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从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进行
(1)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道路的线型没计(包括平、纵、横)。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达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达的补充。
(一)、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
对于越岭线的布局应解决的问题为: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的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的展延,山区公路往往因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克服高差时,常常需设置回头曲线,适宜布设回头曲线的地形有:山包;平缓的山坡以及山沟侧坡,但要注意同一山坡上应避免迭线过多而且回头线之间距应能满足最小距离的要求。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三、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图纸是表现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学生要重视绘图训练。图纸尺寸一般应参照国家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办理,线条、字体要符合工程制图要求。并采用惯用的图例符号,以方便读图。
1、道路平面图:路线方案确定后,常用比例为l:2000。
2、道路纵断面:图纸用透明方格纸描绘,常用比例为:横向1:2000,纵向1:200(个别地区地形平坦者,纵向比例可适当放大),纵断面设计范围同平面。
3、横断面图:可采用方格纸用铅笔绘制常用比例为l:200,断面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排列,横断面设计范围,可取一公里左右。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 作者:
———————————————————————————————— 日期: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平原微丘地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
(1)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路线;
(3)具体定线。
路线的方案应考虑沿线的据点、控制点、路线的走向拟定。同时应将各方案的纵断面缩图绘出,经过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加以确定。
4、道路的平面设计
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
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1)平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
(2)超高及其构成;
(3)曲线的加宽;
(4)视距(停车、会车、超车);
(5)纵坡(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及坡段限制);
(6)竖曲线(凸形、凹形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
(8)路基路面宽度等。
同时对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值进行定前,应先确定标高控制点(如桥涵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方深度、交叉口标高等)。对于山区公路横断面依据地面线试定合宜的填挖高度,试定拉坡,然后按照“标准”规定确定纵坡度及其长度,并拟定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长度与平面设计的长度相同。
6、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按照平纵断面的设计,可取其中l公里左右做横断面设计,该段范围内所有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即“戴帽子”),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
山区公路定线时应以主导坡度拟定。主导坡度应参照“技术标准”的平均纵坡规定。通常即采用平均纵坡来适应地形定出放坡点,求出一条不填不挖的平面线,然后结合实地地形“裁弯取直”“取多舍少”,拟定交角点,在地形上拟定路线方案的位置。放坡点一般用两脚规卡出坡度线,此时依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h(米),路线平均纵坡为i平均时则两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1=h/i(米)。
(二)、设计内容和做法指标
1、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技术经济调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必要时进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四级普通公路。
2、公路技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
结合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计算下列指标(或其中部分指标)的极限数值。包括:
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
5、道路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设计线的标高是指路基边缘标高,高速公路则指分隔带外侧边缘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则指路面中心线的标高。
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为了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道路应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坡长限制应有利于行车平顺,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转坡点和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应注意做到:缓坡宜长、陡坡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