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技术(生物质能)
世界之最:最大的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系统(详见教材) 利用植物原料生产乙醇产品最早的国家(俄)。 乙醇燃料开发利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巴西) 。 美国汽车用油添加乙醇的也很高。
§7.3.3 液体生物质燃料
(2)植物油
利用含油植物的果实、叶、茎,经压榨、提取、萃取和精炼等 处理得到的油料。 发热量一般可达37~39MJ/kg,比柴油稍小。
生物质长期以来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燃料。 在不发达地区,生物质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较高,例如在 非洲有些国家高达60%以上。
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仅次于煤炭、石油点
作为一种能源资源,生物质能具有如下特点: (1)可循环再生 (2)可存储和运输 (3)资源分散 (4)大多来自废物
§7.4.3 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状况
生物质发电起源于1970s年代。 1988年,诞生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 1992年,英国第一家利用动物粪便的电厂建成。 2000年,欧盟15国电力的1.5%来自生物质能。 生物质发电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但印度、巴西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也积极研发或者引进技 术建设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
§7.3.2 气体生物质燃料
(2)沼气
中国农村推广的沼气池多为水压式沼气池,详见教材。
截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约有2200多万户农村家庭已经利用 上了沼气能源。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发展更快。 沼气发酵技术对工厂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有 非常好的处理效果,有积极的环保意义。
§7.3.3 液体生物质燃料
§7.4 生物质能发电简介
§7.4.1 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直接燃烧或转化为某种燃料后燃烧 所产生的热量发电。 生物质发电的流程,大致分两个阶段:
一般先把各种可利用的生物原料收集起来,通过一定程 序的加工处理,转变为可以高效燃烧的燃料; 再把燃料送入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 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 生物质能发电的发电环节与常规火力发电是一样的,所用的 设备也没有本质区别。
§7.4.1 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
生物质能发电的特殊性在于燃料的准备。一般要对生物质进 行一定的预处理,如烘干、压缩、成型等。 不采用直接燃烧方式的,还需要通过特殊的工艺流程,实现 生物质原料到气态或液态燃料的转换。 生物质发电涉及原料的收集、打包、运输、贮存、预处理、 燃料制备、燃烧过程的控制、灰渣利用等诸多环节。
一般将原料粉碎到一定细度后,在一定压力、温度和湿度条 件下,挤压成棒状、球状、颗粒状的固体燃料。
§7.3.1 固体生物质燃料
(2)固体成型燃料
其能源密度相当于中等烟煤,热值显著提高,便于储运。
§7.3.2 气体生物质燃料
气体燃料的优点包括: ① 既可直接燃烧,又能用来驱动发动机和涡轮机; ② 能量转化效率比生物质直接燃烧高; ③ 便于运输;等等。
生物质的组成与化石燃料大体相同,利用方式也类似。常规 能源的利用技术无需大改,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能。
但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属性和特点,应用方式也 趋于多样,可能远比化石燃料的利用更复杂。
§7.2.2 生物质能利用的形式
§7.3 生物质燃料
§7.3.1 固体生物质燃料
(1)生物质直接燃烧 直接燃烧是最古老、最广泛的生物质利用方式。
淀粉质原料,甘薯、土豆等; 糖质原料,如甜菜等; 纤维素原料,例如农作物秸秆、林木加工残余等。
§7.3.3 液体生物质燃料
(1)燃料乙醇 每千克乙醇完全燃烧时能产生30MJ左右的热量,是一种优质 的液体燃料。 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与汽油和柴油大致相当,产生的环境污 染却少得多。 经过适当加工,还可再制成乙醇汽油等用途广泛的工业燃料。
生物质能发电的同时,常常还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如余 热、灰渣,等等。
§7.4.2 生物质发电的特点
生物质能发电具有如下特点: (1)适于分散建设、就地利用 (2)技术基础较好、建设容易 (3)碳排放比化石燃料少 (4)变废为宝,更加环保
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转化设备必须安全可靠。 (2)能源作物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得到的热量,可直接利用,也可进行后续转换(如发电)。
不过,直接燃烧的转换效率往往很低。
与煤炭相比,生物质燃料的特点为: -碳氢化合物受热分解挥发分多,释放的能量过半; -含氧量多,易点燃,而不需太多氧气供应; -密度小,容易充分烧尽,灰渣中残留的碳量小; -含碳量少,能量密度低,燃烧时间短; -松散,体积大,不便运输。
(1)木煤气 原料多为原木生产及木材加工的残余物、薪柴、农副产物。 不同的生物质气化所产生的混合气体成分可能稍有差异。
目前常用的生物质燃气发生器,有热裂解装置和气化炉。 热裂解是指在隔绝空气或空气不足的不完全燃烧条件下,将 生物质原料加热,将生物质大分子中的化学键切断,使其分 解为分子量较低的CO2、H2、CH4等可燃气体。 气化炉原理:将原料送入炉内,加燃料后点燃,同时通过进 气口向炉内鼓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煤气。
§7.3.1 固体生物质燃料
(2)固体成型燃料
以木质素为黏合剂,将松散的秸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废弃 物挤压成特定形状的固体燃料,即压缩成型。
压缩成型可以解决天然生物质分布散、密度低、松散蓬松造 成的储运困难、使用不便等问题。
原料主要是锯末、木屑、稻壳、秸秆等,其中含有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占植物成分的2/3以上。
§7.1.2.2 其它形式的生物质
(1)动物粪便 动物粪便是从植物体转化而来的,富含有机物,数量也很大。 发酵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若处理不善,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成分比较复杂,居民生活垃圾,办公、服务业垃圾,
部分建筑业垃圾和工业有机废弃物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猜一猜:平均每个家庭每年会产生多少垃圾?
§7.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7.1.1 生物质的概念
生物质,是指有机物中除化石燃料外所有来源于动、植物和 微生物的物质,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排泄和代谢的所 有有机物。
小知识:光合作用
§7.1.2 生物质的来源
获取生物质的途径大体上有两种情况: 一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一专门培植作为生物质来源的农林作物。 此外,某些光合成微生物也可以形成有用的生物质。
§7.1.4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
生物质能的主要分布区在西南、东北、河南、山东等地。 分布情况,详见教材。
我国生物质能的分布与常规能源有一定程度的互补,在一次 能源蕴藏量较低的地区往往有开发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
§7.2 生物质能利用概述
§7.2.1 生物质能利用的历史
自原始农业社会,秸秆和薪柴就一直是主要的燃料,这就是 传统生物质能,有时统称薪炭。 1860年,薪炭在世界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3.8%。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薪炭能源的比例逐渐下降。
§7.3.2 气体生物质燃料
(2)沼气 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来生产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发酵。
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 厌氧条件下,通过多种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 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 沼气池必须符合多种条件(微生物生存、繁殖):
-沼气池要密闭。 -维持20~40℃。 -要有充足的养分。 -发酵原料要含适量水。 -pH值一般控制在7~8.5。
生物煤气中可燃气体所占比例较低,热值较低。
§7.3.2 气体生物质燃料
(2)沼气 人畜粪便、农林废弃物、有机废水等,在密封装置中利用特 定微生物分解代谢,能产生可燃的混合气体,称为沼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CH4),通常体积占60%~70%。
甲烷的发热值很高,完全燃烧时仅生成CO2和H2O,并释放热能, 是一种清洁燃料。 1m3 沼气的含热量相当于0.8kg标准煤。
§7 生物质能及其利用
关注的问题 生物质是怎么形成的,怎样获得? 生物质资源有何特点?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情况如何? 沼气是如何形成的? 垃圾能否被利用? 生物质燃料的类型和特点? 生物质发电有哪些方式? 石油树是什么树?海藻和燃料有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质的概念和资源情况,理解其特点和重要性; 掌握生物质燃料的类型并了解其生成方式; 掌握生物质能发电的原理和主要方式。
(1)木煤气
可燃的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干燥、干馏热解、氧化还原 等过程后,能产生可燃性混合气体,称为生物质燃气,俗称 “木煤气” 。
主要成分有CO、H2、CH4、CmHn等可燃气体和CO2、O2、N2 等不可燃气体及少量水蒸气。另外,还有由多种碳氧化合物 组成的大量煤焦油。
§7.3.2 气体生物质燃料
单独使用或与柴油混合,植物油都可在柴油机里直接燃烧。不 过直接燃烧会在汽缸中留下未烧完的碳。
§7.3.3 液体生物质燃料
(3)生物柴油 来自生物质的原料油经一系列加工处理制成的液体燃料。 原料包括植物油脂、动物油酯、废弃食用油等。 生产主要以化学法为主,即原料油与甲醇或乙醇在酸、碱或 生物酶等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 性质与常规柴油相近,是汽油、柴油的优质代用燃料。也可 按一定比例与柴油混合使用。
(3)有机废水 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往往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7.1.3 生物质能及其特点
生物质能,指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 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 和贮藏在生物体内。 每年生成的生物质总量达1400~1800亿吨,所蕴含的生物质能 相当于目前世界耗能总量的10倍左右。
§7.1.4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
(3)禽畜粪便 主要来源是大牲畜和大型畜禽养殖场,集约化养殖所产生的 畜禽粪便就有4亿吨左右。 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河北等养殖业和畜牧业较为 发达的地区。
(4)城市垃圾和废水 工业有机废水排放量高达20多亿吨(不含乡镇工业)。每年城 市垃圾产量不少于1.5亿吨,有机物的含量约为37.5%。