷以及可能渗水的洼地等,均应用粘土或水泥等进行回填堵漏。

4、在雨季派专人检查矿区及附近的地面有无裂缝和老窑陷落现象,发现漏水及时处理。

五、探放水原则1、我矿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探放水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

2、掘进巷道接近断层及采空区附近时,或者水压、水量增大,发现有异常征兆时,应及时探水。

六、探放水设备选择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井下探放水钻机型号ZLJ-250,数量为2台,该型钻机钻进深度150m,确实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七、防治水措施1、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措施(1)每年汛期前必须将井口周围的导水沟渠挖好疏通,并由专人负责。

(2)必须经常检查井田地表是否存在导水裂隙或其它导水通道,发现裂隙及其它导水通道,应及时将其回填封实。

(3)密切注视井下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断裂构造的出现,对井下逐日排水量作好观测、纪录,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4)必须查明矿区小窑的采空区及积水情况,防止误贯通造成小窑采空区积水涌入矿井,造成涌(突)水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现煤壁发潮、有水锈等透水预兆,立即采取措施,严防突水及事故的发生。

(5)井下开拓巷道尽量减少对煤层底板的破坏。

(6)井下主水泵房共有3个安全出口通道,其中1个通道由主水泵房通向主斜井井底车场,通道各设置1道防水密闭门和1道防火栅栏两用门,防止井下发生突水时不致危及主排水泵房;1个通道由主水泵房通向主变电所,通道设置1道防火栅栏两用门,另1个通道通过管子道由主水泵房通向主斜井。

主水泵房底板标高比相邻井底车场巷道底板标高不小于0.5m,管子道上平台出口底板标高比主水泵房底板标高不小于7.0m。

(7)掘进工作面配备了探水钻机,遵循“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尤其是采空区或构造附近掘进时,更应注意探放水工作。

(8)采掘工作面配备了小水泵,用以排除巷道积水,确保良好的劳动环境。

(9)井田边界均留设防水保安煤柱。

2、排水设施矿井正常涌水量1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20m3/h。

⑴主要水仓的布置及容量井下主水泵房位于主斜井井底车场附近,排水管沿泵房、管子道、主斜井井筒敷设2趟至地面沉淀池,排水管路单趟长约450m,排水高度170m,排水管直径160mm。

井底水仓有效长度为50.0m,容积250.0m3。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8小时涌水量为80m3,水仓总有效容积250.0 m3,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80条的要求。

⑵主要水泵型号矿井正常涌水量2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20m3/h;斜井垂深170m,井口至地面沉淀池高差15m;。

选用2台80D-30×7型耐磨单吸多级矿用离心泵,该水泵额定流量43m3/h,额定扬程210m,电机功率45kW。

一台型号为D85-45×5, 该水泵额定流量85m3/h,额定扬程225m,电机功率73kW。

正常涌水时为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为2台同时工作, 1台检修。

水管路趟数、规格选择排水管选用Φ160×4型无缝钢管;吸水管选用Φ133×4型无缝钢管。

排水管沿泵房、管子道、主斜井敷设2趟至地面沉淀池。

正常涌水时为1趟管路工作,1趟管路备用,最大涌水时2趟管路同时工作。

八、探水前应注意事项及钻眼布置注意事项:1、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栏板。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

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

4、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

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钻眼布置:1、当老空、老巷、废弃硐室等积水区的位置准确且水压不超过981kPa 时,探水起点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得小于30m,岩层中不得小于20m。

2、对矿井的积水区,不能确定其边界位置时,探水起点至推断的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少于6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